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日本,也有很多关于送别的日本汉诗。日本汉诗不仅是日本文学的一种形式和组成部分,而且是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诗歌影响并繁衍到海外的最大一脉分支。它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重要纽带,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意象是诗人创造意境的手段方法,中日古代汉诗都非常重视意象的营造与表达,二者既有共同之处,亦各有其特点,研究二者之间的异同对于中日文化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境永远在变,王永庆却代表一种永恒。 追根究底,脚踏实地,他让台湾从轻工业跨入资本密集的重工业,成为企业家永远的典范。 人们评价说,比起更富有的李嘉诚,王永庆对中国企业的贡献更大。因为,他通过50年的企业实践不仅缔造了一个石化王国,更真正总结出了一套对所有中国企业都有益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还有杂律,但这只是他将其元和十年(815年)之前的诗歌进行的分类,而后在他所编辑的《白氏文集》中却未再细分,只是笼统地分为格诗和律诗,这使得人们对他后期的诗歌未能有较明朗的认识。笔者拟对其格诗主题进行简浅的分析,以试将其更有条理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4.
《华商》2014,(22):90-94
塔川秋色与四川九寨沟、新疆喀那斯和北京香山并列为中国最美四大秋色。每到红叶盛开的季节,这里便成了一个浓墨重彩、绚丽多姿的斑斓世界。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还有杂律,但这只是他将其元和十年(815年)之前的诗歌进行的分类,而后在他所编辑的《白氏文集》中却未再细分,只是笼统地分为格诗和律诗,这使得人们对他后期的诗歌未能有较明朗的认识。笔者拟对其格诗的艺术特色进行简浅的分析,以试将其更有条理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6.
钱晓征 《市场周刊》2011,(6):118-119
四月的某一天.走出地铁站时看见路边有桑葚卖。红得发紫的桑葚果.整齐地排列在一个个塑料盒子里,盒子上贴着一张纸.印着桑葚的简介。蹲下身子打开盒盖.挑选一颗最大最紫的桑葚放入口中,一边体会舌尖酸甜的滋味,一边给朋友发短信:这个季节可以吃桑葚了.补血,养肝、乌发。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语言的精粹,诗歌的呈现形式本身也可有一定的表意功能,它与诗文内容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由诗中的视觉诗将诗文排列成特定的形状,通过直观性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客观事物的外在形态,从文字和图形两方面给读者更深更具体的感官享受。该文从文学与美术的关系开始入手,探讨了视觉诗中的美术美学,视觉诗的种类、优缺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昭君出塞自产生之时起,便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题材。唐代是诗歌的繁盛时期,歌咏晤君的诗歌大量涌现,其中白居易是创作昭君诗最多的诗人,这与诗人的人生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梅洛(Merlot)又名梅乐、梅鹿汁,原产法国。在法国波尔多(Bordeaux)与其他名种(如赤霞珠等)配合生产出极佳干红葡萄酒。  相似文献   

10.
妙趣横生的图案诗和饶有意味的象形诗以特殊的外观造型辅助诗的内容,弥补了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不足.这也是一种创造、一种美,即诗行排列的形式美,诗的内容与排列形式相统一的美.  相似文献   

11.
诗六首     
读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实现今年总目标,各条战线力肩挑。“蛋糕”做大且分好,改善民生乐陶陶。  相似文献   

12.
东晋佛教蓬勃发展,佛教思想与隐逸文化的相通合流,助长了隐逸之风,在汉魏时期演变为成熟的隐逸诗,在东晋达到了繁荣。佛隐诗成为一种新的隐逸诗形式,东晋诗僧是佛隐诗的主要创作群体,庐山隐逸集团是其中重要流派,支遁、慧远等是佛隐诗创作代表。佛隐诗中多有镜、水、月等佛教意象,是艺术审美与宗教哲学的融合,佛教意象丰富了佛理隐逸诗的内涵,对后世佛教与诗学的关系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古道长亭、日暮斜阳、碧天芳草、折柳把盏、孤帆远影,此情此景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悠悠情思!"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语短情遥,言有尽而意无穷.  相似文献   

14.
王春梅 《华商》2008,(15):110-110
历代对宋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批评甚多,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无论是从诗歌发展的历程还是从宋代历史环境的时代要求上看,它的存在都是合理的。本文以苏轼诗歌为例,阐述对"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张子川 《商》2013,(9Z):256-256
苏轼作为有宋一代最为杰出的诗人,无论是其作品数量,抑或质量,均鲜有人可比及。这些诗歌中,有一种较为特殊的诗歌,不仅直接体现了苏轼的政治态度,还表现出宋代士人的济世为民的文化人格,这种诗歌就是政治诗。而且政治诗的创作几乎贯穿了作者一生,即使是在“乌台诗案”,这种因诗获罪的情况下,苏轼依然没有放弃这方面的创作。显然,肯定有某种,或者几种创作的动力,推动着诗人的创作的脚步。  相似文献   

16.
悼亡诗特指丈夫悼念亡妻之诗,这是历代文人约定俗成的界定.尽管有封建礼教严格的守丧制度和尊卑观念,但是还是阻挡不住中国文人对亡妻的悼念之情,因为这是人类最基本的人伦之情.悼亡诗的丧葬词汇是非常有特色的.作者往往不直接说"死",而是采用比较委婉的说法,或者运用比喻的手段,曲折地表达对妻子的哀悼.这既表达了夫妻间的恩情,又照顾了作者不愿接受残酷现实的心理,痛失爱妻的伤痛就在简单的几个字上,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7.
马瑞芳 《市场周刊》2008,(7):109-109
曹雪芹看的书很多,而且他看了书都灵活地运用来写小说,但是有时候,古人词句会在他的脑袋“串门儿”。比如贾宝玉给袭人取名字的来源。贾宝玉到王夫人房间,王夫人说:叫袭人每天晚上服侍吃药。贾政问:袭人是谁?回答是个丫头,贾政说:一个丫头不管叫什么罢了,是谁起这么刁钻的名字?王夫人替儿子掩饰,说是老太太起的,贾政说:老太太如何知道这样的话?一定是宝玉。贾宝玉只好如实交待: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饮酒》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用敏锐的眼光和睿智的思考,将政治生活中壮志难酬的感慨用《饮酒》诗来抒发自己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揭露了黑暗腐朽的社会。诗人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也不乏对腐朽黑暗社会的指责,欲摆脱世俗尘网以及对现实政治的蔑视。诗篇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使人感到淳厚有味。陶渊明在饮酒与田园生活中寄托自己不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光明磊落的高尚品质,表现了诗歌的境界,陶渊明高尚的人品也因酒而大放异彩,其不朽的诗篇与伟大人品对后世文人及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19.
马旗戟 《广告大观》2014,(12):117-117
西元2011.11.06,APEC成员国会于帝都,湛蓝,微冷。虎啸奖创始人、执行主席,《广告大观》杂志社发行人兼总编辑陈徐彬,在微信群里发布言论,称在下午四点有重要事情发布,一时间基友们猜测纷纷,调侃之、戏耍之有些热闹,应了中央"热情但不纷乱"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范中华 《商》2014,(39):94-94
苏轼作为宋代杰出的书家领袖,他所推行的尚意之风影响深远,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贴》,便是苏轼书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代表作品。他主张书法艺术不需要像唐人那样严守法度、缺少情感的表现,要融入自己的情感。此帖可以说是苏诗和苏书的完美结合,诗将他的所思所想所遇自然的抒发出来,而抒情的笔意伴随着作者的情绪变化,与诗的内容浑然天成,已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