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今言同志的《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一文,认为西汉文帝时期,不存在着“十余年不收田租”的事实.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对此,本文拟提出自己的粗浅意见,以请教于黄今言同志.《汉书·食货志》云:“上(文帝)复从其(晁错)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黄文对这段文字解释云:“文帝十三年(前167),下令免除当年的田租,其后实行的是‘什五税一’.过了十三岁,至‘景帝二年’(前155),便由‘什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至于所谓的“令民半出田租’,是针对文帝第十三年后存在‘什五税一’的租率来讲的.”  相似文献   

2.
一、“假税”辨正 正式见诸东汉和帝诏书的“假税”一词,其涵义是什么?古今人已有成说。今人往往把它与“假民公田”措施联系起来分析,阐述它具有地租性质。例如,钱剑夫先生说:“假税是汉代独有的一种赋税,其实就是公田的田租。因为这种土地是暂时地或有一定年限地借给农民耕种,实际上是租给农民耕种,汉王朝就是大地主,耕种公田的农民就是它的佃户。因此,所收的田租就别名‘假税’。”高敏先生也说:“正因为官府把公田出租给贫苦农民耕种叫做‘假’、‘假与’或‘假情’、‘假赁’,因此,这种税种公田者向官府缴纳的税便叫“假税”,其实质是国家向租田农民课取的地租,同‘三十税一’的田租(即土地税)是不同的,或者说‘假税’是地租与课税的合一。”然而,我认为这种通行的解释并不符合汉代官方使用“假税”一词的本意,而且将当时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税项混为一谈了。兹试予辨正. 首先应该指出,西汉文献迄今似未见“假税”二字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表达形式出现。古今人引申出“假税”概念的史料依据,原文皆为“假”或“假与”、“鄣假”、“转假”等。最早由“假”一字引申出“假税”之说的是李斐。《汉书、元帝纪》载,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诏罢“北假田官”。李斐注曰:“主假赁见官田与民,收其假税也。故  相似文献   

3.
唐代西州均田制的实际授田标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吐鲁番出土唐代文书中的户籍残卷及给田、退田、欠田文书等材料可知,唐代前期在吐鲁番地区确曾施行过“均田制”,而且是按唐令的一般狭乡标准确定各户应受田数,这一点学术界已多所论列,兹不赘述。但长期以来却有一个很大的疑问迄未解决:即吐鲁番地区虽系狭乡,是按一般狭乡标准确定各户应受田数的,但政府在实际给授土地时,由于某种原因,似另有标准,而且较一般狭乡应受田标准要低得多。这个问题首先是由吐鲁番欠田文书的记载引起的,如有的人就曾估计吐鲁番地区的实际给田标准可能是一丁10亩,企图用这个办法来解释吐鲁番地区一般农户虽受田严重不足,但欠田文书所载的各户欠田数却又是寥寥数亩的矛盾现象。但是,这种估计缺乏史料根据,并不能全面地对吐鲁番欠田文书作出解释,因而很难成立;但吐鲁番地区在给授土地时另有标准,则是很可能的。在近期整理公布的吐鲁番出土文书资料中,发现了唐代西州地区的某种请田标准,即《吐鲁番出土文书》第4册所载的《唐请地簿》及《唐侯菜园子等户佃田簿》中记载的“壹丁合得常田肆亩,部田贰亩”;“老寡人得常田贰亩,部田壹亩”的材料,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关于“诚信”,《管子——枢言》说:“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诚信是团结人心,凝聚人心的可靠保证。关于“诚”,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诚是顺应天道与人道的基本法则。关于“信”,《论语》记载:“了贡问政,子曰:‘足兵,足粮,民信之。’子贡又问:‘逼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又问:‘逼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子曰:‘去粮’。孔子认为在治理国家的大事上,  相似文献   

