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前言美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国,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几百亿美元。据统计,美国从1992年8月至1995年12月间,自然灾害给整个美国仅在建筑结构上造成的损失就高达年均520亿美元。联邦政府对灾害高度重视,对灾害的预测和预报、减灾和救援、灾后恢复和重建都有各种详尽和明确的计划与措施,如国家减灾计划、联邦政府灾害响应计划、联邦政府灾害援助计划等。联邦、州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设有专门的灾害应急管理机构,政府还负责提供各种信息,向公众宣传和介绍如何防灾、救灾和获得援助。1979年成立的联邦应急管理局是联邦政府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在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及承灾体脆弱性增大背景下,我国海冰灾害呈现出不易预测、破坏性大等新的特点。基于 1963-2016 年中国沿海海洋站海冰冰情数据及海冰灾害损失数据,分析了我国海冰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结果显示:我国渤海与黄海北部自 11 月中下旬由北往南开始结冰,各海区冰情存在较大差异。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海冰冰情总体有降低的趋势,同时我国海冰冰情呈现约 10年的准周期性特征,且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次和强度不断增加,海冰灾害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加重,2010 年以来由海冰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77 亿元,其中辽宁、山东两省受海冰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因此,我国未来要进一步重视海冰灾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3.
美国农业灾害保险的革新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冠胜  黄祖辉 《技术经济》2003,22(11):30-31
近年来 ,农业灾害保险问题在美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自然灾害事件造成的巨额损失 ,使保险业面临着严重的资本压力。目前美国保险机构和再保险公司的总资本和剩余资本大约在 30 0 0亿美元和 10 0 0亿美元左右 ,而据推测每—个灾害事件的最大预期损失很容易超过 5 0 0亿美元。相比之下 ,传统的保险和再保险市场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有效应对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农业灾害风险。一、农业灾害保险的革新———保险与金融市场的融合传统保险的设计机制是集合大量数目的小规模的不相关的风险 ,而不是保护大范围的同时发生的灾害损失。不利的天气情…  相似文献   

4.
陈金  冯百侠 《经济导刊》2011,(10):86-87
近年来,国内外一次又一次频发的各种灾害,接连不断地将农业安全问题摆到我国各级政府和公众面前,政府部门多次强调农业基础的重要性,新闻媒体也把农业问题作焦点话题特别报道。无庸置疑,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农业。而在所有农业问题中,农业灾害发生后如何对灾害损失进行快速补偿,使受灾主体尽快摆脱灾害的创伤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海洋灾害频发的国家,海洋灾害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影响.从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和预案体系等方面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对适应问题的探讨,并借鉴美日等国在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提出了适应海洋灾害的三类措施,即制度性适应措施、工程性适应措施和技术性适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气象灾害频发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学术界对气象灾害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关注.特别的,对企业而言气象灾害可能会带来经营中断及业绩波动.在灾后恢复中,社会捐赠对应急救灾有着积极作用,投资者对灾害捐赠的市场反应如何,也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梳理.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雯  万洁 《经济导刊》2011,(7):72-73
贵州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农业省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生产的损失数以万讹例如,2001-2006年自然灾害对全省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97.24亿元,占全省因灾害总经济损失的84.93%。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不同地理区域灾害与贫困耦合关系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肃省最新确定的5个重点扶贫区域中选取了6个市(州)作为典型地理区域,以统计资料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这些区域的灾害频发度和贫困度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0年来灾害频发度、贫困度时间演替轨迹和分布特征,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省不同地理区域灾害频发与贫困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不同地理区域贫困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不同地理区域灾害频发度总体上保持着比较高的程度,灾害频发度的高低与时间不存在相关性,而与灾害类型、灾害发生次数和灾害持续时间有关;各地理区域灾害频发与贫困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很强,特别是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旱灾频发且持续时间较长,以及这些地理区域固有的高脆弱性等因素共同加剧了贫困程度,使贫困问题比较突出,灾害与贫困易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我国藏区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灾害频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藏区经济发展必然与城市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现代化等密切相关.本文从泥石流灾害着手,通过对泥石流灾害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影响,以及藏区经济欠发达和依托自身经济循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提出藏区泥石流灾害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赵黎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247-248
近年来,巩留县气象灾害频发,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建立健全巩留县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对提升巩留县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介绍巩留县气象局应急管理体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巩留县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泉州市由于自然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加上人类活动频繁,因此地质灾害频发,危害程度严重,应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实施合理的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繁多,不仅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山洪、干旱、大风、冰雹、寒潮、暴风雪、沙尘暴、雪暴、浓雾、高温、冷害等灾害,还包括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山体滑坡、泥石流、大气污染、病虫害、森林(草场)火灾等次生灾害。气象灾害是中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国每年受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约6亿人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  相似文献   

13.
提高公众灾害意识增强公众应对气象灾害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气象灾害多发国家,2009年7月11日重庆市云阳县潭獐峡“驴友”突遇暴雨、2008年9月24日四川省北川县地震灾民遭遇大暴雨、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遭遇暴雨引发的山洪等三起重大气象灾害中,受灾公众如有一定的气象灾害意识,是完全可以避免灾害的,至少可以降低灾害损失。这三起灾害,以血的教训揭示了气象灾害意识对于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应从深入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防灾减灾演练、重点培养中小学学生气象灾害意识等方面提高我国公众的气象灾害意识,增强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伴随全球经济发展,包括自然灾害、环境灾变以及人为灾害造成的损失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因而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和应对机制也成了近年来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国外文献对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的研究主要关注灾害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及其作用的路径,包括灾后投资收益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和技术进步的产出效应等;微观层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对个体行为选择的作用上。灾害的应对机制主要讨论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应对灾害冲击时的作用,并从受灾地的现实出发,提出灾害应对机制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洪水灾害损失进行预测,旨在为我国巨灾保险产品的创新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神经网络自身的联想能力决定了它在预测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特别是在处理洪水灾害损失这类动态问题上,Elman动态神经网络能很好地预测洪水灾害损失,与静态神经网络相比,预测所得结果的精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论灾害损失的经济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灾害的经济损失的构成及其界定入手,对我国现行灾害经济补偿的几种形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保险对灾害经济补偿具有特殊意义、财政后备不能满足对巨大灾害损失进行经济补偿的要求、自保补偿形式无法进行风险转嫁。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我国现阶段以保险为主体的新型的灾害经济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20,(1)
文章首先测算风暴潮灾害损失指数,然后构建风暴潮灾害损失与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VAR模型,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实证检验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风暴潮灾害损失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较弱,并不具有持续性,而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则是导致风暴潮灾害损失持续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郭志明 《经济师》2007,(3):14-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有规模大、损失严重的趋势,加强灾害管理对于建立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文章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灾害管理的含义、灾害管理系统的自组织性和协同性,概括了灾害管理的一般方法,指出灾害管理是发展管理。  相似文献   

19.
在易损性研究出现之前,传统的自然灾害理解范式已经不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在极端地球物理事件爆发频率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类损失却显著增加。长期以来,虽然国内对灾害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于易损性、尤其是社会易损性的研究任处于起步阶段,这对进行灾害的社会冲击性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以灾害社会学中的"冲击论"为理论基础,以灾害冲击模型(Lindell,Prater and Perry,2006)为背景,分别从社会心理、人口、经济和政治四个方面研究了灾害的社会冲击性。  相似文献   

20.
苏桦 《经济》2011,(11):82-83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的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区域广,造成损失大。因此,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于我国来说显得尤其迫切。应急管理,又称公共危机管理,必须由政府来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