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申嫦娥编著的《科技创新与财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根据不同的研究模块与课题,条理清晰地呈现了当下科技创新与财税政策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前沿发展和最新动态,在科技投入的财税政策、引进技术与资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科学的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从我国科技创新的财税激励政策研究来看,该书具有以下研究优势: 一、研究面广泛覆盖财税政策研究的各个模块 科技创新的财税激励政策研究与实施需要考虑许多相关性因素,包括财政科技投入的合理性、财税激励政策对外资的吸引力、财税政策所能引起的创新效应、投资者保护等.该书汇总了作者的17篇不同切入点的研究论文成果,讨论了如何运用财税激励政策来促进技术进步、如何引发创新价值链模型中的创新效应、如何正确评价财政投入中的科技项目、如何基于财税激励政策规划好科技领域下的项目实施方案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白洋 《经济师》2014,(1):82-83
文章通过对外部性理论发展过程和主要观点的梳理,分析了与外部性理论相关的财税政策工具,并结合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分析,认为外部性内部化可以作为制定中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的理论依据和出发点之一。根据外部性理论,中国的财税政策可以通过增加低碳财政预算引导产生正的外部性,充分运用财政补贴政策并完善低碳采购制度。此外,还需完善现有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并适时开征环境税或碳税。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逻辑分析和前期实证研究的总结,提出以下观点:(1)实体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其根本路径是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2)因为具有高风险、长周期,以及公共品等特征,科技创新过程中需要应对多种挑战,既要通过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来维护较稳定的收益预期,也要通过制度安排或政策干预来解决包括公共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问题;(3)推动科技创新需要以下条件:透明、公平、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普适性程度更高的财税激励政策;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基础上的金融创新。这些条件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企业因其自身的特点而成为科技发展的生力军,因此政府应制定适当的财税政策以促进中小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从当前国家鼓励创新的背景出发,对我国当前的企业税收体制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成果进行研究和借鉴,提出一种简单实用、能够引导中小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从而逐步成为研发活动主体的新型动态税收激励模型。  相似文献   

5.
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突破性发展,关系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在重新审视我国现行促进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对科技创新激励作用不足的原因和研究国外相应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升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税收政策对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科技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强及支持自主创新财税激励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提升现行支持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有效性变得日益重要。本文在对国外公共科技支出的绩效评估制度与方法、政府支持创新投资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司调查评估法及分析模型等评估自主创新财税政策有效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要建立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综合考评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税收支出预算,进行支持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各种财税政策的特点,优化政策组合等提升支持自主创新财税政策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财税政策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两个维度,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财税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阶段的激励效应。财政与税收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效应程度存在着差异;在创新投入阶段,财政补贴的激励效应更为显著;在产出阶段,税收优惠的激励效应更为显著,财政补贴中的研发补贴、利息补贴以及税收优惠中的直接优惠、间接优惠的激励效应也分别存在着差异。另外分别从加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完善财税政策配合及实施有差异化的财税激励政策方面提出了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外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有关政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世界各国在制定和实施科技政策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发达国家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和实施科技政策,促进了科技进步与创新。介绍了国外在制定和实施科技投入政策、促进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的财税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支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政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相关政策、科技人才政策和促进军民结合的政策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军民协同创新是实现资源在国防和民用领域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以财税政策与军民协同创新的关系为落脚点,从理论角度具体分析不同政策工具影响军民协同创新的作用机理,通过DEA分析方法,对军民协同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采用Tobit回归考量财税政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财政补贴、税收直接减免还是税率优惠,都与创新效率呈现显著正向关系,即财税政策能够促进创新,但不同政策工具的促进效果因企业股权性质和军民融合方向有所差异。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军民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0.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变迁及未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以来,我国逐步实施了27项科技财税政策,国家财政和企业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的总量水平不断提高,但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的总体水平还不高,还存在增值税不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不强等问题。为加速我国科技创新和进一步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本文从制定实施细则、落实具体政策、鼓励企业的研发投入,创造条件进行增值税改革和完善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阶层结构理论分析认为科技金融生态与科技金融内部主体具有典型的阶层结构特征,通过构建两阶层线性模型对上海科技金融生态作用科技创新产出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比不考虑阶层作用和考虑阶层作用的8个模型结果发现:上海科技金融生态通过与科技金融内部主体的跨层级交互作用影响科技创新产出,且呈现规模报酬递增趋势;构成科技金融生态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科技创新;各环境因素对科技金融内部主体影响具有差异性.未来应从阶层结构视角优化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似不相关迭代(IRSU)回归方法,以我国199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和环节创新能力以及财税政策的促进作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1)从总体上看,我国能源强度的降低主要依赖于资本要素替代、非体现型创新能力提升和财税政策的干预,而科技创新能力对能源强度则产生消极影响。(2)就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而言,东部地区科技和非体现型创新能力提升有效地降低了能源强度,并且研发环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不利于能源强度的降低。