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提升“农家乐”旅游文化品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各地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产品增长很快,发展迅猛。但也应该看到,"农家乐"旅游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文化内涵浅薄、文化品位不高。因此,"农家乐"旅游必须注重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以保持其长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的运营模式是影响“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哈密市“农家乐”民俗旅游的游客进行受众分析,运用深度访谈法了解农户经营者的当前运营情况,对哈密市“农家乐”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运营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的运营模式制约着“农家乐”的发展,从而提出了走股份制公司的运营模式,这有利于扩大“农家乐”的经营规模,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哈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后,提出了走股份制公司运营模式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升赟 《经济师》2007,(4):266-266
文章概述了城中村消防隐患的严峻现实,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城中村消防隐患问题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资源项目,已成为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的增长点,农家乐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要不断地更为深度开发好农家乐这一产业,使农家乐可持续地得到发展,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与不好,对农家乐是否可持续发展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5.
试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一些环境幽静、自然景观好的乡村进行游玩。"农家乐"成为旅游的新热点。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本文主要对当前农家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希望能为我国发展"农家乐"旅游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试论“农家乐”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成文 《经济师》2005,(4):53-54
文章认为 ,当今在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和旅游景点周围广泛兴起的“农家乐”现象 ,表现上是一种旅游现象 ,本质上则是一种城乡协调发展现象 ,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杨立铭  周玉梅  郜秀菊  贾圣武 《时代经贸》2012,(12):108-108,1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农家乐”旅游业作为农村地区的一种新兴产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农家乐”旅游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及如何利用“农家乐”旅游业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有关职能部门在制定“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策略和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决策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罡 《铜陵学院学报》2010,9(4):F0003-F0003
黄山区位于皖南旅游中心,境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山水田园风光秀丽,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黄山区应顺应旅游发展由观光型休假休闲向综合旅游转型的趋势,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  相似文献   

9.
对"农家乐"旅游公关形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家乐”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一)“农家乐”旅游的市场定位“农家乐”是主要面向现代都市人群推出的一种体验式旅游项目。既然如此,在经营户抓住机遇把农村环境、传统民俗、农副产品、农家生活等转化为旅游产品的同时,务必要注意设法使自己的经营定位与都市人群相适应。只有建立正确的市场定位,“农家乐”经营户才有可能经营有方并保持持续的经营后劲。正是“农家乐”现象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的藩篱,处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的都市人群才会越过篱笆来到乡村或郊区进行消费。因此,“农家乐”经营所在地一般都是“农民”…  相似文献   

10.
刘俐  程建龙 《经济师》2014,(7):130-131
消防部队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如何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有效地对基本建设项目的过程开展跟踪审计,进一步规范建设程序,借助社会力量加强监管力度,是现实工作中摆在消防部队审计部门与审计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文章对如何全面落实消防部队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制度,强化审计监督管理,切实推进促进部队建设全面健康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天目村农家乐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试图运用生产三阶段理论和规模报酬理论,分别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对该村的农家乐经营阶段进行判断,结果显示,天目村农家乐目前处于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期,面临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因此,解决天目村乃至整个中国乡村旅游的规模化经营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也许和文化有关,在美国,大多数公司不仅不高呼“公司就是员工的家”的口号,而且连这样的说法都几乎听不到。相反,“公司”和“家”常常是相对立的概念,因为在公司的时问长了,在家里的时问就短了,二者近乎水火不容。但是,去年冬天因为西雅图地区遭受几十年不遇的特大风暴袭击,刮断电线无数,导致两百万居民家里停电数日。在那几个黑暗的日子里,我倒突然产生了“公司就是我的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发展导刊》2006,(2):33-35
桃北街道位于七台河市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下设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居民10725户,人口33246人.其中18—25周岁的人口4205人,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4317人,个体工商业者中青工312人。现有社区关工小组6个,关工组成员和“十大员”144人。  相似文献   

14.
基于乡村旅游“围城”效应的社区居民受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它也面临着诸多尴尬。乡村旅游的发展导致乡村旅游地城市化、商业化与飞地化,这些反过来又在摧毁它的发展基础:乡村性。这就使乡村旅游陷入了其发展的“围城”之中:乡村旅游在发展中自己摧毁自己。文章在分析乡村旅游所面临的尴尬和其“围城”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社区(当地)居民能够从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其中社区(当地)居民受益的主要机制有:低成本运营的制度化、产业链本地化、经营者共生化、投资途径多元化、乡村旅游生态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乡村旅游是以内生式发展模式为主,经过近20年的发展后,面临着众多困难,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长沙市桃花岭村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个案研究,半结构访谈40名经营业者与管理者,应用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了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的变化。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发展早期,农家乐经营者主导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但是随着各种行动者的介入,在发展方式、资源利用与保护、土地利用、乡村旅游管理等方面存在异议,整个行动者网络缺乏沟通,各主体缺乏对等意识,趋于僵化、丧失活力。只有既建立一个能够协调各个行动者,体现当地农户主导的有效基层组织,又得到政府提供政策、资金、管理的倾斜与支持,才可以解决当前乡村旅游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一、“依法治国”必须与“以德治国”密切结合 “德”、“法”之争,古已有之。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围绕着“德治”与“法治”,“礼治”与“刑治”,“王道”与“霸道”,“仁政”与“暴政”的争论异常激烈,直到今天这种争论仍然存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德治”,提出要“为政以德”;但孔子也曾提出“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法治”,提出要“以法为教”,但韩非曾提出“誉辅其赏,毁随其罚”,“赏誉同轨,非诛俱行”的原则,强调道德舆论的毁誉必须与法的赏罚相协调。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德主刑辅”的思想。认为“刑者德之辅”,“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而苟子则认为但靠赏庆刑罚不能尽人之力,教化不足万能的,主张教与诛、礼与刑相结合。总之,古人在如何处理德刑关系上,主要有“德主刑辅”,“刑主德辅”,“德刑结合”几种观点。事实上,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丽 《经济研究导刊》2012,(31):158-160
民俗文化旅游的"是"与"非"体现的是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所产生的"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的矛盾。认为民俗文化的存在有其固有"程序与规则",民俗文化旅游产生的"是"与"非"主要取决于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和开发与管理方式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朱霍煊 《大陆桥视野》2014,(10):119-119
“微信”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社交平台,也是移动端的一大入口,越来越多的行业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宣传平台,其对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开始显现。本文结合消防行业的特点,简要分析微信在消防宣传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会计职业是"法治"好还是"德治"好?首先应厘清二者的概念及其关系。会计职业实行"法治"或"德治"各有优势,规范会计职业行为需要"法"、"德"并用。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丽艳 《经济师》2005,(2):174-175
农民、农业、农村问题 ,即“三农”问题 ,是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 ,“三农”问题的实质 ,就是农民问题。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之后 ,如何扭转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趋势 ,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核心 ,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