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业发展十分迅速,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结构调整对江苏农业增长功不可没。据统计1978-2001年江苏农业结构变动对江苏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11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改革开放前农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仍然是在“增长一停滞徘徊一增长”的剧烈波动中摇摆前进。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  相似文献   

3.
数字     
<正>70年来全国粮食总产量增长4.8倍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158亿斤,比1949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2.6%。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4.
(一) 辉煌的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渡过了第35个春秋。在这35年里,我国农业虽然几经曲折,但仍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35年来,我国农业有了巨大的增长。农业总产值,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1949年为428亿元,1979年增长到1,58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5%。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速度是比较高的。在1949——1979年期间,日本增长2.7%,苏联增长2.5%,美国增长1.9%,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响水县在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中,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收到显著成就。据不完全统计,“七五”期间共转化农业科技成果103项,直接经济纯收益4.7亿元;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比1985年增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温州市农村改革20年所取得的成就,并指出温州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于促进农业向集约型、向产业化、向市场农业和向大农业方向的转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与要素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1979年到1994年,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6%,种植业产值的年增长率也接近5%。毫无疑问,始于农村的改革是这一增长的基本前提,也是农业增长的最初推动力。但改革政策毕竟不是80年代农业增长的唯一源泉,特别是80年代后期农村改革进展缓慢,农业增长仍然要依赖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由技术进步等导致的生产率的提高。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各种要素投入的增长及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衡量技术进步在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和种植业生产中的状况和作用。这也是确定未来我国农业发展政策重点和取向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8.
1993年7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法》的颁布实施是党和国家加强农业的一项重大举措,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五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建国以来比较好的发展时期之一。农业生产连年丰收,199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850亿斤,比1992年增加近1000亿斤,肉类、水产品、禽蛋、水果、蔬菜产量也都有大幅度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7年农业增加值达到13969亿元,是1992年的2.4倍。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8万亿元,相当于1992年的4倍。农民收入稳定增长,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0元,扣除物价因素影响,比1992年实际增长了30%。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农业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8月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 579亿kg,比1949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2.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人口。  相似文献   

10.
1978年以来,中国的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统计,1978年至1991年间,按可比价计算的农业总产值增长1.1倍,平均年递增5.88%;粮食总产量由30477万吨增至43529万吨,肉类产量由856万吨增至3145万吨。农户户均总收入和户均纯收入1991年与1980年相比分别增长108%和59%。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宁波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28.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6.4亿元,仅占3.9%。从这组数字上看,农业在工商业发达的宁波的确属于小产业。2013年,宁波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534元,增长11.1%,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10年超过市区居民收入增速。再从这组数字上看,宁波农业农村发展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2.
四十年中国农业发展改革和未来政策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过去40年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生产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水土资源相对短期的情况下,食物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贫困人口显著下降。虽然过去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农业农村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农村制度创新、农业技术进步、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和农业生产力投入,是中国过去40年农业增长的四大驱动力,也是中国农业发展与改革的四大法宝。未来三十年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同样需要制度创新、技术进步、市场化改革和生产力投入。  相似文献   

13.
正一、70年的农业发展成就(一)农业产能极大提高,米袋子和菜篮子日益丰富旧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极为低下,有80%的人口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遇有自然灾害,更是饿殍遍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吃饭问题成了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不能解决的难题。新中国成立前夕,西方就有人预言中国政府解决不了人民的吃饭问题。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却举世瞩目。2017年,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11318.0万吨)增长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2006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主要表现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喜获丰收,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贸易继续增长,非农产业持续发展,特别是农民收入较大幅度增加。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国家对“三农”投入力度加大、各项农业政策落实较好、  相似文献   

15.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79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高达9%以上,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更高达9.1%,在世界经济增长率的排行中名列榜首。对外贸易高速发展,2003年的进出口总额高达8512亿美元,比上年同增长37.1%,其中出口额4384亿美元,增长34.6%;进口额4128亿美元,增长39.9%。与此同时农业劳动力大规模的溢出,在1979年到1999年20年间,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的数目高达11655万人,年均增长2.4%。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可见一斑。然而,对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作用分析中,一般的文献关注于对农民…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统计,从1978年到1997年粮食、棉花产量分别增长61.6%和98.4%;油料、糖料、水果分别增长3.2倍、2.5倍、5.4倍;畜产品连续20年以高于10%的速度增长;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提高到1997年的10%,水产品年递增率达13.2%,高于2.4%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长速度。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7年,乡镇企业创造的增加值为  相似文献   

17.
四川是我国地处内陆的农业大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对维护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作出了重大贡献。199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35544万吨,比1978年增长492%,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产品产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改革,使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历史性成就。1985年粮食减产,棉花减产。自此,对农村形势的认识,开始了一场新的争论。一种意见认为农业经过连续六年的超常规增长,1985年开始转入常规增长,粮棉减产,是计划调整的结果,不必大惊小怪。一种意见认为,1935年粮棉减产是由多种原因造  相似文献   

19.
结构调整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农村经济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初步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结构调整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具体测算了结构调整对江苏农业增长的贡献,为新形势下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业发展与经济增长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增长的一个关键环节。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农业发展也一度出现了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持续增长。本文拟通过深入分析,探讨农业发展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并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农业发展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农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速度肯定有影响,因为经济增长就包含有农业增长和工业增长等。所以,农业增长速度加快,肯定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作出巨大贡献。但是,农业增长并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部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