5.
“第一就是它的‘奇’,‘奇’就是有创新;第二是它的‘瑞’,‘瑞’就是质量好。……人一之,我十之,创新,就是要争第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奇瑞人有骨气,他们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创出了奇瑞模式。他们是民族的脊梁骨啊!”——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喜马拉雅山有一个南坡,一个北坡,现在国内很多企业走的是南坡,搞合资;这个南坡我走过一段觉得没有意思,因为就是爬到山顶插上的也是别人的国旗。我们愿意从北坡爬,虽然难度更强,风险更大,但是,爬上去插的是中国的国旗。”——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  相似文献   

6.
儒家伦理教育的同情性反思的原则儒家伦理教育的同情性反思的原则是在与批判性反思相区别中凸现的。区别的关键是从批判转变为同情。因此,其原则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1、儒家伦理教育的同情性反思必须具有“了解之同情”。所谓“了解之同情”,就是陈寅恪先生所说的“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之,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同情”[1]。在些基础之上,“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2]对此,冯友兰先生有一个十分贴切的比喻:“官僚查案报告中常有‘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之语。…  相似文献   

7.
冇·毋     
广州人常将有之反意写作“有”其实,“有”的本字是毋。杨树达的《词诠》云:“毋,有之反,与‘无’同。”杨氏并举例为证:《史记·秦始皇本纪》:“身自持筑,胫毋毛。”又《史记·王温舒列传》:“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古读阳平,今读上声,音“舞”.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战略只能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恰是产粮之地越来越少、藏粮之地越来无的过程;土地私有化并不能保障耕者有其田,生产效率与生产社会化发展密切相关,必然要求不断否定生产资料私有制,通过私有化保障耕者有其田违背了土地所有制的正义要求;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从根本上阻碍了粮食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恢复小农土地私有制更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如是说启示我们,农地公有才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改善管理,从‘头’开始”此句话中的“头”有极为深刻的含义。首先是观念上、认识的“头”、即“头脑”。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家企业,之所以落后,常由于观念落后所致。发达国家与中国家之差距,中国东西部之差距、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之差距,其观念差距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现已发现的唐代敦煌地区的户籍和手实,反映了这地区执行均田制的具体情况.学者们对这些原始的均田制资料作过许多研究,揭示了许多情况,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但还有一些问题尚待探讨,户籍和手实中常见的“自田”,就是其中之一.这些“自田”见于均四户均田土地的四至,即与该户的均田土地为邻,所以搞清“自田”问题,对研究均田制的实施状况,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理论史、党史和政策史这些历史层面的梳理,周文、司婧雯忽略了逻辑层面的分析,无视所有制范畴,仅从经营方式的角度理解民营经济,进而提出“超越‘公’与‘私’之辩”“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是逻辑起点”“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重要途径之一”等对民营经济性质、作用存在误读的观点。实际上,所有制与经营方式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所以民营经济必然涉及所有制范畴,无法超越“公”与“私”之辩;非公有制性质民营经济的逻辑起点始终是自身利润最大化;发展民营经济不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途径;仅从经营方式角度理解民营经济的观点缺乏解释力,从所有制角度才可以论证“民营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对民营经济的内涵作出了再界定,明确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民营经济实际上就是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2.
<正> 拜读了钟朋荣同志的《货币与资金“体外循环”的效应》(载《经济研究》1989年第10期),很受启发。但我认为文中的一些观点值得商榷。 1.现金能否成为中央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 钟朋荣同志认为“货币由‘体内循环’转化为‘体外循环’既不会减少银行系统的资金来源,也不会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因而不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因为“存款是专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人们将存款转化为现金,是将专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转化为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整个银行系统的资金来源并没有减少。”  相似文献   

13.
信用:亟待重构的美德河北省税务学会副秘书长王蕴瑭信用作为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源远流长,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部几千言的《论语》,“信”一共出现了38次,颇多精彩之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相似文献   

