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绝对地租消失的经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是农业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条件,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则是产生绝对地租的原因。从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本身,就已经清楚地说明了绝对地租消失的原因和经济条件: (1)“凡是土地私有制(事实上或法律上)不存在的地方,就不支付绝对地租。” (2)“如果农业资本的平均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资本的构成,那末,上述意义上的绝对地租,……就会消失。”由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凡是土地都必须交付地租,否则便不能耕作,因此似乎可以认为只要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这个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存在,绝对地租便不会消失。但是,  相似文献   

2.
斯密认为绝对地租是自然力生产的,李嘉图等同了价值和自然价格,便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马克思说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比工业多年生产的剩余价值便转化为绝对地租,他并说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较低时,取代原来的绝对地租的地租如何决定;考茨基对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表示怀疑,并认为农业资本周转时间较长抵消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作用;杨学成认为绝对地租原来只是劣等地才有的,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中等地和优等地也有了。为了统一地解决非农用地的绝对地租和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优于社会资本平均构成时的绝对地租问题,他提出了绝对地租来源和形成新解;这些都是可以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个似是而非的矛盾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理论,是从农业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有机构成,从而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出发的。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农业有机构成接近或高于工业有机构成,还是仍然有一段差距,这是学术界正在进行争论,需要根据大量的实际数据来进行研究的问题。但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有机构成将会出现与工业有机构成相等的趋势。假定在上述有机构成完全相等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是继续存在还是完全消失,这是国内外学术界正在热烈争论的问题。不管是主张“完全消失”还是主张“继续存在”的同志,都从马克思著作中找到有关论述作为根据。如何  相似文献   

4.
关于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条件下,绝对地租的来源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意见认为,绝对地租来源于农产品的垄断价格(以下称“垄断价格论”)。他们引用马克思的这种地租“来自市场价格超过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余额,简单地说,只能来自产品的垄断价格”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863页)的论断,作为自己的论据,另一种竞见认为,绝对地租是从农业  相似文献   

5.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农业高度机械化和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农业在技术装备程度、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水平上与工业大大接近起来。同时,战后在农业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对农业的渗透和干预也日益加强。资本主义农业的这些重大变化,必然会对资本主义地租的形成、形式和演变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近年来,国外理论界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中的地租问题展开过广泛讨论。下面把所见到的有关这个问题的各种意见加以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6.
与利息作为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一样,绝对地租也类似于土地所有权的特殊"利息"。使用土地不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绝对地租,是违背土地所有权规律和价值规律的。绝对地租是级差地租的基础与平台载体。绝对地租的存在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并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绝对地租来源于利润平均化前的扣除。扣除的价值实体构成部分的不同,形成绝对地租Ⅰ和绝对地租Ⅱ。  相似文献   

7.
<正> 卫兴华同志在《经济研究》1982年第4期写的《绝对地租和垄断价格》一文,探讨了当代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的问题。其中关于农业的发展并不是永远落后于工业的见解,关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土地私有权垄断即使是劣等地也总要支付地租的见解,以及这种地租因为与原来意义的绝对地租产生于同一个原因可继续称之为绝对地租的见解,我认为都是正确的。但他对于这种绝对地租的来源问题的看法和对马克思关于这一问题的一些论述的理解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王丽荣 《经济问题》2007,332(4):17-19
资本有机构成和地权流转等因素一旦发生变化,马克思农业地租模型的结论就需要重新审视.在坚持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动态非均衡分析工具,把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地权流转等变量内生化,试图建立起农业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的动态非均衡一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特别是他的绝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绝对地租是否存在以及它的来源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课题。近两三年来,《教学与研究》、《经济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先后发表了好几篇文章,一些政治经济学读物也对此问题发表了编著者的看法。在这篇文章里.我也想就有关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我们知道,科学的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第一个提出来的。在《资本论》第3卷、《剩余价值理论》第2册以及在与恩格斯的通信里,马克思对地租问题,特别是绝对地租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马克思论述的两种不同涵义的农产品垄断价格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是以农业生产的发展落后于工业,从而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为前提的。一百多年前,当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时候,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发展状况确实落后于工业。这不仅表现在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增长速度慢于工业,而且表现在农业劳动生产力所达到的绝对水平低于工业。这两方面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前者是根据各自部门的增长率计算的,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各自每年劳动生产力平均增长多少,这容易比较,后者是根据两个不同部门所达到的劳动生产力的绝对水平进行衡量的。由于是不同的生产部门,各自生产的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上都不好比较,因而也难以直接比较它们的劳动生产力的绝对水平的高低。若要进行比较,只能采取间接的方法,那就是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来加以判断。“如果一定生产部门的资本的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那末,这首先只是用另一种  相似文献   

