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世纪末期,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以其敏锐的目光,关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态势,在为我国擘画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蓝图的同时,也指明了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方向。早在1978年,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就深刻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一系列意义重大而深远的论点;1988年,他进一步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提出了“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明确目标,并亲自领导科教战线的拨乱反正;1991年,在他的亲自关怀下,“863”计划顺利启动,从此,我国的科技工作在他提出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针指引下,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更加紧密,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科技产业的整体格局和面貌;1992年,已88岁高龄的他在南巡期间,语重心长地说:“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对我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寄予了殷切的希望。邓小平发展高新技术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科技发展最可倚重的思想基石,是鼓舞中国科技工作者攀登科技高峰的强大精神动力:其理论基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精髓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实质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他的科技思想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火炬之光照耀苏州大地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汪国兴高新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战略思想的指引下,198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技兴市”的...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以来,一系列高科技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进步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相继推出大科学计划、高技术发展战略,彼此之间相互封锁、相互争夺,以图压倒对方。正是在这样情况下,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在这里,邓小平同志不仅坚持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而…  相似文献   

4.
张煦 《上海改革》1994,(10):32-34
关心社会主义改革的同志,同样应当关心当令世界高科技的最新发展。因为高科技一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也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信息高速公路”和“个人通信业务”,便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末,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以其敏锐的目光,关注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态势,指明了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方向和根本出路。早在1988年他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1年87岁高龄的他为全国“863”计划工作会议写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题词。1992年南巡期间,邓小平又说:“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搞科技,越高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区科技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止确领导和科技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和“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基本方针,积极、稳妥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大批涌现,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科技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依靠科技全面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呈现着良好的势头。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曾深刻地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表现为 :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 ;当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 ;当代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 ,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 ,我们必须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江泽民紧密结合我国深入发展的改革开往的实际和时代特征,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在本质,指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延伸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实施科教兴冀战略为建设经济强省而奋斗河北省省长叶连松“八五”以来,我省在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引下,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全省科技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一大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科技...  相似文献   

10.
赵小云 《发展》2000,(9):35-36
20世纪末。“知识经济”的提出为已走过工业经济巅峰的人类社会指出了发展方向。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高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能否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是决定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未来社会的竞争将是科技领域的竞争。中国作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思考今后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发展高科技为本。  相似文献   

11.
要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先进生产力。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以下特征:快速性、知识性、高科技性、虚拟性、独创性、产业渗透性、时空一体化。为加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上海现代化”研究,有必要对上海企业先进生产力发展作出战略选择,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其中最主要的是充分发挥好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外力、外脑、项目管理、上海企业精神等对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的一年,作为科技部门,更应学好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学以致用,联系实际,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实践,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一、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和理解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与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联系和内在规律。早在1978年小平同志就精辟地提出‘料学技术是生产力。”根据这一论断,党中央、国务院制订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为我国科学事业迎来了建国以来最为…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力中的首要作用。但是,科学技术成果只有渗透到生产力诸因素中去,转化为新材料、新工艺、新商品等,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是体现“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战略方针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而且又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和效益高等优点。但是,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一大批国家的建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其所达到的成就,所展示的前景,对工业和一般历史发展所发挥的革命影响,所提供的强大杠杆,都远远超出19世纪人们的预料,知识显示出其前所未有的威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孕育出知识经济的萌芽。而知识经济的萌芽期正是邓小平理论酝酿、产生的重要历史时期。所以,邓小平第一个肯定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呼吁。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新区》2008,(11):13-18
二十年前,邓小平同志以伟人的战略眼光,高瞻远瞩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号召下,伴随着中国与时俱进的科技方针,中国科技产业也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并紧跟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重心的契机,以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席卷整个世界,成为地球上谁也不能忽视的一股超级力量。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要全面发展生产力,既要发展物质生产力,又要发展精神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促进精神文明发展的动力,必须发展科学技术。而发展精神生产力,其核心是精神劳动者即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发展精神生产力的过程中,尤其要侧重脑力劳动者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出现了新的飞跃发展,几次大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学说的发展,是人类对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成为党的中心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将科学技术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革命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这一论断把马克思主义对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认识发展到了划时代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20.
<正> 甘肃“科技立省”的核心就是把科学技术放在全省各项工作的首位,以科技为龙头,带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以此对全省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科学地制定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促进全省各项事业的全面振兴.“科技立省”的设想是依据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所谓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力、经济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