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爱米丽一生的不幸际遇。爱米丽的悲剧是爱情的悲剧,更是一个女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怪诞大师,其名字是和美国南方永远连在一起的。他所创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规模之宏大,人物之众多,时代之漫长,都堪称美国文学史上的壮举。《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无论在思想内容、人物塑造,还是创造手法上都堪称杰作,而主人公爱米丽一个多层次极富个性的女性,一个美国旧南方制度与文化的殉葬品——以她的“褪色”凋零成就了一朵绽放着艺术魅力的永不褪色的奇葩。  相似文献   

3.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号称南方文艺复兴的旗手和南方文学的精神领袖。他把南方的历史和现实社会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在文学创作上做出了卓越贡献。《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新旧观念的冲突,透射出传统与现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在这篇短篇小说中,福克纳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来深化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4.
《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是威廉·福克纳的第一部短篇小说,也是其经典短篇之一。小说以其恐怖、诡异的故事情节给人们呈现出一个没落贵族女性的爱情悲剧,折射出美国南方社会在南北战争爆发后发生的巨大变化。这部小说之所以备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叙事策略成功地展现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与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5.
认知诗学是将认知科学的理论运用于文学作品的评论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图形一背景理论为认知诗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利用叙事手法上“错时”的技巧,通过前景、背景对比的故事以及爱米丽这一意象等揭示主题。  相似文献   

6.
爱米丽是旧南方传统伦理道德和其时代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她为争取自己的爱情做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出极大的执著和勇气,是福克纳所要着意刻画的一个悲剧英雄。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作家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的结局是悲剧的。论文旨在从爱米丽生活的时代、她的独断专行的父亲、守旧的邻居和她的个性等方面分析爱米丽悲剧的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8.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讲述了女主人公爱米丽在个人与社会、传统与现实相冲突的狭缝中,同她的心上人相爱但最终又毒死他并与其尸骨共眠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被剥夺了与他人建立正常人际关系的妇女如何逃避现实以至最终精神失常的形象.爱米丽的悲剧根源在于美国南方文化传统的清教主义思想下的父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美国文学巨人威廉.福克纳最著名的一个短篇——《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无疑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带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本文就小说刻画的爱米丽小姐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对作家手法的剖析,以及时代背景来表达人物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0.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宠儿》中多种叙事话语和模糊叙事手法的运用,拓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叙事视角具有不同的功能。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叙事视角呈现出由第三人称全知叙事逐渐向人物叙事转换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两种视角功能各不相同,使诗歌的主题出现了由批判讽刺向同情惋惜的转移。而叙事视角转换的推动力,则来自“人”在叙事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2.
对《献给爱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花》的及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花》中大量出现的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进行及物性分析,说明及物性分析不局限物质过程的及物性和非及物性。小说中几种及物性过程的选择从总体上对实现主题和塑造人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关于叙事视角的理论出发,分析了霍桑的短篇小说《牧师的黑面纱》中出现的叙事声音和叙事眼光的结合与分离。在该故事中出现的叙事声音或与叙事眼光相结合,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做出评论,或与叙事眼光部分结合,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或与叙事眼光相分离,从故事中人物的角度向读者交代信息,凸现反差,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叙事策略的角度分析了《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的召唤结构。文本独具特色的叙事策略赋予了这篇小说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根据伊瑟尔的读者反应理论,包含着许多不定性和空白的召唤结构存在于每个文本之中,这些空白都召唤者着读者来填补,而这个不断填补空白、更新视域的过程正是赋予文本意义的过程。本文重点分析了文中主要缺失意象玫瑰的意义、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以及文本的结构。通过分析,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理解,同时为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一小时的故事》以多视角叙述手法和重复叙事的叙事技巧揭示主题,反映了作家肖班的精湛写作艺术,使读者看到了美国男权社会中女性心底的彷徨、困惑和失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一朵小云》和《阿Q正传》两部小说中主人公性格特征的深入分析,来探究两部作品中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主题:作者试图通过对两国国民性的深刻批判,以唤醒人们沉睡、麻木的民族魂,从而推动人类的精神解放和道德复苏。  相似文献   

17.
作为双重叙事的有声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将多层次的声音叙事和多手段的画面叙事相结合,将叙事形式和叙事内容相糅合,在社会历史宏大叙事的背景下,通过小人物的故事,以小见大,展现了高超的影视艺术,表达了对"文明之光"的敬意。  相似文献   

18.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法国"新小说"领袖人物罗伯.格里耶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一部电影小说。独特的叙事手法成就了这部经典之作。电影中声音与影像的不断交错,时间的倒回与重叠,人物之间模棱两可的关系引人入胜,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9.
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小说《终结的感觉》讲述了一个关于记忆、真相和责任的故事,其中碎片化、互文和隐喻等叙事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色彩:碎片化叙事方式符合主人公的记忆特性和心理需求;文内互文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隐喻的手法彰显了小说主题的深刻内涵,通过呈现以主人公为代表的英国中产阶级的理性自诘,作者反思并评判了当今英国社会现状,提倡人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浪漫玫瑰的乐章——《一朵红红的玫瑰》之文体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英国18世纪末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代表作之一,文学史上其影响经久不衰.本文从文体学角度解读这首诗歌在音韵、节律、修辞手法上的独到之处,对彭斯的诗歌艺术进行分析,阐明〈致瑰〉之诗的"音乐性"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