14.
从《卖田说》看清代的土地集中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的土地占有形态,究竟是趋于分散,还是趋于集中?论者往往各持一端,颇多歧异。笔者近读清人李调元的《卖田说》,于此略有心得,试作浅析,求正于方家。 李调元,四川罗江县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至广东学政、直隶通永兵备道。《卖田说》一文,约作于嘉庆初年,记述了作者乡居时与佃户的一席谈,是一篇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调查访问记。 清代中叶,四川民间的土地买卖十分盛行,大量的中小业主失去土地,沦为佃农。面对“俗多卖己之田,而以其资佃人之田”的社会现象,作者感到大惑不解:“盖买田则田为己有,已为政,永久付之子孙;佃田则田为人有,人为政,予夺听之业主。然则人何乐乎卖己田,而佃人之田哉?”作者以此询之于佃户王泽润,王氏则现身说法,介绍了自己沦为佃农的经过。其略云:  相似文献   

15.
王刚 《经济论坛》2004,(22):148-149
经济学是否是一门科学目前仍然是学者们争论的话题,但不容否认的是,经济学日益成为显学。也许为了无愧于“社会科学皇冠”的称号,经济学正在向政治、家庭、法学等领域扩张,形成所谓“经济学帝国主义”现象。它何以能如此“嚣张”?钱颖一认为关键在于其有一套统一的分析框架。党国英也认为“这种转变(指100年前历史学‘帝国主义’而现在的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功劳应有经济学所特有的研究方法”。对此,本人完全赞同。在考  相似文献   

16.
<正> 多年以来,学术界对王夫之的经济思想,特别是对其经济思想是否具有近代特点的问题,在评价上分歧较大。如有的同志将王夫之与欧洲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魁奈相比拟,认为在他的经济思想中具有“国民之富的观点”,并且“发出一些‘大贾富民’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憧憬”。与此相反,有的同志则认为王夫之对于工商业的态度,“尚跳不出‘重农抑商’的范围”;有的同志还指出其著作中充满着抑商的言论,而他的“重农抑商的主张,正说明他没有意识到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与此相联的,对如何评价王夫之有关土地问题上的见解,在学术界也存在较大歧异。笔者不揣谫陋,试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就教于专家与读者。  相似文献   

17.
    
广州人管“盖房子”叫做“起屋”,这个“起”字使用频率颇高,构词能力也强。探本溯源,它的这个含义来源已经很古了。据《说文》该字条下注释说:“起,能立也。”清人段玉裁补充注释说:“起,本发步之称,引申之训为‘立’,又引申为‘凡始事’、‘凡兴作’之称。”《释名》说:“起,举也,平举体也。”这两书的解说和补注将本义和引申义都涉及了。那么,广州话谓“盖”为“起”,来龙去脉如何呢? 原来“起”由本义引申为“卧而兴”,如《孟子》:“鸡鸣而起”。再引申为“兴起”,如《吕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中几个概念的理解(一)科学技术是否包括社会科学1.认为不包括社会科学。“就科学技术发展的经济实质和意义而言,我认为其主要表现,就在于加速科学技术用于生产领域,变为直接的第一生产力的过程。这里所指的科技不是一般泛指,而是直接应用于生产,并取得广泛的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然包括社会科学在内。当马克思谈到这个问题时,并没有专指自然科学,而是说‘一般社会知识’、‘一般智力’,这当然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3.“‘科技进步’一般是指科学技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展深化和为满足人们以及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我们在应用‘科技进  相似文献   

19.
“旭日”是进军市场的“身份证” 段恒中这样说过:“‘旭日’犹如‘豪门’一样,是我们供销合作社进军市场的‘身份证’。当然,没有‘旭日’,供销合作社同样可以进入市场,因为我们供销合作社本来就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是,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困守原来旧摊子很难立足于日趋激烈的  相似文献   

20.
冼岩 《资本市场》2004,(11):49-52
<正>“未来谁占领中国经济的主战场:外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在今年8月“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届深圳高峰会”的论坛讨论中,民营企业的万通集团董事会主席冯仑与国有企业的诚通集团董事长马正武都认为:“国有、民营、外资的‘混合经济’将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主导形式。”他们进而提出了新“公私合营”的资本运作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