(3)在财税政策方面,西部地区的政策干预效果较为明显,中部和东部地区并未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实施差异化的工业结构转型战略、完善绿色科技创新财税政策体系以及从需求侧扩大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苏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与金融是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引擎。界定了科技金融内涵,揭示了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机理,利用统计数据对我国和江苏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各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能有效带动科技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但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显著,科技与金融结合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江苏科技金融能有效带动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对科技金融发展具有积极的正反馈效应,公共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发展起主导作用,市场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产出的助推作用有待增强。最后,提出了促进江苏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家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意愿不强。基于2008-2017年中国A股家族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究样本,从财税支持视角,分析高新资质认定政策对家族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家族企业通过高新资质认定后自主创新绩效显著提升,且高新资质认定后配套财税支持强化了这种激励效应。进一步发现,财税支持政策效果对高新资质认定初审阶段,以及融资约束强、无政治关联、高新开发区外、知识产权保护低的家族企业更加显著。最后,为完善高新资质认定及财税支持政策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加速器,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而金融发展也需要科技创新的推动。在文献分析基础上,对西咸新区科技与金融结合现状进行评价,指出其在政府政策、中介服务与金融机构3个方面存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借鉴现有科技与金融结合模式,提出西咸新区应选择政府-市场双核驱动发展模式,进而提出基于参与主体和企业成长生命周期的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汪克亮  姜伟 《技术经济》2022,41(10):109-121
在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科技金融发展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新动力和新方向。本文基于中国2003—2018年262个地级市数据,将“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实施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科技金融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科技金融政策的实施对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与水污染相比,科技金融政策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效果更为明显;其次,从城市区位来看,科技金融政策对于东部和北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效果要优于中部、西部和南部地区;从城市等级来看,科技金融政策对于高等级城市具有更为明显的治污排污效果;最后,中介效应分析表明,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和经济规模是科技金融政策改善环境的有效路径。此外,科技金融政策实施对于邻近地区的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果。上述分析首次尝试将环境污染纳入到科技金融政策的评估框架中,丰富和完善了环境治理的相关研究,有效地回应了学术界关于科技创新、金融发展和环境治理的争论,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财税政策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考察了财政激励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激励政策比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增长。财税政策的激励作用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提高和内部结构的优化都具有积极影响,并且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更为显著。政府在财税政策制定时,应注重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并考虑政策的短期适应性和长期战略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科学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王黎萤  霍雨桐  杨妍 《技术经济》2021,40(10):90-97
中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制造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备动力基础.以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2016—2020年发布的支持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策为样本,运用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QCA)从中微观层面讨论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不同类别政策的组合模式及执行成效.研究发现:①以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为主的科技服务中介政策是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②以直接支持为主的创新创业政策、以主体减税降费和提供直接金融支持为主的财税金融政策及以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为主的科技服务中介政策等5种政策组合能够有效促进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ax harmonization and federal taxation increase welfare in a symmetric tax competition framework with heterogeneous individuals and lobbying. A model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pproach of Lai (2010) is linked to externalities that are familiar from conventional public finance. The observed deviations from efficient taxation are derived from the interplay of four externalitie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ternalities occurring due to tax competition and externalities which are caused by lobbying. Whether or not the centralization of tax competences is useful depends mainly on the relative sizes of the competition-induced and lobbying-induced externalities.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study a particular case of “multiple” externalities associa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a good/activity, whose external effects can change from positive to negative depending on the level of output (intersecting externalities). To analyze their impact on the public policy we propose a very simple two-agent partial equilibrium model in the technological context of externalities. In a static framework, the centralized solution always implies an optimal policy, which may consist of taxation or subsidization depending on the individual optimum and on the technology parameters. In a dynamic model with local knowledge of the efficiency function and instantaneous output adjustments, such an optimal policy can be structurally stable or unstable. In the latter case, under small changes of the parameters the policy may switch from low taxation/subsidization to high taxation/subsidization or vice versa, or even jump discontinuously from taxation to subsidization or vice versa. Furthermore, the decentralized solution based upon “tradable rights” can be economically equivalent to the centralized solution in the form of taxation policy but the two solutions may be not politically equivalent.
Roberto Dieci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