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标准检定中心通过对香港大型饮食集团的各个分店的一次性筷子进行抽样检验,发现所有的筷子中均含有二氧化硫。  相似文献   

2.
不少消费者觉得快餐店一次性筷予既方便卫生,又是一次性用品,所以放心使用.诸不知, "方便"的一次性筷子不仅给环境保护带来诸多"麻烦",而且其卫生状况也不一定比重复使用的筷子强.  相似文献   

3.
赵宇 《企业标准化》2005,(11):12-13
无规矩不成方圆,缺少了标准也行不通.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一次性筷子系列国家强制标准《一次性筷子第1部分:木筷》和《一次性筷子第2部分:竹筷》于2005年10月10日正式出台并实施.强制标准不仅对一次性筷子的材质做了规定,还对其产品类型、生产技术、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贮存及运输等多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各环节中的强制卫生标准保证了一次性筷子的安全以及消费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在人间,有些"时尚"是约定俗成的,有些则是被逼无奈。我们听说并见到:社会上冒出一批"自助式消费者"。尽管这个群体行为古怪,但却能令人理解——有些白领丽人外出就餐时,常常自己带着一小瓶食用油,生怕饭馆拿地沟油糊弄自己。前些日子,影星黄渤爆料在饭店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经历。他形容说这些外包装精美的一次性筷子,在热  相似文献   

5.
据联合国2008年的一份报告,亚洲每年消失的森林面积达到2.79万平方公里,其中有很多树木沦为一次性筷子。毫无疑问,一次性筷子成为森林面积减少的一大罪魁。筷子是亚洲饮食文化的一个符号,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日本和中国更倾向于使用一次性筷子。在中国,小餐馆更青睐于一次  相似文献   

6.
国内每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达400亿双,但一次性筷子在国内的回收,几近停滞不前。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钱小瑜说:“我国每年一次性筷子产量为一百多万标准箱,其中木头的一次性筷子接近50%。这些筷子几乎全部未能回收。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尚有35%的人不知道一次性筷子如何回收,在无节制的一次性筷子使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随着北京、西安、山东等地工商部门相继查获大批回收加工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的质量卫生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记者日前在采访餐馆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问题时,发现不少高中档餐馆用来替代一次性筷子的“三件套”,不但隐藏着惊人的利润,同时市场上同样流通着大量回收再使用的“黑心三件套”。  相似文献   

8.
一次性……     
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牙刷、一次性梳子……到处流行一次性。用过即扔,似乎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据说这样卫生、方便,好处多多。或许是吧?有多少人拒绝这种一次性呢?我也未能免俗,常常加入这“一次性”洪流。但近年来,我面对那些本该用过即扔的一次性筷子呀、杯子呀、等等,实在扔不下去。这筷子。洁白的、淡黄的,散发着松树的清香,也许几天前它们还是一棵棵小树,站在山野里,雀鸟在枝头跳跃,呼唤友伴,忽然来  相似文献   

9.
4棵高约5米,由8万余双废弃的一次性筷子所拼接的大树,在世贸天阶亮相。筷子由200多名大学生从餐馆搜集,旨在唤起人们保护森林的意识,呼吁公众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相似文献   

10.
筷子的标准     
《企业标准化》2009,(13):45-45
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的同时,也正在越来越关注与饮食相关用品的安全。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筷子虽然品种多样,有包装却没有标识,无法判断筷子上的漆料使用的是不是无毒无害的材料。据了解,2005年10月,国家出台了一次性筷子强制性标准《一次性筷子第1部分:木筷》(GB19790.1~2005)和《一次性筷子第2部分:竹筷》(GB19790.2~2005)标准。  相似文献   

11.
素以讲卫生、爱清洁著称的日本人,首先发明使用了一次性筷子。然而他们却有意放弃这一“专利权”,使各国这一商品生产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向别国(特别是发中国家)进口一次性筷子。我们一些地方企业尤其是林业加工企业以为找到了商机,大量砍伐林木生产这种商品并向日本出口。于是在当地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中往往就添加了这样的语句:“……今年,我县企业瞄准日本市场,生产符合出口标准的一次性筷子××万件,为国家创汇××万元,向国家上交利税××万元……”岂料精明的日本人将使用后的筷子作为造纸的上好原料制成纸浆,装  相似文献   

