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新视野     
我国研制成功新型纳米塑料 历经 10年研究和摸索,中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系列“令人惊奇”的纳米塑料,不仅为塑料家族增添了新成员,而且使纳米产业化在中国成为可能。纳米塑料中所添加的“纳米”,是中国丰产的一种天然纳米材料——蒙脱土。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漆宗能率领的小组,利用插层复合技术,将这类天然粘土矿物均匀分散到聚合物中,从而形成纳米塑料。科研人员已开发出的主要是以聚乙烯、聚苯乙烯、环氧树脂、橡胶等为基本材料的一系列纳米塑料。据悉,这项科研成果已经应用到北京市的申奥工程上。国…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学家成功制备出“纳米电缆” 自人类第一个晶体管问世以来,其尺寸每 18月缩小两倍,到如今的“奔四”仅有 100多纳米;预计到 2010年晶体管的尺寸将只有几十个纳米,那么这种超高密度集成电路的元件之间用什么连接呢?这是世界科学界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纳米领域首席科学家张立德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小组,日前成功合成出只有头发丝 5万分之一细的纳米级同轴电缆,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技新视野     
《中国科技产业》2001,(1):66-67
我国科学家成功制备出“纳米电缆”自人类第一个晶体管问世以来,其尺寸每18月缩小两倍,到如今的“奔四”仅有100多纳米;预计到2010年晶体管的尺寸将只有几十个纳米,那么这种超高密度集成电路的元件之间用什么连接呢?这是世界科学界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纳米领域首席科学家张立德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小组,日前成功合成出只有头发丝5万分之一细的纳米级同轴电缆,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作为一种尺度单位,一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同轴纳米电缆的内芯是直径仅有10纳米左右的碳化物,外层包有氧化硅绝缘…  相似文献   

4.
中科院化学所的研究员漆宗能教授率领的该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小组,历经10年的研究和摸索,研制出一系列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纳米塑料,不仅为塑料家族增添了新成员,更使纳米产业化在我国成为可能。纳米塑料的研制成功.不仅为我国填补了一项空白,并且该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检测结果表明,纳米塑料呈现出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强度高,耐热性好,比重较低。同时,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于可见光波长纳米塑料显示出良好的透明度和较高的光泽度。部分材料的耐磨性是黄铜的27倍、钢铁的7倍。据悉,由于氧气透气率低,部分纳米塑料还具有阻燃自熄灭性能;加工性能优良,尤其是注塑级纳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研制成功,解决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工的国际难题。纳米塑料在应用领域前景广阔,不仅适用于各种高性能管材,汽车及机械零部件、电子及电器部件等,也广泛用于人民生活中啤酒罐装、肉类和奶酪制品的包装材料,使无机物的钢性与有机物的韧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为了便于读者进一步了解纳米塑料,增加对其的感性与理性认识,本刊记者于近日采访了漆宗能教授等研究人员,请他们对有关纳米塑料的性能、知识、用途等做一些介绍。 让我们随着专家的“引导”走进纳米塑料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上海颐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注册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并在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注册有全资子公司,以天然创新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为经营方向.公司以蒋毅研究员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具有多年天然创新药物的理论研究及开发研究经验,历年来已取得过多项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十五重大攻关引导项目、国家发改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资助、主持的项目已获国家新药证书5项、临床批件10余项、专利10余项.  相似文献   

6.
日前,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比纸还薄的“纳米铁纸”.标志着我国在相关纳米材料的产品体系、工艺设备及产业化能力方面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这种“纳米铁纸”极薄,厚度只有几十个微米,可以像纸一样轻易地被撕开。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预言:“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将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特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是21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纳米技术已纷纷被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列入21世纪的国家关键技术和战略技术,纳米技术的产业化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纳米掀起的技术革命已举世共睹,但因不仅受制于自身独特的产业特性和发展条件,而且须遵循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共性规律,必须经过科学发现、小试、中试、工程放大、应用研究、市场开拓、工业化生产等复杂过程,纳米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依然迟缓。如何使纳米技术快速地长入经济,实现技术-商品-产业-效益的跨越,不仅是技术创新命题,更是制度创新命题,是亟需经济学、科学学等学科共同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名科学家钱学森预言:“纳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一个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是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产业》2006,(1):128-128
美国科学家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纳米车辆”。科学家说,未来这种车辆可用来运输单个的分子,将成为“纳米生产”中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一、美欧技术开发力量对比美欧技术开发力量对比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恩格斯曾经把研究复杂问题比喻为啃酸苹果.研究美欧技术开发力量对比的问题,确实无异于艰难地“啃”一个既大又酸的“苹果”.有一系列的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开发力量的强弱.这里仅举三项指标为例.1、科技人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欧洲科学家流亡到了美国.战后,美国又用良好的科研环境、优厚的生活待遇吸引了大量欧洲科学家前往定居.这样一来,再加上其它种种原因,美国的科技人员力量就比欧盟雄厚得多.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世界科学报告》,1992年美国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约为95万人,欧共体约为74万人.  相似文献   