11.
<正> 《经济研究》1983年第9期刊登的李慧中同志的《也谈绝对地租和垄断价格》一文,认为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来自垄断价格。此见不敢苟同。李文认为:“农产品高于生产价格或高于价值出售的两种情况,都是垄断价格。”并且引证马克思《资本论》中“绝对地租的先决条件或者是产品价值超过它的生产价格以上的已经实现了的余额,或者是超过产品价值的垄断价格”的论述,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这是对马克思著作的误解。马克思这段话的意思十分清楚,是在说明绝对地租有两个来源:一是农产品价格超过它的生产价格但没有超过它的价值的余额,一是超过产品价值部分,即马克思称之  相似文献   

12.
<正> 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业与农业中也存在着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从而绝对地租也是工农业产品价值或价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工农业绝对地租量的规定性,对于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条件下工农业产品的理论价格,无疑是必要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考察绝对地租量的规定性时,实际上抽象了资本周转速度的差别对绝对地租价值构成的影响。本文试图引进资本周转因素,考察工农业绝对地租的价值构成。  相似文献   

13.
地租是土地私有制度下的产物。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着地租这个范畴?許多同志认为,級差地租还存在,絕对地租已经不存在了。如果还存在着級差地租,它如何通过价格,在国家同农民(农业生产队)之間、农民同农民之間、国营企业同国营企业之間进行分配?对于这些問題,有的还沒有进行认真的討論,有的虽然进行了若干討論,但还沒有得到在实践中完全可以行得通的答案。因此,拟对这个問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見,来供大家討論。  相似文献   

14.
桁林 《经济经纬》2013,(1):27-32
地租是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土地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梳理了李嘉图地租理论并检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政策成效。李嘉图地租理论分绝对地租和相对(极差)地租,这种理论的实践后果在中国得到了比较好的印证与验证。第一,到底要不要绝对地租,是采取法律手段强制剥夺还是任其自然演化,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历史选择;第二,相对地租是集中还是分散,各有得失,应如何选择?这些都是问题。笔者借助对李嘉图的地租理论的梳理,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政策加以全面系统地审理,深刻反思土地政策实施所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依据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假定条件构建地租理论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现时代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拓展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假定条件,即将劳动主观条件的变化引入地租理论模型,考察了技术进步对劳动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同时发生作用这一内涵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对地租理论模型的影响。文章还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引入虚拟价值的范畴,并在新假定条件下重新构建了地租理论模型,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地租理论。最后,文章根据这一新的理论模型,对人类有效使用土地自然资源和维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为我国房地产经济有序健康发展、以及政府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土地所有权与土地经营权的分离是地租产生的前提,地租是农业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地租分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又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本文用马克思的观点解读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地租及各种地租存在的原因、条件都成立,农村集体组织可以拿到绝对地租及级差地租I,农民应该拿到级差地租II,但在农地流转、征地补偿中,级差地租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的实现问题,所以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解读我国农民收益的分配问题,对农民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引发西方国家失业问题严重化,从根本讲这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发展变化的反映。借助经济理论来解读此次危机及其失业问题,可以发现西方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既定前提下,在经济运行层面对失业问题进行解读;马克思经济学则是从制度层面对资本积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资本对劳动控制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这三个方面,考察资本主义的失业发生机制,因而更能揭示失业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其中之一就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这种提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提高的原因何在?工人阶级的贫困化问题还存在不存在?马列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有没有过时?等等,这是人们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国内外对这些问题存在着许多不同看法。搞清楚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林振淦同志编著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状况》一书最近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努力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详细和深入的分析。这是近年来国内专门论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状况的一本著作。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率由储蓄率和平均利润率这两种相互消长的力量所决定.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是客观趋势,但存在一个不能为负的临界点,这使得储蓄率不可能无限提高,从而资本主义生产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埋藏了在某一临界点崩溃的因子.资本有机构成是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中介变量.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既是生产繁荣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时代,地租的内涵已经改变,劳动者不再直面土地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在契约合理的原则下直接缔结契约进而确立地租关系。农业资本家以地租预付为代价获得土地的经营权,并将地租作为成本的一部分最终转嫁给消费者。由此,通过对地租的演绎分析,归纳总结出一种新的资本运动形式,即资本转嫁。通过探讨资本转嫁在非地租要素中的应用,分析资本转嫁和资本转移的辩证关系,进而明确成本的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