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政府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性、互益性、服务性的非政府、非企业的社会组织。从组织目标来看,非政府组织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最大化;从组织提供的产品来看,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从组织运作体制来看,非政府组织是以互利为核心的自治体制;从组织特征来看,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公益性等特征。上述特征决定了非政府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与政府组织及企业组织不尽相同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农业发展需要以农业综合开发形式提供公共品(一 )农业固有的特性与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决定了农业发展需要政府提供公共品农业的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 ,决定了农业问题的特殊性与艰巨性。加之 ,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狭小 ,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难以成为农业灌溉、农业科研、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农业职业教育、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公共品的投资主体。只有通过政府或以政府为主导 ,农业生产发展所需要的这些公共品才能得到有效满足。(二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发展更需要公共物品WTO《农业协定》的国内支持规则将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公共物品投资情况及区域分布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中国农村能否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本文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村村级公共物品投资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包括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规模、分布、资金来源及其投资目的等。研究表明,农村村一级组织和农民自己负担了他们公共物品投资的很大一部分。上级政府的公共物品投资策略有助于统筹区域发展,降低区域差异。针对目前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和融资的特点,在农村税费和农业税减免等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保障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持续增长,是各级政府应当予以特别关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农村科技需求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西部地区农民科技需求的真实情况,课题组在2002年下半年针对西部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对新技术有较大需求,特别是对良种、新的种植、养殖技术和防病防疫技术需求最为强烈,农户农业技术来源的主要渠道是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最可信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也是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相似文献   

5.
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社会化,源自创新技术本身具有的公共产品性质。将创新技术作为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也就使得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成为必要。农民专业协会是整合农民的有效组织形式。促进农民专业协会的发展.为其参与公共决策创造条件,是实现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社会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农业推广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往对农业推广服务的研究更多地考察其体系与需要方面的问题,而对于农业推广服务本身的经济学属性则关注不够,从而使得人们在选择什么样的农业推广制度或体系方面缺乏内在逻辑依据。本文从一般科学知识与技术的经济学性质、农业的产业特征、农业技术创新与交易过程的特殊性出发考察了农业推广服务的经济学公共物品属性,并对农业推广服务进行了经济学分类,最后指出了加强公共农业推广服务供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非政府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性、互益性、服务性的非政府、非企业的社会组织.从组织目标来看,非政府组织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最大化;从组织提供的产品来看,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从组织运作体制来看,非政府组织是以互利为核心的自治体制;从组织特征来看,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公益性等特征.上述特征决定了非政府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与政府组织及企业组织不尽相同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与现状看,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均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为突破困境,我国必须重塑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政府组织、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新型地方公共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9.
应该努力扩大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晋升重不足,已影响农材农材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农材公共物品的供给没有纳入公共财政收支范畴,二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关于农材公共物品供给的责权划分不合理,三是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导致 农村公共物品供求结构失衡,四是农村公共物品选择和监督机制缺位,要扩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必须加大对农村公共物品的财政支持力度,拓宽农材公共资金的融资渠道,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职责,改革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决策程序,加强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监督。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苏群 《农村经济》2004,(3):35-37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产业化过程中,不仅需要从宏观上采取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措施,而且要注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发展。目前,我国产业化经营组织仍以政府和企业为主,农民自办组织发展极为缓慢,其滞后性已严重制约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业市场体系的建立,危及到农业的家庭经营基础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加快培育代表农民自身利益的合作经济组织,改变农户在市场谈判中的弱势地位,对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都市农业的公共物品特性要求政府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持都市农业的发展,政策制定的是否合理,执行的好坏关系到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本文在研究现有都市农业政策的基础上,试图设计出对其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分析了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指出在我国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中影响最优供给数量的三个问题: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混淆、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混淆、公共物品与政府供给的物品混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型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农业技术进步的发展动力、机制和型式,并指出农业技术是一种公共物品,对农业技术市场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萎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并分析了其正外部性,以及由于外部性存在最终导致供给不足、效率的损失。因此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对市场失效进行调节,对农业保险给予补贴。  相似文献   

15.
对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创新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业技术服务是科技兴农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制已经不适应当前农业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的需要,笔者根据其在农村基层的工作实践经验和最近的调查研究,对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进行了制度上的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政府保障和支持,推动农业技术服务制度的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服务组织,构建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等科技兴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政府参与循环农业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对湖北省两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市)的实地调研,对政府参与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市场失灵"和循环农业的经济特性是政府参与循环农业的根源所在。当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围绕循环农业的发展,分别从规划、立法和政策引导、项目推进、环境监管等方面着力推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与此同时,政府在循环农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如政策和法制体系仍然有待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技术支撑体系尚未建立等。鉴于此,提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循环农业公共物品的供给、建立地方党政领导主抓循环农业发展责任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指出在我国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中影响最优供给数量的三个问题: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混淆、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混淆、公共物品与政府供给的物品混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指出在我国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中影响最优供给数量的三个问题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混淆、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混淆、公共物品与政府供给的物品混淆.  相似文献   

19.
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两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农业是科技型农业,农业的根本出路靠科技。农业科技进步的源泉是不断研制出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能扩张原有的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为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技术上的可能。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机制有两种:一是农业科技推广;二是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一、农业科技推广 一般而言,农业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政府应是其转化和推广的主要承担者。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推广是由政府把农业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通过宣传、培训、示范等手段,让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失衡与重构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表明,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应依据公共产品的层次和特性,构建政府,农村社我,私人部门,非营利性组织(也称第三部门)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结构。目前,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却存在着严重失衡的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应对其进行改革与重构,要营造一种有益于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主体多元化和多层次制度安排的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