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林业正处于转型的新时期 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对林业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以提供林业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传统林业转变为一个兼有产业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现代林业。社会需求的变化迫使林业政策调整和机制转换,使我国林业进入转轨变型的新阶段。我国林业环境改变之后。林业会计应如何参与森林资源的经营管护,全面反映森林资源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如何促进森林资源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之间的深层融合与协调发展.彻底改革传统的重采轻育、采育分离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构建新的、适应我国林业新环境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成为摆在我国林业会计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崭新而又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林业环境改变之后,林业会计应如何参与森林资源的经营管护,如何促进森林资源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之间的深层融合与协调发展,把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革除,构建新的适应我国林业新环境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本文就成为林业核算存在的问题浅谈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林业会计只核算了森林资源资产的经济效益价值,在绿色发展观念下有必要对森林资源资产的综合价值进行统一会计核算。本文通过对森林资源资产综合价值内涵的分析,认为森林资源资产的确认包括森林资源的生物资产、林地资产和景观资产的确认,森林资源资产的初始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而后续计量则结合林业经济的林木资产价值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4.
林木类生物资产确认、计量与披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林木类生物资产作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只有《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涉及生物资产方面的会计问题。林木类生物资产与其他生物资产不同,它有自身的特殊性。我国的会计准则并没有对林木类生物资产有关的会计处理进行规定,从而导致与林木类生物资产有关的信息匮乏,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文章探索林木类生物资产会计研究这一新兴领域,对林木类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披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为完善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政府会计信息反映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和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的目标出发,结合自然资源资产的独特性和重要性,阐释了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纳入政府会计核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现阶段我国对国有自然资源的管控水平,提出首批纳入政府会计核算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范围,并以矿产资源资产为例,从会计资产确认所需的控制与计量两方面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特别是矿产资源资产纳入政府会计核算时的确认主体、确认条件、初始及后续计量、披露等提出具体操作思路。并且,对推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政府会计核算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我国今后制定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政府会计具体准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森林资源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还是一种经济资源、生态资源和社会资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处于过度开采状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其中影响森林资源管理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森林资源的会计信息。为规范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以下简称“CAS5”)为规范我国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但基于森林资源资产内涵的特殊性,本文拟对其具体内容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吕昌伦 《西部财会》2004,(11):43-4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此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反映和控制的会计理应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截至目前,我们尚缺乏统一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人们无法对企业的环保责任和贡献作出恰当的评价。本文对企业环境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林木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生产行业相比,林业的生产对象及生产经营过程具有显著的特殊性。林木作为国有林场的一种资源性资产,它具有生产周期长而连续、成本核算期难以确定等特点,同时林木资产的价值形成过程是人力与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增值。因此,国有林场林木资产如何科学、合理进行成本核算,是林业会计工作者面临着的一件既复杂又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长期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虹 《财会通讯》2008,(5):42-44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就长期资产减值理论依据、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有助于把握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对企业提高资产质量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战略物资的流体矿采掘行业,生产对象是不可再生的油气资源,油气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是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的核心,油气资产确认计量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石油企业的经济利益.文章基于对油气资产的界定,通过对油气资产计量理论基础的分析,系统阐述了油气资产的确认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林业经营的指导思想从“木材利用”转变为“生态利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生态林业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从宏观上再认识我国林业财会理论和方法体系,是摆在林业财会理论及实务工作者面前崭新而又严峻的课题。笔者通过分析我国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局限,对完善林业会计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为规范我国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但如何实施将是一个难题。在对公益性林木资产的内涵及特点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公益性林木资产的会计确认及信息披露作了重点探讨,试图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益性林木资产核算和信息披露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的会计改革首次将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形成准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林业是农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会计确认与计量应遵循《生物资产》准则。  相似文献   

14.
关于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几个会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具有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这些功能是有价值的。森林的存在极大地改善和保护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全世界都在提倡保护森林资源。作为会计,应该核算和反映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建立森林生态效益价值会计。这样,不仅能帮助政府制定出有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及环保政策,也能鼓励营林企业提高营林效益及营林积极性,更能修正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适应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为真实反映—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宏观信息提供帮助。因此.本将研究讨论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兀个会计问题,它们包括如何确认、计量与核算森林生态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出发,考虑会计信息可以提供基本的评价与激励信息.在综述近年国内学者们对森林资源价值会计计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森林资源会计计量的范畴和方式根本上取决于其经济学价值内涵.基于马歇尔经济学论点,指出森林资源价值主要取决于其边际效用,而这又主要受到森林资源稀缺性和人们对森林资源偏好的影响,森林资源价值会计计量时应体现林业发展的经济导向.  相似文献   

16.
浅议资产减值会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因此,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同时,通过确认资产减值,还可使企业减少当期应纳税额,增加自身积累,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中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但是,对企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只有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制度中作了少数几项特殊的规定,并未作出全面系统的规范,形成独立的资产减值准则,特别突出的是对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范围及基础尚未形成明确一致的共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缺乏可操作性,为此,有必要对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推出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7.
资产证券化作为国际金融领域的创新金融产品,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披露等有关会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纪豪 《财会月刊》2007,(12):24-25
资产证券化作为国际金融领域的创新金融产品,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披露等有关会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林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要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指导构建新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就显得尤为迫切,这也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资产减值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分支,对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