12.
在外进餐,相信大家对一次性筷子并不陌生。当有人问:“你知道在饭店里用的一次性筷子是什么时候生产的?是不是已经过期了呢?”相信很多人会茫然的反问一句:“一次性筷子不是食品,难道也有保质期吗?”  相似文献   

13.
数据·排行     
《企业与市场》2005,(10):8-9
93% 日本卫生筷93%来自中国。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是我国的4倍,而他们却明令禁止用本国的林木加工一次性筷子。日本的一次性筷子有93%来自中国,对所加工木材的要求十分苛刻。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7%,却是出13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不义务提供筷子我们吃饭难道用手抓?”近日,重庆市消费者王先生就餐饮业普遍存在收取筷子费的现象投诉。7月15日晚,王先生与几个朋友到重庆市江北某火锅,买单时发现平空多出8元钱,经询问,方知是每人一元的“筷子费”。由于用餐前并未被告知,而菜单上也未标明,王先生顿生“被涮”的感觉。事后,王先生发现,不少餐馆都有收取就餐“筷子费”现象。“筷子费”到底该不该收?重庆市消委人士称,餐饮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餐具和碗筷是应尽的义务,而不能蒙骗消费者,收取“筷了费”。另外,重庆市消委提醒消费者,要有维权意…  相似文献   

15.
说是虽是“一次性”,其实是个“多次性话题”. 今天,哪怕是小孩子,也能随口列举诸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鞋套、一次性圆珠笔、一次性打火机、一次性剃须刀、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台布等等……显然,人类的生活已经被这个一次性“绑架”了.我们很清楚:这些玩意儿虽说用着方便,但带来的麻烦却难以甩掉.废弃后的垃圾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给人类和自然带来巨大危机.  相似文献   

16.
一次性筷子的卫生安全非常的低,而且不少餐馆,特别是小餐馆中的一次性筷子的获取渠道都是向那些质检不合格的小作坊批发来的。在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出台的文件中有所提及,要求"应有制造厂厂名、厂址、出厂日期、保质日期和执行标准等标示",但对保质期未作明确规定。据了解,由于一次性筷子并未纳入国家质检总局的QS(质量安全)体系,且多为没有登记注册的小作坊生产,监督起来有一定难度。专家称,从医学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17.
一次性纸杯是"万能"的吗? [回应]一次性纸杯不是万能的.用冷饮纸杯装热饮,或是用纸杯喝酒,都有安全隐患. 很多消费者在使用纸杯的时候,只是为了图方便,将一次性纸杯作为"万能杯"使用,可是事实证明,一次性纸杯并不是万能的,混用纸杯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来 ,从政府官员到专家学者都为启动市场消费尽了许多心力 ,也出台了诸如连续多次降低存款利率等好些举措 ,但效果依然难如愿以偿 ,居民预期收入信心不足 ,储蓄意愿强势不改。与消费市场疲软并存的是 ,另一类消费异化的现象值得人们警惕。比如 ,中国经济目前奔小康的水平还是低层次的 ,总体上我国经济还没有进入现代化 ,可是消费观念上却先“现代化”了 ,数不清的一次性消费品蜂拥而来 ,小到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牙刷、一次性茶杯、一次性购物袋、一次性毛巾、一次性拖鞋、一次性尿布 ,大到一次性照相机 ,等等 ,不一而是。许…  相似文献   

19.
目前获悉,财政部在着手研究将一次性木质筷子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 财政部有关人员说,由于贺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财政部也将考虑对其征收消费税的可能性。 据财政部有关人员介绍,因为一次性木质筷子的生产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造成木材的大量浪费,严重损耗森林资源;二是卫生指标不能达标,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是名符其实的"筷子大国",近日,一则调查称"筷子使用超3个月或诱发肝癌"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立刻引来市民的关注。不少网友表示一双筷子用几年是家里常有的事,很多网友难以相信,甚至觉得"不靠谱"。目前市场上筷子花样繁多,琳琅满目,各种材质的筷子应有尽有。由于筷子经常使用,特别是在洗刷筷子时往往把整把的筷子放在水龙头下搓,筷子上很容易残留细菌、病毒。那么,究竟该如何挑选健康又实用的筷子呢?生活中你注意到筷子了吗?使用超过三个月会致癌?筷子使用较久后可能滋生一类致癌物"黄曲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