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牧区。作为农牧区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电信通信,是消除数字鸿沟的变体网络和重要的接入条件,也必然足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农牧区电信通信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农牧区经济的发展,没有电信接入能力就无从谈起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市场化和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农牧区社会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农牧区电信通信,农村通信在防灾挟贫、合作医疗、义务教育、文化宣传、劳丁培训,科技推广和治安管理等方面都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当代通信》2004,(5):52-55
作为基础电信运营商,北京通信以发展多年的成熟先进的通信网络为社会提供信息化平台,在国家信息化的进程中扮演着服务者、推进者的角色。同时,公司也非常重视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运用领先的理念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做了大量的信息化工作。这是在电信业日益走向开放与竞争的背景下,面对日趋严峻的挑战和将来,北京通信为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采取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3.
引言 通信电源被喻为通信设备的“心脏”。通信设备对电源系统的一般要求是可靠、稳定、小型、高效,可以说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开关电源代表了开关电源整体行业的水平,也代表了开关电源的最新技术。20世纪推动通信电源发展的主 要技术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先遣队”和“先行军”,通信业在我国日益高涨的信息化建设大潮中发挥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在电子商务发展领域,我国的通信企业也不甘落后,近几年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应用正在不断问世,为我国通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从我国通信业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来看,与通信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国民经济以及社会信息化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积极思考和大胆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当前,党和政府对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高度重视,将信息化发展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予以推动,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一大重要支柱产业,成为推动中国信息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应用打造城市新生活 已渗透生活各个层面的信息流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准掌握了信息化,谁就拥有了未来。移动信息化随时、随地、随心的信息交互能力对工业化的助推作用日益显现,实时便捷的信息获取和传递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经营管理效率提升和效益增长的核心能力,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移动看来,无论采用哪种通信信息技术,都必须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让客户充分体验到技术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相似文献   

7.
通信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的基本条件,在社会中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成为最有生机活力、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之一。 一、我国电信业务和设备发展现状及原因 (一)电信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已拥有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能够覆盖全国、体现最新技术、能够为全社会提供广泛服务的国家公用  相似文献   

8.
张华 《当代通信》2006,13(3):45-47
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对相关设备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通信设备的“心脏”——通信电源更是如此.而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作为通信电源的最后保障也由此越来越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通信电源相当于通信设备的心脏产品,其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高频开关电源技术自应用于通信整流器以来,已经超过了10年。在这10年中 我国的通信事业快速增长,作为现代通信配套的基础设备的通信电源也走过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历程。通信电源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开关形式和控制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大潮,浩浩荡荡,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在如火如 地展开,信息应用不断丰富,信息化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信运营商也明确提出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希望通过更周到、更全面地服筹于信息化来创造电信行业新的发展机遇。运营商服务信息化的一大关键就是要实现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有机集成,  相似文献   

11.
1997年,河北邮电通信继续快速发展,综合通信能力不断增强,网络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业务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为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发挥重要作用。邮电通信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新的特点。 固定电话——重点转移 电话作为通信基本业务和体现通信能力的重要指标,始终为社会和邮电企业所关注。在强劲社会需求的推  相似文献   

12.
通信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的基本条件,在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成为最有生机活力、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的电信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正在朝着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中国电信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邮电部的直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通信电源曾被认为是一种技术简单,而且维护容易的配套产品,其科研开发生产曾一度落后于通信建设的发展。随着我国公用电信网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电信设计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提升,对通信电源的技术性能和动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通信电源已被称为邮电、广播、军事等通讯领域的“心脏”,受到了广泛关注。加上我国邮电企业正逐步走上集约化经营的轨道,对通信设备的维护提出了集中维护管理的要求,由此通信电源设备也面临集中监控、少人或无人值守的新问题。而且以小型化、轻量级、性能优越的高频开关整流器和少维护的密封电池为主的新一代通信电源设备与系统正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需求旺盛,集中监控系统的建设也成为通信电源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经常讨论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但是较少讨论整个通信网络的管理。其实,网络管理工作并不完全等于技术维护工作,网络管理应该是指网络从规划到建设,从建设到维护优化的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全部管理工作,也包含了技术的引入,业务在网络上的实现,人才的培养、工作的协调,等等。纯粹的“技术维护”其实在网络管理中只是占据了一个部分。而现在业界对于网络工作更多地集中在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升级上,但是对于这些技术如何影响运营商、如何应用到运营商,运营商在网络运维工作上应该有哪些改进的措施等问题很少进行讨论。 进入2008年,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电信运营商作为社会的通信服务提供者,自然而然也开始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而通信网络作为电信运营商提供服务的基础,对网络的管理能力无疑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在信息服务转型的大趋势下,网络管理将会呈现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钱宗珏 《中国电信建设》1999,11(9):4-4,6,8,10
人类正步入史无前倒的信息化社会,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无不与信息化的水平密切关连。仪器仪表作为衡量各行各业技术性能和质量的标准的系统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国家的技术水平,通信信息业正在国际范畴内迅速发展并发生著巨大变革-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精密可靠的仪器。  相似文献   

16.
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我国跨世纪通信发展战略研究张晨霜21世纪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将在21世纪全面进入信息社会,实现社会活动的信息化。通信作为实现社会信息化的基本条件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产业,所面临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17.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战略举措,今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又将信息化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对通信企业而言,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信息化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兴大市场。那么,如何开拓这个大市场,拓展通信企业的发展空间?如何开发出多样的信息服务,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呢?对此,山东移动总经理李秀川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进行了阐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通信是党和国家的神经系统,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也是国际联系和人民群众交往的重要手段。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重视通信,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运输通信(Communication)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这种团结由于大工业所造成的日益发达的运输通信工具(means of commuoica  相似文献   

19.
随着通信业的巨大发展,通信在渗透进每一个人生活的同时,其与社会和环境的不和谐也日益明显:通信业产生了巨大的能耗,通信设备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同时手机辐射等对于人的伤害,这些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通信与互联网的日益融合,以及通信网规模的日益扩大,通信已经把世界联在了一起,但是,由此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垃圾、色情、暴力信息的蔓延以及手机病毒的四处传播,对于通信的信息内容地监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从通信设备还是从内容上,绿色通信必将引起通信业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20.
随着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作为通信系统和设备动力、心脏的通信用电源的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政府部门在1994年制定的标准早已赶不上实际需要,今年上半年信息产业部公布“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通信行业标准YD/T731-2002,用它取代了YD/T731-94。以下对YD/T731-2002的主要规定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