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很多人把这归功于企业有效的正式制度安排,却忽略了企业的非正式制度,如企业文化,因此很多民营企业遇到了发展中的"瓶颈时期",难以发展壮大。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共同影响着企业效率,正式制度必须和非正式制度相融才能更大地发挥效力。对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非正式制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促进中国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非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2.
非正式制度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中国农村社会的“乡土社会”的性质,因此非正式制度在农村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比在城市社会中更为重要,在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考虑非正式制度的因素,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 二者共同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宏观经济发生了质的转变,买方市场逐步形成后,农村市场的培育既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协调工农业发展,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必备条件,还是刺激内需的有效途径。从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出发,建立完善市场组织体系、价格体系、监管体系是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乡村法律发展是一个非线型的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正式制度的法律和其他非正式制度之间隐含一种互动与制约的关系.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正式制度与其他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乡村法律发展的进程.新制度经济学有关制度构成、制度变迁、制度配置和制度实施等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工具.特别是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在我国乡村法律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制度是人为设计,构造政治、经济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约束,它由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共同构成。其中非正式制度及其变迁对经济行为的发生存在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就中国传统的义利观这种非正式制度在近代的发展变化为例,探求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变迁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制度是人为设计,构造政治、经济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约束,它由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共同构成。其中非正式制度及其变迁对经济行为的发生存在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中国传统的义利观这种非正式制度在近代的发展变化为例,探求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变迁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非正式制度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制度变迁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看,其发展模式的形成,就与中国传统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拟以非正式制度理论为线索来探求西部地区的思想观念及其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运用主成分分析、VAR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对1978—2009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农村传统正式金融是农村金融的主体,但农村正式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仅有农村非正式金融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9.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实现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内容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制度保障。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安排能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激励和约束,降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成本。本文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需求,从正式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安排和制度实施机制三个维度搭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框架。依循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安排的框架设计,一体化推进正式制度创新、非正式制度创新和制度实施机制创新,加强激励性制度创新、推动约束性制度创新和实施降低成本类制度创新的三维协同,统筹协调跟进类制度创新与超前布局类制度创新,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激励结构,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和既定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省级预算中的非正式制度:一个交易费用理论框架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马骏  侯一麟 《经济研究》2004,39(10):14-23
运用交易费用经济学 ,本文研究了中国省级预算中非正式制度出现的原因及其主要形式。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中国省级预算中存在的非正式制度是省级政治中的政治家发展出来解决他们制定和实施预算合同时所面临的交易费用问题的。主要的非正式制度包括三种横向非正式制度 ,即预算产权、部分等级制和完全等级制 ,以及围绕着这三种横向非正式制度而形成的“以关系为基础”的纵向非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11.
“农改超”与中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业收入,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是举国上下关注的头等大事。以“农改 超”为龙头对中国农业进行重组和再造,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对提高农产品的 质量和安全性、构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应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影响一国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问题,近年来理论界逐步形成表面上针锋相对的两种理论:金融发展的结构理论(La Porta等)和利益团体理论(Rajan和Zingales)。本文在简要介绍上述两种理论的主要结论和相关证据的基础上,指出两种看似冲突的理论中相互协调的一面,并进一步讨论上述两种理论的冲突和协调对中国发展金融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吉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组织召开的"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实施跨越式发展"理论研讨会于2000年12月8日在长春召开,来自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围绕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作出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决策后,苏南各市以及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曾提出了呼应浦东开发开放,接受上海辐射的口号。在当前中国加入WTO,十分强调与国际接轨的前景下,是否还需再提接受上海辐射?本文拟阐述新形势下苏南进一步接受上海辐射,加强与上海  相似文献   

15.
特许竞标理论提出了用“市场进入竞争”代替“市场内竞争”的思想,为解决监督与信息不对称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特许竞标理论及其发展的考察,可以为我国目前垄断行业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关系着生产力发展的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构成理论、生产力系统理论、自然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发展理论、生产力价值目标理论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化和拓展,为完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新产品开发中信息粘滞问题及其成因,并指出解决信息粘滞的方式,提出用户创新工具包是解决信息粘滞的有效方式,说明了这种新产品的开发思想,以及其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绿色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金融”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发展“绿色金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进步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外的“绿色金融”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却相对落后。因此,现阶段我们应首先营造全社会的绿色文化,加强全社会对绿色价值的认同,增强环境责任感;其次,应借鉴国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具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四点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占仓 《经济经纬》2004,(5):25-26,29
县域经济就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其实质仍然是一种区域经济。虽然每个县发展条件差异很大,在实际工作中也各有高招,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不断创新,但是从战略高度综合分析,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抓好稳定、富县、富民、科学发展观四件大事。对此观点,我们称之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四点论”。  相似文献   

20.
孙早 《经济学家》2002,(4):93-99
尽管发展经济学的演进趋势得到多数发展经济学家的界定,但理论演进的内在逻辑却从未得到认真梳理。在承认早期坚持西主中心主义假设的发展经济学表现欠佳的同时,发展经济学却又不得不继续借助于坚持同样逻辑假设的新制度经济学.新经济史学的相关理论来重构自己的理论框架。概念范畴上的混乱,致使发展经济学家的行为追随了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发展经济学家的主流化努力,不仅无助于发展经济学走出目前的困境,反而从根本上进一步动摇了其独立的学科地位。所谓发展经济学复兴论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导致发展经济学陷入危机的因素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