11.
黑客,是网络生活里的“恐怖分子”,困扰着网络安全。 面对黑客侵扰,勇者无惧!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首席科学家许榕生,……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中国植物克隆之父”的李长潇研究员,历经近40年从事生物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国内较早从事有关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
黑客,是网络生活里的“恐怖分子”,困扰着网络安全。    面对黑客侵扰,勇者无惧!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首席科学家许榕生,…………  相似文献   

14.
再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就像信息技术把我们带进了信息社会一样,我们将进入到纳米社会。中科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白春礼院士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纳米科技从1990年代开始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部分产品已经从概念进入到了市场。国家已经批准建立纳米科技中心和工程中心,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制定纳米产品标准和规范,使纳米研究能够顺利展开,为纳米科技最终实现产业化,真正进入纳米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产业》2011,(2):102-102
“塑料改性与加工产学研产业化示范基地”由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装备国家工程中心联合组建,主要针对汽车、交通运输等轻量化发展的要求,面向汽车零部件,开发高性能塑料和替代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以北威州纳米研究联合会和埃森大学为首的多家德国科研机构,最近在利用单个电子作为纳米电路开关的研究中取得初步进展.科学家称,这一研究可能为芯片业带来突破. 在普通的硅芯片半导体电路中,微晶体二极管通过电路的接通和断开代表二进制中的“1”和“0”,实现这样一个过程大约需要10万个电子.而德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由55个金原子在平面分布形成的所谓“纳米簇”可以达到同样的功能,而且实现电路的接通和断开只需要一个电子.早先德国科学家在钯原子组成的“纳米簇”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当钯“纳米簇”置于两个铂电极之中并加以特定电压时,只要有一个电子就可以实现晶体二极管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决策科学院决策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心天金训”总咨询师邱鹏搏研究员日前就中国民营企业用人决策中的一系列问题,专为本刊撰文指出:民企用人将呈现八大变革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尹烨,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华大基因副董事长,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基因组学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第三届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生物计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科普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非典”科研攻关主要参与者,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南粤创新奖”获得者。尹烨从事生命科学科研、科普和产业化应用工作20余载,  相似文献   

19.
白色是美丽和纯洁的象征。可是,谁也没想到,被世界公认为“白色革命”的塑料,仅问世一个多世纪,却成了令人类头痛的“白色污染”,并且这种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但影响生态和生活环境,而且成为下个世纪亟待解决的难题。“白色革命”——世界科技发展的跨越塑料的问世,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在50年代初,聚乙烯、聚苯乙烯塑料制品开始在世界发达国家进人千家万户,它以方便、轻巧、清洁的特点,被科学家们称为“白色革命”,被世人誉为“科学技术带来的福音”。我国是从60年代后期开始将塑料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量进人寻常百…  相似文献   

20.
<正>一、美欧技术开发力量对比美欧技术开发力量对比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恩格斯曾经把研究复杂问题比喻为啃酸苹果.研究美欧技术开发力量对比的问题,确实无异于艰难地“啃”一个既大又酸的“苹果”.有一系列的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开发力量的强弱.这里仅举三项指标为例.1、科技人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欧洲科学家流亡到了美国.战后,美国又用良好的科研环境、优厚的生活待遇吸引了大量欧洲科学家前往定居.这样一来,再加上其它种种原因,美国的科技人员力量就比欧盟雄厚得多.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世界科学报告》,1992年美国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约为95万人,欧共体约为74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