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在各地区之间和同一地区内都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利用2006—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对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电力需求进行了经验研究,并重点分析了居民家庭电力需求的区域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城镇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在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上差异均显著,而农村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则在收入弹性上差异显著,价格弹性差异甚微。对于城镇居民家庭而言,集中供暖地区的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差异主要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非集中供暖地区电力需求的差异主要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农村居民家庭电力需求的区域性差异则主要受到纯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学民 《财经研究》2002,28(1):64-69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差异主要是由两方面引起的,首先是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消费水平存着较大差异;其次是由地区气候因素引起的消费倾向,我国南北地区明显有别。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静态不平衡差、极差和变异系数作为主要分析指标,对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地区差异、南北地区差异和总体地区差异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总体地区差异逐步缩小、东西差异仍然是主要矛盾、南北差异正在转换,南部正在将北部拉开的主要分析结论。根据这一结论提出开放人口政策、加速要素流动的市场建设,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建立吸引资金向西部流动的外部性,尽快建立地区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和形成差别税率政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翔  史晋川 《经济地理》1996,16(2):60-65
浙江省经济高速增长地区的确定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李翔,史晋川,黄慰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杭州大学经济系310028)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关于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区域划分的角度,通过对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的比较,提出以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分析我国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挖掘地区节能降耗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地区能源效率现状和地区能源效率差异特征;其次探讨了能源效率差异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能源效率差异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8年我国地区能源效率呈现明显的东、中、西递减的梯状现象,能源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能源效率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资源禀赋比较丰富的西部内陆省份;地区间的能源效率差异正在拉大而地区内部的能源效率差异则相对收敛;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需求对地区能源效率差异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就业结构、经济开放程度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针对实证结果,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乡融合内涵构建相应指标体系,利用2005—2020年西部地区11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熵值-TOPSIS法测算了西部地区城乡融合水平,并对其时空差异进行分析;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分析了西部地区城乡融合水平的区域差异,构建区域差异收敛模型对西部地区城乡融合水平的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表明:(1)2005—2020年间西部整体和西南、西北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总体偏低,但增长趋势明显,西南地区的城乡融合水平平均值小于西北地区;区域间差距由递增转为递减,区域内非均衡现象减弱。(2)超变密度贡献率逐渐增加,取代区域差异成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西南地区呈现极化特征。(3)西部整体与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均存在显著的σ收敛特征、绝对β收敛特征与条件β收敛特征,且西南地区收敛速度更快。研究结论对于把握西部地区城乡发展的现状、特征、地区差异性,并以此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差异化道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间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区域间比较研究。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的资金与人力投入以及教育的差异上。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地区在这三方面基本上都有着良好的表现,各地区应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马丽君  敖烨 《经济地理》2023,(1):206-216
文章以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作为衡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指标,从“东西”和“南北”两个视角,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0—2019年的旅游发展差距进行了测算和地区分解,使用QAP方法对地区旅游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地区旅游发展差距总体呈缩小趋势,旅游收入的地区差距比旅游人数大。地区间差距是“东中西”地区旅游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距是“南北”地区旅游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大于南北方地区,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差距下降速度快于南北方,表现为南北方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差距逐渐赶超东西部地区。各地区旅游发展差距排名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旅游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资源、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客源市场等,各因素的边际效应存在时空异质性。全样本QAP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公路密度和人口数量是影响地区旅游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地区差距的贡献在不断减小,公路密度和人口数量的贡献在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9.
方倩  崔功豪 《经济地理》2004,24(6):772-775
江苏沿江地区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地区之一,文章主要对其区域内南北差异形成、变化的过程和县域间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并分析区域差异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0.
