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系统分析了“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政策的制度性缺陷,提出政府应改进机构投资者的监管机制,以机构投资者的结构和质量实现证券市场宏观调控制度与微观市场结构的渗透和整合,对机构投资者的全面发展及证券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产生“市场增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QFII):台湾与内地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锐 《武汉金融》2003,(3):11-12
本文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与台湾QFII制度的对比 ,使大家认识到尽管受各国(或地区)政府政策目标和经济环境差异影响 ,各国和地区对QFII机制中的机构类型、资产规模等的规定会不尽相同 ,但QFII作为一种临时性的制度安排 ,必将通过一个先紧后松、逐步放宽的过程 ,从而走上资本市场的完全开放  相似文献   

3.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日清 《投资研究》2011,(12):25-37
本文首先基于我国A股市场机构股票持有数据,构建了不同的投资组合来区分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然后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与SUR估计,探讨了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否具有过度自信行为,结果表明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状态下都存在交易过多的过度自信认知偏差。并且我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并无明显差异。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机构投资者的代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报酬合约、声誉激励、法律条款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必要竞争等都是机构投资者道德风险行为的有效制约手段,这些相互补充的机制使得机构投资者将其败德行为收敛在社会投资人可接受的范围内,机构投资者因而能够获得委托人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了A股市场与相关国家(地区)股市投资者结构的现状,探讨这些市场投资者结构的演变路径、以及促成这种演变的主要因素。基于境外主要市场投资者结构演变及政策措施的经验教训,本文提出改进A股市场相关制度的六点政策建议:第一,从更宏观的政策层面入手,改进上市公司结构,增厚上市公司利润,以增进A股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第二,着力培育和鼓励大体量资金机构进入股市;第三,有必要继续扩大海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资金规模;第四,完善金融产品供应,适当放宽交易规则约束,使机构投资者有更多工具和交易方式参与市场交易;第五,在个人投资者方面,监管部门需要适度转变监管理念,进而改进相关交易规则,鼓励个人投资者以合理方式理性参与股市;第六,创新税收激励机制,合理引导个人投资者。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制度及其改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由于股票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其是否有效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股票市场的效率和公平,会计监管成为一种制度选择和安排。制度包括正式规则、非正式约束及其实施机制,三者共同决定着制度整体的效率和效果,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中美监管制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最新发展趋势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制度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外机构投资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显南 《南方金融》2003,(3):50-52,49
从比较分析的角度来看,中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环境存在重大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运作空间十分有限,致使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未如人意。加快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据弃原有的就机构投资者发展而谈发展的狭隘观念,要在推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种基金品种,迅速扩大市场规模,加快以做空机制为核心的金融创新步伐,通过市场机制来规范基金治理结构等方面加大政策引导力度。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非均衡性,进而研究了影响非均衡发展的制度因素。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结构、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发展的非均衡性是我国证券市场运行出现诸多问题的内在原因。因此,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安排及运行效率构成了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违规操作的市场条件和制度基础。所以,在政府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应将全面、均衡发展机构投资者作为改善证券市场内部结构、促进系统稳定运行及提高效率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新制度经济学而言,制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机构投资者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安排,会对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产生或正或负的外部性。要想发挥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作用,必须完善其相关制度安排,并通过健全的制度安排约束和规制其行为。首先需要创建有效的制度环境,如:推进制度变迁,改善制度非均衡的程度;完善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完善股市的进化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机构投资者的评级体系。其次需要改进机构投资者的制度安排,如适度放宽对机构投资者设立、入市等方面的限制;完善机构投资者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建立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公平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代昀昊 《金融研究》2018,459(9):143-159
本文考察机构投资者与所有权性质如何影响公司的资本成本。我们发现,第一,机构投资者参与显著降低了公司的资本成本,且长期投资者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第二,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第三,机构投资者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与信息解读两个方面,并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而言,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监督公司的治理行为以及提高公司的信息披露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本文为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建议监管部门应注重管理机构投资者参股交易行为中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2.
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运用Logit模型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量与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差异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机构投资者促进了上市公司年报的及时披露。但是,机构投资者在促进上市公司年报及时披露的程度与整个证券市场环境相关。在证券市场整体牛市时,机构投资者似乎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是否提前并不产生影响,但是当股票市场整体处于熊市时,机构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愿望比较强烈,机构投资者持股量与上市公司提前披露年报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了机构投资者只是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之一,机构投资者促进了上市公司年报及时披露,机构投资者没有降低信息披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出发,检验中国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羊群行为和正反馈交易,并且分析检验了在剔除宏观经济影响之后,机构投资者行为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存在较明显的羊群行为和正反馈交易行为,且羊群行为显著加剧股票波动。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投资银行是直接融资过程中最重要的中介机构,作为融资产品的“卖方”代表,其核心竞争力源于它所构建的投资者关系网络,但现有文献对于投行-投资者关系在证券发行中的作用还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本文利用机构投资者在中国IPO新股发行中的完整询价记录,基于报价参与和报价水平两个维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关系强度测算方法,并由此细致刻画了投行-机构关系对股票发行、定价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投行可以驱动关系机构主动认购其承销的IPO新股,并引导关系机构给出与投行估值水平保持一致的高位报价,进而有效缓解了IPO拍卖制下的“投资者参与不确定性问题”。(2)关系机构的捧场报价显著提高了股票发行价格、增加了投行的承销收入;但是当新股交易价格在长期内逐渐向其内在价值水平收敛时,受到关系机构捧场支持越多的IPO新股,其长期回报率相对越低。(3)投行与机构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互惠的,一旦投行被赋予新股分配权力,它明显倾向于将新股抑价发行带来的巨大利益分配给在前期捧场的关系机构,二者的关系越强,机构报价被认定为“有效报价”的概率越高,而一旦被认定为有效报价,关系机构的新股需求更是将被优先满足。  相似文献   

