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隐喻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英汉隐喻因环境文化、风俗文化、宗教历史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大学生不应仅依靠在课堂上的学习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应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隐喻的翻译与概念意义的重新构建密切相关。本文以英汉词典为语料,对移动动词情感隐喻的翻译进行了分析。英汉共有的情感物质化隐喻映射构成了移动动词情感隐喻翻译可译性的基础,而英汉隐喻网络层级的分化及语言类型的差异构成了不可译的动因。了解英汉移动动词情感隐喻翻译的认知限定条件,会提高英汉词典使用者的使用技巧和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但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隐喻进行了研究。其中一些学者把目光投向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情感隐喻、空间隐喻、颜色隐喻及拟人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等。本文从隐喻的定义出发,探讨了隐喻的英汉差异,旨在有助于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隐喻。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工具。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很多关系隐喻,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同时又有很大差别。其异同之原因在于人类共同的物质经验及各自的文化差异。本文分别探讨了在中英文中相同的和不同的关系隐喻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隐转喻视域下,基于体验哲学、认知隐喻理论、认知转喻理论,对英汉经济新闻语篇中"head"与"头"进行认知解读,探究"head"与"头"人体隐转喻的异同,并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试图探讨英汉语言中人体隐转喻的认知共性和个性,说明人类具有普遍意义和共性的认知模式对语言意义理解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言、思维和文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隐喻思维与语言以及文化与语言密切相连。由于英汉隐喻思维的异同,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其使用也存在着异同,词汇的异同反映着英汉文化的异同。通过隐喻,可以从英汉词汇中看出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对隐喻的研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这些研究基本上是把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而很少涉及认知学领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的研究对象是表示"生""老""病""死"等的委婉语,找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深层原因,从概念隐喻探寻其相似性,从文化模式找出其差异性,从而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认识并理解这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9.
由于不同民族之间长时期以来存在的文化共识和不同的价值观、生存环境、习俗和审美观等因素的影响,英汉植物习语的概念隐喻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本文在简要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后,通过运用习语实例分析了英汉植物习语概念隐喻的共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第二个角度即映射方式角度进行英汉植物隐喻的分析,这样不仅涵盖面较广,而且能为植物隐喻提供较合理和科学的解释。本论文从植物器官隐喻的源域是人、抽象概念、感情,某类植物的目标域是人、实物、抽象概念的两层结构出发,推导出英汉语境中植物隐喻的类比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翻译的角度研究英汉委婉语的特点,并探讨英汉委婉语在语言运用、应用范围和构成原则等方面的共性.希望英语语言学习者注意其中的共性与差异,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基础、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潜移默化地存在于认知世界中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共有的物质文化基础和人类的隐喻认知结构使不同语言间的隐喻呈现趋同性,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心理又必然会导致不同语言间隐喻的差异。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为理论基础,对汉语和英语中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中西方文化差异对隐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认为语言的意义来自人与客观世界互动的认知。隐喻能力研究已成为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焦点之一。本文研究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下隐喻能力的认知发展,以及形成隐喻能力个体的差异,诸如词汇知识和文化等诸多影响因素。通过隐喻能力和英语成绩两者之间的数据分析,探讨隐喻能力与语言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一种很普遍的认知现象和语言表达现象.Lakoff和Johnson提出用来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来解释隐喻的认知现象,从而形成一种新的隐喻认知机制.通过联想激活法提高我们创造新隐喻的能力,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隐喻的研究已经有一段历史了,隐喻被定义为一种很常见的认知方式.本文阐述了认知到语言认知到隐喻认知的层次,并通过分析钱钟书《围城》中的经典隐喻深入研究了隐喻认知是如何更深入长久地影响读者的思维和记忆的.作为修辞手段的隐喻更是普遍的认知行为和认知手段,隐喻的研究对提高作品的欣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曹海红 《魅力中国》2014,(18):258-258
本文在中西隐喻研究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英汉隐喻的对比,并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隐喻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并指出不同类型的隐喻翻译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范熙 《新西部(上)》2009,(7):113-113,119
隐喻的形成往往反映着各民族的认知过程和特征,而这种认知过程和特征又与各民族长期形成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对汉英语中与"头"有关的概念隐喻及其常见表达的异同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英汉语中都存在着一个关于"头"的复杂而有序的隐喻认知系统.从而揭示出隐藏在隐喻背后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现象中,尤其在诗歌中更为常见。诗歌与隐喻紧密相连,隐喻是诗歌构成的基本要素。诗人常常通过隐喻来使内心的感情图像化,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现运用认知隐喻理论来分析丁尼生的诗歌《橡树》中的隐喻。通过认知隐喻理论来分析诗中的隐喻特征和内涵,旨在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其实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它是我们探索、描写、理解和解释新情景的有力工具.因此,本文分析了隐喻的概念及英汉隐喻的异同,并探讨了英语隐喻的汉译法.  相似文献   

20.
渗透着意识形态和社会认知的政治隐喻常用于揭露时弊、反映政治关系与斗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来源于疾病,交通、战争三个领域的隐喻,揭示隐喻与政治之间的认知关系,并从政治性的角度探讨了政治隐喻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