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关于土地利用与管理形势观测点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与管理形势观测点建设对于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有效地开展形势分析工作,提升土地督察工作科学性和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与管理形势观测点建设工作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重点从土地利用与管理形势及其观测点的内涵,观测指标体系构建、观测点布局、观测指标数据获取和验证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以期能为督察机构开展形势分析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观测指标体系研究对有效地开展西北地区土地利用与管理形势观测点建设,提升土地督察工作科学性和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分析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内涵、职能与主要任务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初步设计的备选观测指标进行了筛选,最后建立了西北地区土地利用与管理形势观测指标体系,包括6个目标层,9个子目标层和15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确定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的概念、评价指标体系和适宜的评价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组合评价法、统计检验法.研究结果:构建了一套包括40个指标、具有层次结构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的TOPSIS评价方法为最优评价方法;重庆市计算结果表明,除2005年之外,土地利用的环境友好水平总体上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研究结论: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可以反映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的状态和水平;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思路比较适合于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评价;重庆市今后应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两方面提高土地利用的环境友好水平.  相似文献   

4.
2009年7月,<土地例行督察工作规范>发布,规定"例行督察对象一般确定为地级市行政区域",例行督察事项涉及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实施和执行,建设用地审批、供应和利用,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执法监管等情况,几乎覆盖一个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方方面面.而国家土地督察机构,配齐了总共才有360名工作人员,一队人马进驻一个被督察区域的时间也不过区区数周.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由韧性的一般理论切入,从韧性城市内涵的不同维度构建城市国土空间安全体检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研究结果:(1)基于城市安全角度,从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社会治理五个维度构建了表征城市安全情况的体检评估指标库;(2)在指标筛选和专家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指标库中各项指标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进行了量化评估,最终筛选的关键核心指标能在实践中能够较好地反映国土空间规划中城市安全和韧性城市建设的真实情况;(3)通过核心指标体系的指标内涵和在城市国土安全建设过程中的推广应用水平,评价指标被分为引导性指标、强制性指标和倡导性指标三大类。研究结论:随着城市国土空间安全建设的完善和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可在强制性指标评估工作基础上,根据城市自身特点选用倡导性指标,逐步纳入引导性指标,强化实施国土空间安全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6.
土地督察对土地市场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督察对土地出让市场市场化的作用效果,为充分发挥土地督察制度效应,促进土地市场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OLS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督察对土地市场化具有显著作用,例行督察比专项督察的效果更优。(2)由于实行专项督察,2007年和2008年被督察区域土地出让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了5.71%;2008年由于实行了土地例行督察,被督察区域比未实行督察时期提高了17.39%。(3)土地督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土地市场的发展,但是在强度和广度上还存在差别。今后还需结合土地市场的建设,借提高土地市场化程度的同时完善健全土地督察制度,使土地督察制度更充分地发挥制度效用,进一步促进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理论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隶属度分析法和平衡记分卡法。研究结果:(1)以预期目标实现程度、组织运行及制度建设、土地督察制度实施效果和社会评价4个维度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理论分析框架;(2)筛选42个评估指标构建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结论:建立评估理论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是开展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8.
根据沈阳市的特点,建立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三方面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沈阳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都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土地督察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对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是否有效及效果大小,为进一步完善土地督察的维护国有土地收益效果提供建议。研究方法: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最小二乘法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督察的确对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有显著影响,土地例行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每省每年约能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为1604亿元;土地专项督察效果尚不明显,但对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具有正向效应。(2)由于实行了土地例行督察,2008和2009年分别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710.14亿元和2202.82亿元,约占当年全国实际土地收益的7%和13%;两年合计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2912.96亿元,约占期间全国实际土地收益的11%。(3)土地例行督察的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效果要显著好于土地专项督察的效果,这可能与两项督察的业务目标和特点不同有关。研究结论: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有效减少了国有土地收益流失,今后应继续强化土地督察对土地出让收支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开展针对违规减免和欠征土地出让收入问题的专项督察,以进一步维护国有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10.