15.
郭白滢  周任远 《金融研究》2019,472(10):188-206
机构投资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信息互动,其中包括信息共享与社会学习。本文基于2005-2018年我国A股市场与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数据,应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实证分析了信息互动对于基金持仓决策以及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1)信息互动对于基金持仓决策具有显著影响,且在不同决策情景与市场行情下其影响具有差异;(2)基金信息互动的影响可以分为“同城效应”和“异地效应”,不同城市的两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不同城市基金的市场影响力也有所不同;(3)基金信息互动通过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对于股价长期特质波动具有降低作用。本文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分析了私有信息在机构投资者之间传播产生的影响,为认识机构投资者决策行为与股票市场价格异象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的绩效并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机构投资发展政策和措施。机构投资者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对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作用受到质疑。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采用监督绝对净收益的标准分析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决策情况。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监督绝对净收益大于零,就会参与到公司治理中。  相似文献   

17.
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安排的国际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9年4月20国集团(G20)伦敦峰会召开以来,历次G20峰会都将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公告文件。从国内来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201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宏观审慎监管列为系统性风险防范制度建设的子课题.。而在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安排中,机构安排无疑是重要的一方面。本文从中央银行的历史角色入手,分析了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上对于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安排的实施现状,详细研究了美国在次贷危机之后的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最后,针对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建议中国应在中央银行内部成立中央银行主导的、各个部门联合的宏观审慎监管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在于考察会计制度变迁前后,机构投资者对持股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我们发现,总体而言,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业绩都是正相关,不存在差异.但是,在分年度样本中,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这种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新会计准则实施前的分年度样本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只与公司的Tobin'Q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CoreROA和CFROA等业绩指标之间关系不显著.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所有的公司业绩指标Tobin'Q、CoreROA和CFROA等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通过了敏感性测试.说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机构投资者更能够发挥作用,全方位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irms' engagement in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hereafter REM) on future firm performance in an international setting, and whether the association is conditional upon country-level institutional factor. Our inquiry is motivated by a paucity of research on the consequences of REM in an international setting. Using a large sample over the period of 2001 to 2015, we find that current-period REM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future performance: a finding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Gunny (2010) in the US. Importantly, we find that the positive performance effect is driven by firms operating in countries with strong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Finally, we find that future operating performance improves when REM is undertaken by firms in strong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only during a non-economic crisis period, but not during an economic crisis period. The paper adds to the existing REM literature by showing a non-monotonic effect of REM on future performance that is conditional on the strength of a country's institution. We also contribute to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crisis literature by documenting a time-variant effect of REM on futur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