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1983~2005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关数据,选取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这两个最主要的指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单产是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的抗灾能力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水平,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同时加强农业抗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粮食总产中,稻谷、小麦、玉米产量所占的比重合计超过80%,甚至高居85%上下。这三大主要粮食品种的综合生产能力,对于整个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主要粮食品种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将以实现主要粮食品种供求平衡的需求为参照系。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头三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下滑,并于2003年下降到4306·5亿公斤的低点,造成国内粮食供求关系一度比较紧张,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发展的政策。深化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对形成国内粮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强化定量分析和案例研究,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进行量化评价,找出目前的能力与未来需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因素对湖南省粮食生产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并建立计量模型分析各要素对湖南省粮食生产的贡献,得出湖南省粮食生产已经出现规模报酬递增趋势,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有重大的减产效应,并且种植制度改进等因素对增产有很大贡献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和战略问题,也事关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的发展和粮食主销区的粮食供给。为此,必须构建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战略规划,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课题组 《经济纵横》2005,(2):37-40
吉林省是全国的粮食主产省之一 ,以占全国 4%的耕地面积 ,交售了占全国 1 5 %的粮食。在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粮食商品量及玉米出口量均位于前列。长期以来 ,吉林省粮食生产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 ,研究吉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发展态势对吉林经济的振兴 ,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 ,提出提高吉林省粮食生产能力及粮农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1988~2009年粮食生产数据,选取粮食播种面积、农牧业机械总动力和单产三个最主要的指标对内蒙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分析,认为内蒙古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主要的因素,抗灾能力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同时加强抗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9.
10.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市场安全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超极限的土地负载,以及从长远看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的双重压力,使得比较效益相对较低的粮食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高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市场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作为中国的粮仓,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影响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和化肥施用量,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13.
政策与科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两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近5年来中国粮食虽丰收增产,但并未摆脱"N"字形波动轨迹,因而在任何时候都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而粮食生产的正外部性、发达国家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及对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都证明:政策与科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该文以政策扶持与农业科技支撑为切入点,构建对策体系,以应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面临的严峻挑战,真正做到丰粮于策、增粮于技。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由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却面临着耕地减少.人地矛盾不断加剧的现状。面对这些基本国情,只有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技术体系,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在2009-2010年间的五大粮食作物,即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薯类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最后得出我国的稻谷优势主产区是湖南、江西、湖北、江苏、四川、安徽六省;小麦主产区域主要是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五省;玉米主产区域是吉林、辽宁、山东、内蒙古、河北、河南和黑龙江七省;大豆主产区域是黑龙江、内蒙古、安徽、吉林四省;薯类作物主产区是四川和内蒙古.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在构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了因子析法,对2007年全国31个省(市)的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产量等在内的14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19.
文中首先阐述了粮食对我国的重要性,其次,根据15年来的数据,通过设立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劳动力人数.农业基础建设支出,粮食生产价格指数.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粮食产生能力的一些财政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中首先阐述了粮食对我国的重要性,其次,根据15年来的数据,通过设立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劳动力人数,农业基础建设支出,粮食生产价格指数。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粮食产生能力的一些财政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