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5,(44):34-34
国际投行雷曼兄弟在目前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综合第3季度有关中国的工业产出、国内信贷、零售、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需求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第3季度增长强劲,雷曼兄弟决定将其对中国2005年的GDP增长预测值从9.0%上调至9.2%。同时,雷曼兄弟也将2006年的中国GDP增长预测值从8.0%上调至8.7%。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7,(23):33-33
世界银行30曰发布《中国经济季报》,对今年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均看好。尽管存在粮价进一步上涨的风险,国际环境大体上仍然有利。由于中国出口前景改善,以及政策态势的紧缩程度低于预期,因此世界银行将对2007年中国GDP增长预测由此前的9.6%上调至10.4%。  相似文献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半年公布一次的世界经济预测报告中称,2006年独联体国家GDP的平均增长率将是6%,2007年将是6.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去年9月公布的报告中预测的分别是5.7%和5.5%)。其中,哈萨克斯坦2006年的GDP将增长8%,2007年将增长8.3%;俄罗斯2006年的GDP将增长6%,2007年将增长5.8%;乌克兰2006年——2.3%,2007年——4.3%;白俄罗斯2006年——5.5%,2007年——4%。  相似文献   

4.
(一)持续20多年的快速增长使中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2001-2005年的第十个五年规划已经完成,从2006年起执行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 根据2005年底发布的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2004年GDP比原先的统计增加16.8%,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状况,总的说比原先统计数据所反映的要好。2005年经济增长9.9%,GDP达到18.2万亿元人民币,按现行汇率为22万亿美元左右。中国经济总量有可能已经超过英国而居世界第四位。人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普遍增长是有理由的。  相似文献   

5.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04年经济普查的数据,根据新公布的数据2004年GDP中第三产业被少估了2.13万亿元,经济普查查出2.13万亿元第三产业漏统增加值,使得第三产业在我国GDP中的比重从31.9%上升到40.7%,提高了8.8个百分点,虽然与发迭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这是一个不小的提升幅度。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大小又与消费需求的强弱密切相关。,经济普查数据传递出了一个重要信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长。2006年是“十一五”第一年,预测消费走势将对经济增长的质量作出判断。[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岳萍 《中亚信息》2006,(11):40-40
俄罗斯2006年第3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为6.9%(2005年同期为6.6%)。但在第1季度,经济增速仅为5.5%,第2季度情况出现转机,增速大幅增长。照此发展,2006年俄GDP增速有望超过预测值,而到2010年在保持石油高价不变情况下使GDP翻一番的目标也有望实现。据俄罗斯经济与贸易发展部提供的数据,预计2006年的经济增速为6.6%-6.7%(2005年为6.4%)。  相似文献   

7.
《宁波经济》2009,(7):M0001-M0001
随着近期经济数据好转,国际多家著名投资银行开始乐观上调中国GDP增长预期。最近,美林证券上调对中国2009年下半年GDP预测值,从之前年同比增长7.2%上调至7.6%。摩根大通也宣布上调中国二季度GDP增长预测,将季度同比增长预测值从先前10.8%上调至14.8%,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运行恰逢经济增长稳定期的良好机遇,扩大消费成为保持经济较高增长的关键因素;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都会有一个积极动向; 2006年,预计中国的经济增长仍可保持较好的增长水平,GDP增长率将达约9.2%。  相似文献   

9.
展望中国2004     
《河北经济研究》2004,(2):40-44
国内:对2004年中国GDP的具体增长预测,国内机构和专家并不统一,但预测的范围都在8%~9%之间,绝大多数预测都在8.5%左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根据国际上通常采用的索罗增长模型测算: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水平在9%以上,比实际经济增长速度高出1个百分点。2004.年,国民经  相似文献   

10.
李斌 《新财经》2014,(2):28-29
对于2014年中国经济的预测,市场比较悲观,平均预测是7.5%,但我们预计2014年GDP增长8.6%。德意志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中国GDP增长将延续2013年下半年的复苏势头,在2014年上升至8.6%。但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来自于外部和内部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1.
《西部论丛》2007,(5):28-30
2006年的经济高增长出人意料 2006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年,增速之高出乎绝大多数分析师的意料。根据国家统计局在今年1月25日公布的数据初步核算,2006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09407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5年增长10.7%,增幅加快了0.3个百分点。尽管国家统计局在2006年两次调高了2005年GDP的基数,起到了降低2006年GDP增速的作用,但去年10.7%的增速仍然达到了11年来的最高速度。  相似文献   

12.
一、宏观经济总体态势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82321亿元(按经济普查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9.9%,增速同比减慢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5.2%,减慢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回落0.4个百分点。经济总体增速较快,增长的稳定性提高。按照经济普查口径调整数据,2003-2005年GDP分别增长10%、10.1%和9.9%,总体位于10%左右的高位区间。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经济预测报告,2007年中国的经济将稳中趋稳.其GDP增长为9.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因此.2007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稳中偏紧.并继续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为核心.进一步巩固2006年宏观调控的成果。对于这种预测.如果经济能够在其预测的指标内运行.那么中国经济运行一定会出现处于理想之态势中。当然.这种预测并非不可能.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6,(13):8-12
于3月14日闭幕的中国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通过的“十一五”规划,订立了中国在2006年至2010年间GDP年均增长7.5%的目标,这低于中国近五年来的GDP实际增长速度。从2001年到2004年中国的年均GDP增长高达8.6%,在2005年更高达9.9%。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经济评论》2006,(5):32-33
【美国《新闻周刊》2006年1月9日】岁末,我通常会浏览一大摞经济报告,看看前景如何。大多数预测认为我们将迈入增长的一年——不过会很无味。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总部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预测。它说美国经济2006年应当能够增长3.5%(大致与2005年相同)。失业率会从现在的5%降到4.8%。通货膨胀仍将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为2.5%。  相似文献   

16.
岳萍 《中亚信息》2007,(5):47-47
亚洲开发银行宣布,2007-2008年中亚国家的经济将继续稳定增长。其中,预计2007年土库曼斯坦的GDP将会增长8.5%左右,比最初6.5%的预测高出了2个百分点。2008年将依然保持这个增速。亚洲开发银行在考虑了土国的很多因素后才做出以上预测,比如,新开发的碳氢化合物产区、政府推行的社会经济改革以及土库曼斯坦同世界其它国家的关系等。2006年土GDP增长9%(亚洲开发银行的  相似文献   

17.
财经     
《首都经济》2010,(5):11-11
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1.9%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1.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2%;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9%。  相似文献   

18.
余永定 《上海经济》2009,(10):14-14
中国经济己从全球衰退中强力反弹。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9%。那些对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的人,可以核对一下实物数据:6月份,中国发电量同比增长5.2%,扭转了之前连续8个月负增长的局面。目前几乎可以肯定,中国今年的GDP增幅将超过8%。  相似文献   

1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由于独联体国家经济增长潜力实际上已经用尽,它们需要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数据,独联体的GDP增幅已由2004年的8.4%下降到2005年的6.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年独联体的GDP增幅将下降到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认为,造成独联体GDP增速放缓的主要经济原因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燃料动力综合体的增幅下降,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经济局势不稳。目前,只有那些人均收入很低的国家的GDP增幅才有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20.
根据预测,2003年中国GDP增长率将达到8.2%左右,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在数据背后,是否真实?是否过快?更重要的是否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