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西走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文  景哲 《发展》2002,(4):52-54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完全灌溉绿洲农业区,也是甘肃最重要的粮油瓜菜果畜糖棉等综合性的商品农产品基地,其农业发展对稳定甘肃农业和实现省内农产品供需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新形势下,解决河西灌溉农业在“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持续发展已成为河西走廊灌溉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河西走廊灌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分析(一)光热水土资源优势较为突出河西走廊灌区年日照时数2800-33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5800-62…  相似文献   

2.
﹃再造一个河西﹄如何破题姜安印胡淑晶自汉代以来,河西的开发一直以水土资源的开发,即灌溉农业为主。新中国成立以后,河西不但在农业上兴起了多次大规模的开发活动,尤以六七十年代的农田水利建设,八十年代的“两西”建设最具规模,而且,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上也取得了...  相似文献   

3.
邓育洲 《发展》2005,(1):56-57
甘肃省河西地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是甘肃省河西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之一,该项目拟在河西地区建立以市级信息交换中心为核心、以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为主体、以重点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农业经济信息网络,达到互通信息、强化市场、扶优扶强及提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清代前期河西为何兴盛汤代佳河西,自古以来就是中西陆路交通东段的咽喉要道。战国、秦汉之际,这里是少数民族月氏、乌孙、匈奴的游牧地。汉武帝北击匈奴,收河西地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徙民以实之”,从而使内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入河西,当地的游牧经济...  相似文献   

5.
严好礼 《发展》2004,(7):21-23
永昌县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总面积7439平方公里,辖6镇4乡、111个行政村,总人口25.21万人,耕地面积3.87万公顷,是一个以河灌为主、井灌为辅的灌溉农业县,素有“河西粮仓”之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永昌农业连年丰收,而这个传统的农业县同全国一样,出现了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卖粮难”等突出问题。面对农业如何发展,农民怎样实现  相似文献   

6.
刘秉琪 《发展》2004,(10):62-63
甘肃河西地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是甘肃省河西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之一,该项目利用河西地区计划、农牧科技等部门现有信息网络和人员优势利用国家引导资金,在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金昌五市建立农业信息交换中心,在临泽等20个县(区)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在南华镇等54个中心乡镇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站,形成以五个市级信息交换中心为核心,以县级农业经济信息网为主体,以重点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农业经济新信息网络,达到互通信息、强化市场、扶优扶强,提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甘肃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甘肃河西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河西地区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和以培育主导产业、主导产品 ,加强商品基地建设 ,抓好龙头企业建设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8.
刘扬 《发展》2008,(7):136-137
本文梳理有关史籍和考古资料,对河西走廊2000多年来农田水利开发经营状况做了较系统的探讨。文章着重论述了河西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耕地的垦辟、先进农具的使用、农业开发的成效及其评价等方面问题,以尽量复原其历史面貌,对于今天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古代开发河西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荣 《开发研究》2003,(3):61-62
本文论述了古代开发河西的决策失误及其负面影响 ,这对于今天的西部大开发和河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玉萍  张艳萍 《发展》2010,(3):85-86
本文从投入产出因素出发,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河西走廊地区1998~2007年农业增长的技术进步效率。测算结果显示.1998-2007年河西走廊平均农业增长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为74.78%。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依托于祁连山脉冰川融水以及丰富的光照资源,为其发展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河西走廊地区由传统灌溉农业向特色农业发展迅速,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总量不足、人类环境保护意识差、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增加,加之政策引导与利益驱动机制不健全、农产品竞争机制尚不完善,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农业发展转型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2.
汉置河西四郡的意义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静 《开发研究》2000,(5):64-64,F003
西汉“河西四郡”的设置在中国古代史上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的设置 ,促使了河西地区封建制度的确立 ,创造了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本文着重就四郡的设置对中原文明格局的影响 ,四郡的设置对于加强河西的开发 ,以及西北部地区在中国古代中所占有的重要的经济、军事地位等展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孟有柱 《发展》2010,(1):30-31
甘肃省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素有“河西粮仓”之美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特色经济强县为目标,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节水型特色农业,啤酒原料、优质肉羊、高原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制种等“五大产业”已经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全县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日益提升,特色产业建设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的农牧业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爬梳有关史籍和考古资料,对于西夏统治河西走廊近200年来的开发经济状况做了较系统的探讨,文章着重论述了西夏在河西行政军事建置的设立、劳动力资源的移增,水利建设的兴盛、耕地的垦辟、先进农具的使用,农业开发的成效及其评价,以及畜牧业的发展等方面问题,以尽量复原其历史面貌,并对于今天正实施的西大开发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农村制度变迁:甘肃河西地区的案例研究●敏行聂正彦(西北师范大学政法系兰州,730070)甘肃河西地区土地资源丰裕,农业发展条件较好,是国家和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在河西地区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0年代初期以来,...  相似文献   

16.
<正>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公元408——452年)在位期间,对甘肃河西地区制定了较成功的开发政策。河西地区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古代这里水足草茂,农牧业开发较早。北魏在前代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了在河西发展畜牧  相似文献   

17.
<正> 甘肃河西走廊气候干燥,雨量稀少,但南面终年积雪的祁连山每到春夏,冰消雪化,百川汇集,大水从山中奔泻而出,滋润着片片绿洲.所以从古代起,这里便有了比较发达的灌溉农业.明清时期,河西走廊人口增加,兼之统治阶级用兵西北,缺乏军粮,因此河西的荒地得以大量开垦,水利也相应得以大规模开发,河西水源主要是祁连山雪水,为了引水灌溉田地,这一时期不仅修筑的河渠  相似文献   

18.
张笑薇 《发展》2022,(2):74-75
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国连接西域乃至欧洲的丝路咽喉,中西交流融合最密切地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和繁荣的一个典型缩影.随着海洋经济的兴起,河西走廊中欧通道的经济功能弱化,但它的影响力依然极为重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古老的河西走廊焕发出新的生机.加强对河西走廊历史文化的研究,对重振河西走廊经济发展具有非常...  相似文献   

19.
<正> 甘肃河西在古代曾经以其连结中西的地理位置,宜耕宜牧的自然条件,多民族杂居的政治因素,吸引着历代统治者对之开发经营。汉唐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强盛的两个王朝,同时也是开发河西最有成效的王朝。总结这两个朝代开发河西的主要经验,比较其异同得失,对我们今天进一步开发河西不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许建军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调。在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方面,中国古代有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思想遗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上,即经济思想层次、伦理层次和世界观层次1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基本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与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