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名牌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找了份戏剧编剧助理的工作,却发现整个公司除了老板只有她一个员工。累死累活干了3个月,只拿到一个月的工资,于是炒了老板的鱿鱼,开始游荡,帮人写短剧,写电影,只要按时收到钱就好。前路茫茫,她希冀着奇迹发生。  相似文献   

2.
一次我在深圳偶遇一个漂亮女孩,是重庆一家航空公司的退役空姐,长得确实十分漂亮,可是她来深圳找了近3个月竟然找不到工作,她只是希望找一份1000多元月薪的文员工作。问了一下原因,才知道问题所在:她没有文凭、除了空姐没有任何公司工作经历,做文员她还不会使用电脑及打字,投了好几十份简历几乎没有通知她面试的。我对她说,你只要分析一下你要找的“目标公司在哪里,你的简历就出现在哪里”,并将你的简历修改有目的的投向这些公司,我保证你一周就能上班。于是我用广  相似文献   

3.
信用卡     
那天我去商场购物,人不多,队伍却始终停滞不前,我向前望去,看到一个衣着整齐的年轻女孩站在柜台前刷卡,她刷了很多次,可是每次刷卡机都无情地拒绝她。"看上去那是一种福利卡,"我身后的男人咕哝道",年轻人四肢健全却依靠福利养活,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找份工作呢。"  相似文献   

4.
刘元  乔军 《新智慧》2006,(11):33-34
她从德国留学归来,原本对求职信心满怀,却遭遇就业困境。她梦想着当高级白领,却在殡仪馆找了份工作。她主动提出学遗体整容,每天和形形色色的死人打交道,她要当北京殡葬业第一个女整容师。她相信:“不管在哪个行业,做好了,都会前途无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张玉枝 《大众商务》2002,(12):21-22
我没想到在深圳服装厂干了几年以后,回到家乡还要再到服装厂干那种枯燥乏味、经常加班而一个月才领一百多块钱基本生活费的工作……见到我的惆怅,姐姐便宽慰我,让我不要急着找工作,先带带她那刚刚入读学前班的一对双胞胎女儿.   ……  相似文献   

6.
一个毕业于考古专业的女孩在找工作处处碰壁之时,意外地打开了成功的另一扇门——她把家乡的竹子做成了各种精致的家居生活用品、工艺品,由此走上了创业之路。短短几年,她就从那个找不到工作的迷惘大学生成长为一位坐拥百万资产的年轻女老板……碰壁再碰壁,难道大学真的白读了吗200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刚刚考古专业毕业的高菲小腿骨折,原来应聘的那家学校因为她迟迟没有报到而招聘了他人,她失去了这次工作机会。  相似文献   

7.
她去年大学毕业,工作5个月就辞职了.投资5万元开饰品小店当老板,两个多月便实现盈利.尽管短期不能成为富翁,却也自得其乐.工作.  相似文献   

8.
苗向东 《大众商务》2005,(5X):24-24
有一家超市,生意相当红火,营业额每月以5%-8%的幅度增长。但最近一个月的月底,财务部却发现当月营业额比上个月下降了近10%。这是个相当严重的问题,财务部迅速将情况向总经理作了汇报,总经理又迅速召集了营销部的工作人员,责成他们立即调查营业额下降的原因。营销部迅速展开了市场调查。后来一员工给总经理送去了一张社区办的小报,营业额下降之谜得以解开。原来,在两个月前,有一名女顾客到这家超市购买生活用品,在结帐的时候,她发现售货员少找了一元钱,但售货员坚持认为没找错,因此两人发生了一次小小的争执。  相似文献   

9.
1998年春节刚过,谢芳就来到了东莞市。她原以为凭自己的条件找一份工作不会太难,可结果总是高不成低不就,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找了一份保姆工作聊以为生。一日,在主顾家受了委屈的谢芳向同乡姐妹诉说起了自己的不快,姐妹们安慰她说:“一个小小的东莞有500万外来人口,社会人员的构成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与外人打交道,许多家庭是因为实在没办法了才请保姆的。”  相似文献   