樊长科  陈述 《时代经贸》2010,(14):162-163
采用1998—2008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29个两位数代码制造业的数据,用区位商和地区专业化指数等指标对广东制造业地区专业化进行测度和分析。发现广东大部分地区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但地区间专业化程度差异很大。影响地区专业化的因素主要是区位因素、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和地区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区域投资环境差异对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区辽阔,区域差异较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地区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差别。尤其是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区域投资环境差异的客观实际出发,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区域投资环境差异是目前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04-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建立渐近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能显著促进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促进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渠道,并且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在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南省2008—2018年县域行政单元农业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与面板Tobit回归模型,结合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湖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整体处于中等效率水平;空间变化呈现自西向东递减、自南向北递增趋势,且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2)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来看,除2009—2010、2015—2017年外,湖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正相关特征和波动性空间集聚现象;从局部空间分异来看,处于空间正相关的县域的数量在研究期内逐年下降,区域农业生态效率的集聚性呈现递减趋势。农业生态效率高高(HH)集聚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空间上有明显的向邻接地区扩散的趋势;低低(LL)集聚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南部和西部地区。(3)不同尺度的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农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口数量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负影响,GDP和城镇化率对农业生态影响在不同尺度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三大区域科技差异解析——基于回归分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间科技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1997-2007年面板数据,运用回归分解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科技差异进行分解,量化了相关决定因素对空间科技差异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造成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科技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禀赋差异,而造成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科技水平差距的因素则由地区间禀赋差异和投入要素的边际影响共同决定;通过市场化调整促进区域科技协调发展,对中部地区的效果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则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5.
科学有效测度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是响应国家科技战略的有益尝试。运用熵权法,从制度环境、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生产应用4个维度测度2003—2018年中国省际人工智能发展指数,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对其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进行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属于人工智能发展领跑者,山东、辽宁、天津、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福建属于追赶者,其余省份属于落后者;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区域差异较大,其中,东—西、东—中、东—东北差异是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内差异和西部地区内差异为次要来源;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可以分为2003—2006年、2007—2010年、2011—2014年和2015—2018年4个阶段;考察期内,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扩展效应,东北地区呈现出两极分化效应,中部地区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相当,西部地区呈现出多极化效应。结论可为健全科技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为研究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提供实证数据,为系统布局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优势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方法将我国1978-2007年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效率变化、技术变化、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变化的贡献四个部分,并用方差分解方法估算了各部分对地区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的贡献,然后采用核密度分布方法分析了上述四个部分对工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以及三次产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物质资本积累是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和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人力资本积累的贡献较小;(2)效率虽然对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较小,但却是工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3)技术是要素非中性的,且技术进步主要发生在有效劳均资本较高的地区。(4)1978-1992年期间,地区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而在1992-2007年期间,地区收入差距则主要来自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  相似文献   

17.
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及其成因分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经济增长中资本要素作用有关研究成果总结和批判的基础上,文章利用相关计量方法对我国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差距进行静态和动态的实证研究,并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地区配置效率的差异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差异不具有收敛的特征,造成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是地区市场化、政府干预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存在非均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与教育差距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收入来源对农村地区收入差异进行分解后发现,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来自农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而农村工资性收入差异又主要与农村教育差距相关。通过构造内生收入函数模型,笔者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结果发现,农村教育差距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农村教育差距每上升1%,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将扩大4.5196%,并且农村教育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中国酒店业的区域差异特征,对于制定中国酒店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运用泰尔(Theil)系数,对2001-2010年中国酒店业的总体差异、地带内差异及地带间差异的时间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酒店业总体差异、地带内差异和地带间差异均呈现出缩小的趋势.地带内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且中国酒店业地带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与地带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酒店业的地带内差异均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从空间特征来分析,三大地区酒店业的地带内差异呈现出“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空间格局.从三大地区酒店业的地带内差异的贡献率上来看,东部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并且东部和中西部的贡献率差距较大,中部和西部差距较小,东部地区酒店业地带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和中西部地区的贡献率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杜强 《发展研究》1991,(7):13-17,48
对经济特区进行宏观管理,是设立经济特区的国家和地区的共性。然而,迄今为止,世界经济性特区究竟如何才能较佳实现宏观管理却没有固定的理论模式可循。主要原因是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特区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差异所致。这种差异包括特区的具体发展模式,特区所在国或地区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特区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特区的地理位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