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视察时指出,西藏发展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的辩证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对于西藏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对经济发展方面指出,西藏发展要围绕“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这为西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主要选取2012年至2022、2023年期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针对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的10年,是西藏发展变化最大、经济发展最快的10年,也是西藏基础设施改善最明显、城乡面貌发生最大的10年.以青藏铁路为标志的基础设施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从投资来看,这10年当中的投资比过去几十年的总量还多得多.但西藏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仍属于我国的欠发达地区,由于地域幅员辽阔,各地市的自然资源、产业结构以及人口数量和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西藏内部区域经济差异较大.积极探讨西藏区域经济差异,合理调控差异,实现西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将对实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西藏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广大劳动者就业创业、建设和谐西藏的迫切需要.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西藏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健康发展,为西藏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西藏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规模小,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质量不高,发展较慢,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仍然是西藏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在新的发展机遇期,为了培育西藏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西藏职业教育既是长远大计,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1~2008年西藏的统计数据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西藏经济增长基本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西藏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投入,经济结构调整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对促进经济增长影响程度不高。而产业结构调整对西藏经济增长的影响甚微,据此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西藏和平解放5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十分关心西藏问题,重视西藏的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先后召开了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把如何加快西藏发展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国家实行政策倾斜,投入大量资金,动员全国各省、市从人、财、物各方面加大援藏力度。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民主革命时期(一)关于解放西藏的决策。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中央对解决西藏问题的考虑和筹划也逐渐明晰具体。早在1949年8月6日,毛泽东同志在给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关于解放西北方针的指示》电报中指出:在解放兰州及西北各地的战斗中,要“十分注意保护并尊重班禅及甘青境内的西藏人、以为解决西藏问题作准  相似文献   

6.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成为世界发展的普遍现象.西藏作为一个国家内部的特殊行政区域,是否应当走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则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不是一个理论问题.本文在西藏应当走工业化发展道路这一前提假设下,探讨西藏工业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全国乃至西部地区相比,西藏工业发展相当落后.从劳动剩余经济发展的视角,通过回顾劳动剩余经济发展的模型,并考察西藏工业发展落后的原因,发现制约西藏工业发展的力量不是来自有效需求不足、农业部门发展滞后和企业无利润,而是投资不足.因此,西藏工业发展的路径应当是不断扩大投资,必须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工业发展结构,优化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6~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计量经济统计方法,考察了西藏国内贸易与本地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西藏国内贸易与本地经济增长的关系是长期均衡的发展关系,且西藏国内贸易是本地经济增长的原因;同时,在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国内贸易的占比最大,由此说明,在促进西藏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比投资、净出口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西藏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建立西藏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西藏选择发展生态经济是符合西藏特点、立足西藏实际的战略选择.本文从西藏发展生态经济的可行性、重点发展的产业、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为西藏各族人民提供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但西藏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和西藏地区总产值计量模型,对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分析论证和检验,力争正确理解文化产业对西藏经济的影响,优化产业结构使之更出色的服务于西藏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农牧民主体地位.当前在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中存在农牧民主体地位的缺失等一些问题,应通过农牧区经济发展来认识农牧民在农牧区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发挥的主体作用,牢固的确立农牧民在西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西藏农牧区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疆,面积达12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8,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对90年代,进一步认识自治区区情特点,确定明确可行的发展目标,制定现实具体的发展步骤,是促进西藏经济开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开发旅游资源振兴西藏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地位的迅速提升,其重要性及所展现的诱人前景日益广泛被人们所认同。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将旅游业确立为西藏六大经济支柱产业之首,作为带动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先导产业。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在全国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旅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利用GDP、产值密度等指标对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各地区的经济差异程度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导致西藏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要适度协调区域差异、提高人口质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区域联盟、形成经济辐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的基础.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城型社会放在西藏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因地治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生态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高度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走生态经济之路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生态型企业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西藏发展论坛》2001,(5):37-38
1959年,西藏平叛改革的伟大胜利给西藏人民带来了新生,百万农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挣脱农奴制度的枷锁站起来了,翻身农奴成为国家的主人。与此同时,大批民族干部迅速成长起来,参加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事业的管理。为了正确执行中央为西藏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西藏社会的进步,迫切需要提高民族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素质,加快民族干部的成长。为此,中共西藏自治区工委于1961年4月及时作出了建立西藏自治区工委党校的决定。西藏干部培训的摇篮——党校从此诞生。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外部推力大于内生增长的西藏,未来经济逐步走向独立发展,而支点便是西藏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一、"老西藏精神"的确立和传播"老西藏"这个词,在解放军进藏初期是没有的,部队进到西藏后的前几年也没有。1954年我党我军在西藏站稳脚跟后进藏的,有的人把1954年以前进藏的特别是第一批进藏的,称为老同志。直到六十年代后进藏的,才有了把五十年代进藏的特别是第一批进藏的称为"老西藏",西藏人民有的也随之这样叫。再往后,好多  相似文献   

18.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开创了西藏人民掌握自己命运、实现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开启了西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发展的历史新时期。从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要十分珍惜大好形势、十分珍惜历史经验、十分珍惜宝贵机遇,着力推进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建设,使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9.
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资源动员能力。当前西藏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自身资本形成能力不足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如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仍将会极大地影响到西藏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挥金融的扶持作用,吸引社会投资,用好用足金融扶持政策,推动西藏资本市场的发育,提高资本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01年是新千年开始的第一年,又是我们党建党8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的大喜日子,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西藏军民应当以怎样的行动来庆祝这一重大节日呢?最好的献礼,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1990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西藏视察时,给西藏军民作了“发扬老西藏精神,戍边卫国建新功”的题词,并要求部队继承十八军的光荣传统,大力发扬老西藏精神,进一步密切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