10.
方山军 《大众商务》2006,(11):34-35
一个毕业于考古专业的女孩在找工作处处碰壁之时,意外地打开了成功的另一扇门——她把家乡的竹子做成了各种精致的家居生活用品、工艺品,由此走上了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11.
灰色经济     
许素全 《新智慧》2005,(2):62-62
你是否在街边曾经找过一个管道工到家里疏通一下堵塞的下水道。或者从那些没有卫生许可让的街头商贩那里买过水果?抑或是雇一个保姆做家务,却没有为她填一堆表格,以使其交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12.
海天 《新智慧》2004,(6C):25-26
一个月过去了,采上海打工的顾春意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一天,见一家广告公司门前张贴着招聘启事,顾春意鼓足勇气走了进去。老板扫了一眼她的简历,不无嘲讽地问:“你会电脑制图吗?你会网页设计吗?”  相似文献   

13.
2000年,王菲从郑州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怀揣着园艺花卉专业的毕业证书,跟随老乡直奔上海了。起初,她进了地处远郊刘树的一家私营小塑胶厂,专门加工生产玩具塑胶制品。由于塑胶通过高温,会发出刺鼻的怪味,令人喘不过气。她实在有点受不了,一个月不到,她就辞职了。后来,王菲在末峰路一家花店找了一份卖鲜花的工作。店老板是一位二十  相似文献   

14.
南下打工受挫高中毕业后,汪琳南下广州。找了好几份工作,可干得都不长,积蓄一天天减少,汪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天,她早早来到人才市场,沿着展位挨个往过问,竟没有一家单位肯要她, 像她这种既没文凭又没技术的女孩,想在广州找份工作,太难了!正准备离开时,  相似文献   

15.
《新智慧》2008,(5):83
柳青找骂 《创业史》的作者柳青,在陕西体验生活时,曾想写一个村妇骂街的场面,苦于没有真情实感。他听说村里有个妇女骂人很有“特色”,就想让她“表演”一下。 一天,这个妇女从柳青门前经过时,柳青把早已准备好的一盆水向她泼去,也不道歉,转身要回屋。那妇女一手叉腰,一手指着站在门口的柳青破口大骂,双脚跺得地面咚咚响。有了这次切身体验,柳青笔下村妇骂人的形象也就写得栩栩如生了。  相似文献   

16.
艾小羊 《新智慧》2008,(3):I0011
年轻时,茶玫是女友中最被人羡慕的一个。找了一个对她百依百顺的男友,任她怎样颐指气使,他也只是笑笑,爱怜地看她,像看自己不懂事的女儿。  相似文献   

17.
海燕 《大众商务》2010,(7):19-20
她经商是个十足的外行:没找好经营项目便大胆租下门面,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敢于存货待沽,没有竞争实力却杀价抢客……最终,她一步步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皮皮长筒袜会找不到工作”.这是年前德国报纸上的一个通栏标题. 皮皮长筒袜,是瑞典女作家林格伦在上世纪40年代写的童话.书中有个拒绝长大的海盗的女儿,名叫皮皮长筒袜,力大无穷,胆大无边,蔑视学校,嘲弄礼节,她有很多从土著那里学来的生活经验,但是拒绝学校学习.这个形象在欧洲影响很大,在德国60年代至今的儿童文学里不可或缺,曾经引发了一场长期的反传统教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谢海云 《大众商务》2005,(6X):40-42
留学归来主持婚礼帮她度过就业危机 今年24岁的刘蕾出生在泉城济南市,2000年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毕业后,她去了上海。她认为这座经济发达的国际大都市,比济南和青岛存在更多的机遇。她决定先找一份工作,从小事情做起。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瑞士求学4年,居然在上海都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一个没上过一天学、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白手起家,居然在短短的6年间,创办出了一家资产达13亿元的私营大企业!创造这个新童话的农村妇女名叫陶华碧,今年已经51岁了。说出她的名字,许多人也许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干妈麻辣酱”,却几乎是家喻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