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我国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产权变动具有客观必然性,也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之路。但由于种种原因,产权变动引起了相当数量的国有资产流失。有资料披露,我国国有资产近几年来已有6000亿元通过多种渠道流失,相当于国家财政收入的195%,其中产权变动引起的国有资产流失占有很大比重。一、产权变动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1资产不进行评估。有的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时急于求成,在立项时不搞资产评估,刻意压低资产价值,或者当地政府采取行政干预,或者接受外商的“转移定价”等不平等的条件,结果让外商占了便宜,…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创新不足的症结--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主体缺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艳 《生产力研究》2005,(3):170-172,191
国有企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脱困后,近年来复困现象又不断增加,表明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家人力资本是创新型人力资本,是企业创新的灵魂。国有企业内部产权改革只重视物质资本产权,而忽视了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因此,在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中,应摒弃产权即物权的思维定势,在追求物质资本产权主体在位的同时还要确立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主体地位,为激发企业家创新动力从而推动企业创新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有资产转移中的“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洋  徐枫 《经济纵横》2005,(9):24-25,48
在我国国有资产转移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国有资产出售”与“民营企业资产积累”及“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间的关系,不能用“流失”的偏差眼光来看待“国有资产出售、产权转移”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产权安排与国有企业制度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具有一种特殊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安排的根本问题在于无视人力资本产权自主或决定属性,不承认人力资本个人产权及其向非人力资枰权转化的合法通道,以及由此在市场化过程中所引发的人力资本运营危机,国有企业改革要进行下去并最终取得成功,那就绕不开下面认可和弘扬企业职工个人的人力资本产权权能权益这个“结”。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走向,首要的是突破国有企业的“主体”观念,加大国有企业的“退出”力度和范围;然后才是对被界定了“特殊性质和职能”的少数国有企业采取特殊“监管”,实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运营模式,真正使少数国有企业发牢固“主导”国民经济运行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凤滨 《技术经济》2003,22(10):32-33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怎样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核心在于产权分配制度 ,本质是增强国有企业素质和活力 ,目的是壮大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根据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 ,改革要有新突破 ,开放要有新局面 ,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 ,结合实际研究国有企业 ,特别是国有“老企业”资产多元化改革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六大报告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重点论述 ,明确指出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形式 ,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  相似文献   

6.
<正> 对经济转轨国家而言,都面临着一种挑战,如何进行国有企业重组,是由政府进行国有企业的重组?还是由市场进行国有企业的重组?波兰的选择倾向于后者,并且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手段和多元化的方法。其中“国家投资基金计划”最具特色。国家投资基金的设立“国家投资基金计划”是目前波兰政府采取的最重要的国有企业重组方式,它以交易的方法对512家国有企业进行了重组,这512家企业的资产约占整个企业资产的10%,包括各行各业的企业。  相似文献   

7.
王国林  田泽 《经济师》2003,(10):146-146,148
文章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政资不分、产权模糊、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等问题 ,提出了建立国有企业新型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及原则 ,即坚持“国家统一所有”、“分级分层管理”、“委托授权经营”和“管事管人管资产相一致”的原则。同时 ,提出重构国有资产营运体制 ,加快产权改革 ,确立和发挥国有资产营运主体地位和作用 ,依法治企 ,构建国有企业新型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8.
产权多元化:国有企业改革再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旭先 《经济师》2000,(9):9-10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于企业理论和改革实践的不成熟 ,导致国有企业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解局限于所谓“政企分开”的产权明晰层面上 ,似乎只要实现了两权分离并赋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就能塑造出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 ,就算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是否言明 ,企业法人产权实际上被视为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产权基础 ,相比之下 ,投资者产权则遭到不应有的忽视。而事实上 ,国有产权所固有的“所有者缺位”特点 ,使得国有企业不能彻底摆脱来自政府的行政干预 ,依然难以建立高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难以应付由于监督不力而产生的“内部人…  相似文献   

9.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命脉,它们改革的成败关系国民经济的全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有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奋斗目标和改革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按照这个目标和方向进行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脱困目标也基本实现,但是国有企业在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障碍,影响着企业效率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 一、产权边界不清,造成资产运营的低效率、国有资产的“黑洞”和经济意义上的被“抢劫” 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所有权,产权的主要内容包括所有权和经营权。产…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亏损状况严重、企业负债过高、社会负担沉重、技术设备老化等问题,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在抓重点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基础上,深化体利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优化重组企业资产、激活融资结构,使其变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  相似文献   