钟镝 《中国土地》2023,(10):12-15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成都局(以下简称“成都督察局”)结合2023年例行督察,在重庆、四川、云南(以下简称“渝川滇”)三省(市)开展了耕地“进出平衡”制度落实情况调研。调研发现,耕地“进出平衡”与流出恢复工作交织难辨,要解决“进”“出”以及“平衡”方面存在的种种困难,应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制度供给,从分类落实经费、明确部门职责、严格后期管护、鼓励多种多得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适时修订举证规则、调整保护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土地执法监察是实现土地管理职能的核心环节,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研究基于"数字国土"的土地执法监察机制对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针对当前土地执法监察的问题,以"数字国土"业务平台为基础,从违法用地的判定机制、跟踪管理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3个方面对创新土地监察机制进行了论述,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土地执法监察机制提供参考思路,为实现高效、科学的全方位土地监察体系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资源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若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必然导致土地资源错配和效率损失。[目的]探索精细化、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模式,实现土地资源针对性、有效性管理,是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土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方法]运用理论模型法和文献综述法对差别化土地管理原理和政策含义进行了阐述,构建了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体系,并完善了政策支撑体系。[结果]差别化土地管理是集时间、空间、地类和产业、部门等为一体的差别化国土管理模式;差别化土地管理目标是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差别化土地配置效率较普适性配置模式更高。[结论]可从建设用地差别化、产业供地差别化和用途管制差别化等方面构建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框架体系,从试点、补偿、监管等方面配套政策支撑体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保障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变革是土地督察制度建立的重要诱因,行政监督理论是土地督察制度运行的理论支撑,土地督察制度是建立在现实和理论可行性基础之上的。分析2008—201o@-土地督察数据,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土地行政权力的扩张,遏制了土地违法行为,规范了用地审批行为;保障了土地资源公共利益的实现,促进了耕地资源保护、中央土地政策落实、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土地督察制度同时也存在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的空M,从土地督察实践上看,近期可以进行一定调整,进一步明确督察机构法定职责和工作目标;从土地督察理论上看,远期还可探索土地督察机构地位独立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自2004年实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宏观调控能力有所增强、国土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领导机制得到了优化.但是,改革依然留存一些问题,包括垂直管理体制实质上是半垂直的、缺乏完善的人事管理机制,以及监察制度缺乏长效性.因此,需要完善垂直管理体制、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房山山区八乡镇土地规划编制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多以服务于日常管理的系统为主,专业系统尚处在探讨阶段。以房山山区为例,介绍县级土地规划编制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规划模型以及规划管理的设计与实现,对于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我国土地监察制度经历了三次变迁和创新,对保护耕地和依法用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考察了不同阶段土地监察制度的演进、安排及绩效,认为我国土地管理体制中委托代理机制失灵,土地监察制度的供给受体制、法律、意识等的制约。土地监察制度的创新路径为: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体制中的委托代理机制,改革土地监察体制,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国有资产监管”和“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等制度”方面的内容 ,阐述了充分认识加强国土资源资产监管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国土资源资产监管涉及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论述 ,主要包括 :监管内容的科学界定、分级监管体系的建立、监管方式的选择及加快监管队伍建设的途径等。最后对如何开展国土资源资产监管研究工作提出了四条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 holistic method by integrating three concepts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assets supervision and political governance for sustainability) for investigation of land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for a testimony with econometric method. Theoretically, in this self-organizing integrated method,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focuses on the productivity of land; land assets supervision centralizes on the realization of land usufruct rights in land transference; land political governance for sustainability concentrates on harmonious linkage of economic efficiency, social st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of land use. Their interrelations are complex. Methodological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eoretical model is feasible to explain variations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with these three concepts. Cultivated land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land value increment multiples, and is positive with political governance concept, but not in a linear fashion. Finall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roles of government in land administration need to be changed and strengthened, supporting complete compensation for land expropriation and modification to policies of cultivated land.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推行工业用地集约利用,促进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市场、行政的最佳配置,走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达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推理法。研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不断丰富;当前中国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存在着缺乏科学规划、供地过程不规范、批后监管不足等问题;通过项目集中集聚、技术改进、存量挖潜和社区就业4种模式因地制宜地优化区域工业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结论:坚持科学规划工业用地;制定合理的工业用地准入门槛,强化工业用地预审;强化工业用地市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业用地动态监测体系和法规体系,强化批后监督手段,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