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沁当前,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革,对于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积极性、推进现代林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督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形成"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实现林业增长、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林区和谐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5.
林权抵押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集体林权的物权属性,指出中国林权抵押存在林权登记制度不完善、林权抵押成本高昂、林权抵押权实现困难等制度障碍,并提出应从完善林权登记制度、培育林权中介市场、建立林权交易体系和林业保险体制方面完善中国林权抵押制度。 相似文献
6.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福建省三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顺利、成效显著。体现在完成主体改革要求市场,建立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建立县级公益林补偿制度等六个率先。改革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包括林改前遗留问题排查、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林业投融资体制深化,林业管理服务体制完善等,提出构建合作经营新主体、林业生产要素聚集新机制、林业可持续经营新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地方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经济》2016,(1)
在明晰产权之后,如何挖掘集体林业改革发展着力点,需要典型引路、试点先行。梳理了浙江、福建、江西、辽宁等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的探索与创新成果。浙江省浦江县启动林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创造"保底+分红"新模式,实现林农收益陡增50倍;龙泉市探索发放"林地流转证",让林地变个种法,林农换个活法;福建三明市创新金融产品,"林业+金融"释放效益N次方;江西赣州市多方式推进林地流转,多模式利益联结,提升林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质量;辽宁新宾积极发展家庭林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林地效益;重庆南川区建立集体林地纳入国家公园的补偿机制,全方位保护农民权益;云南昆明市强化政府社会化服务职能,全面提升林业多方效益服务;陕西宁陕县将林下经济发展列入基层年度目标考核制,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72%;湖南浏阳市推行林木采伐指标入村到户阳光工程,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河南渑池县健全林权纠纷工作机制,建立调处、仲裁、调解"三套机构",精准化普及相关法律,提升调处效果。以上地方经验亮点纷呈,可操作性强,具有极大的借鉴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福建省南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建议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建省南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出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明晰后,重点要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形成适应集体林区特点的经营管理机制,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流转制度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通过对林权流转含义的辨析和法律政策依据的分析,研究了林权流转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权流转存在法律依据不明确,林业资产评估手段落后,中介组织不发达等问题。因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要求制定相关法规,为林权流转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促进林业资产评估,培植林权流转中介组织,同时实行政府的适度引导,以促进林权流转规范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工作通讯》编辑部 《农村工作通讯》2008,(20):10-10
深化改革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制度创新是激发经济利益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根本法宝。我国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于2003年,由福建、江西、辽宁等省率先试点开展。此项改革顺应发展规律、顺乎农民意愿、合乎农村实际,于2006年底在全国推行。目前,福建、江西、辽宁、浙江等4省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的改革任务,正在推进深化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顺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解放林业生产力,成为当前我国林业改革的重要课题。文章以浙江省为例,从"三权分置"、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性森林保险、林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对浙江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去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我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把耕地承包到户,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并对农业、农村乃至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