11.
<正> 当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人把改革以来形成的"企业自有资金"以及"分帐制"所形成的"企业资金"和信贷形成的资产当做企业拥有所有权的资产;也有人不加区别的对待上述资产,一概界定为国有资产,否定了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原则.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界定是第五次清产核资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必要搞清楚.一、国有企业对其经营的财产不具有最终所有权但拥有法人产权只要国家未放弃它在国有企业中的财产所有权,这个企业的资产无论采取何种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市场取向的。企业作为真正市场主体 ,其基本条件或资格就是企业产权的独立。因此 ,所谓国有企业改革 ,核心内容就是产权改革 ,是产权结构的重构。首要的一步就是改革国家所有、国家经营的单一产权结构 ,实质上是国家要改变自己在企业中的产权地位 ,放弃一些产权控制。国家之所以要这样做 ,是可以用经济学的原理加以解释的。这种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制度变迁首要的和关键的一步 ,但并不是最后一步和惟一重要的一步。有了第一步的产权改革后 ,作为国家具体操作主体的各级政府在进一步的改革中还能做什么 ?政府又有何得失 ?…  相似文献   

13.
围绕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已进行十多年了,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有些企业甚至出现“雄风渐减”趋势。症结何在?实践证明,关键在于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所有权的直接利益驱动机制和产权的刚性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企业改革如果不触及产权这个核心问题,将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产权改革问题是深化企业改革,盘活国有企业资产存量,搞活大中型企业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这是我国长达十多年改革探索得出来的结论。从1984年开始,我国围绕搞活大中型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盈亏包干制、两步利改税、承包经营、贯彻《条例》转换经营机制等阶段。其间曾有意无意回避了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各省市搞活小国企的动态在目前实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战略中。全国各省市从体制、资产、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产权方式等方面入手,创造了多种搞活国有企业的方法、途径和模式,丰富和完善了关于“放小”的内涵。一、已提出或实施的多种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李树 《经济纵横》1993,(3):33-37
<正> (一) 关手国有企业的实现形式问题。几年来我们围绕着改革工作的实践,先后提出“企业的自负盈亏、是在利益和占有财产两个方面的承担盈亏责任”、“产权不是所有权,是所有权的实现形式”、“承包的对象是资产”、“应从利润承包转向资产承包”,并设计了全员资产承包(即两段式承包)模式,构造了从利益和占有财产意义上进行盈亏自负的程序,开展了试点。这一切努力的目的只有一个:探索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模式。8年过去了,我们  相似文献   

16.
论国有企业改制中投资者产权的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在产权及现代企业制度的讨论中,关注的焦点是企业法人产权或法人财产权,人们普遍持有这样一种天真的看法,似乎只要推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真正赋予企业以法人财产权并彻底摒弃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以及长期困绕国有企业的活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不论是否言明,企业法人产权实际上被视为公司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核心与产权基础,相比之下,投资者产权则遭到了不应有的忽视,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有  相似文献   

17.
赵秀芹  赵春雷 《时代经贸》2007,(7Z):127-127,129
1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1产权与治理结构因素 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产权中各行为主体存在不同的利益驱动,法人治理结构中相互制衡机制失效。公司制改革后,各级政府部门、国有控股公司以及各类国有产权代表,虽然通过一定的方式被明确为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履行资产所有者的职能,产权关系也有了明确的界定,但仍然缺少所有者的真正严格的监督和硬性约束。国有企业的各产权主体的利已动机是普遍的。在信息不对称、监督与约束机制软化时,就有可能将这种利己动机转化为现时行为,会造成代理人之间的“合谋造假”。  相似文献   

18.
尽管早在1993年末,经济理论界就一厢情愿地宣称,即将到来的1994年将是“企业改革产权年”,但事实上,在飞驰而去的大半年里,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一直举步维艰,少有建树。倒是在浙江的一些集体企业中,去年以来悄然兴起了一种以“资产量化到人”为特征的改制,形成了一段引人注目、争议纷起的“量化风”。这一“量化风”从温州、台州地区萌芽,现在已扩展到杭州、绍兴和金华等地,据在以上5市的粗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存在三难,即改制难、改组难、改造难。改制和改组主要难在如何建立以多元投资主体为产权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上,改造主要难在企业融资上。 解决“三难”的出路在那里?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资产重组既是企业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资产流动、产权重组的财税体制障碍及解决途径齐守印,胡宝民,于长革搞活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必须推动资产流动、产权重组、结构调整,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这项改革开展得是否顺畅,与相关的体制因素有密切关系。一、国有企业资产流动、产权重组的财税体制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