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产业结构的“软化”与经济体系的“服务化”逐步加深,产业融合正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物流产业融合主要受技术进步、放松规制、管理创新等方面因素的驱动.物流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显著地体现了产业融合的特性,具有创新优化效应、竞争能力效应、绩效提升效应等融合效应.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受经济体制、技术水平、产权制度等因素制约,我国物流产业融合的步伐仍然较为滞后.为促进我国物流产业从技术融合向业务融合、市场融合发展,最终实现产业融合,提供一体化、专业化、高效率、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从政府方面来看,要减少政策壁垒,适应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从企业方面来看,要推动物流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也是电商大国,充分利用这一双重优势,探求基于电商业与制造业集聚、融合发展的升级之路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了电商业—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形成机理,剖析了电商业—制造业双向融合发展的动机、模式,并基于电商业—制造业双重集聚与双向融合互动,研究了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效应。认为双向集聚与双向融合具有互动与强化作用,两者互动形成合力具有产业价值链重构效应、协同效应与创新效应,推动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刘立华  白丽 《商场现代化》2007,(34):351-352
产业融合正日益成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产业融合产生的前提是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以及产业管制环境的变化。按照技术发展的方向产业融合有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种形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带动性、倍增性、网络性和系统性等特征,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信息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提高信息产业的生产效率,改善信息产业的管制方式,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及促进信息技术的扩散和渗透。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研究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指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在于文化创意产品与旅游体验的先天融通性;根本动力在于两大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价值增值与创造;在路径实施层面,可以从资源转化、营销互促、商品开发、节事重组、产业延伸五大路径出发来促进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一种创新,本文从产业融合的理论视角对佛山旅游业多业态现象进行分析,对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进行剖析,提出佛山旅游业要提升竞争力除了更多地融入文化的因素、发挥文化引领的重要作用外,还必须与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进行恰如其分的产业融合,通过旅游产业价值链不断被解构和重组,促使其效应在行业竞争格局中发生演变,以利于提升佛山旅游产业的竞争力。通过资源融合、市场融合、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及企业融合的五项对策,使佛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加快佛山产业向高层次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商》2015,(30)
产业融合是一种新兴的经济现象,本文从产业融合的基础、动因及表现形式来探讨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产业融合的一种主要形态,是将企业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卢宏  宋雪莲 《商展经济》2023,(17):50-54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成为当代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现象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更深入地理解产业融合的内在规律和本质,需要对产业融合的机制展开分析。本文尝试从文旅融合的基础、必要性与可能性、实现机理和融合方式等方面对文旅融合的内在机制展开研究。并从产业属性、产业互动关系、资产通用状况、政策导向四个方面解析了文旅融合的基础,在分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特征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文旅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解析了文旅融合过程中的产业价值链解构和重构机理,最后探讨了文旅融合的两种方式。文旅融合机制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文旅融合的具体路径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回顾和分析产业融合理论的相关成果可知,当前国内产业融合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过于强调技术革新和放松管制的决定性作用;忽视消费需求升级和产业个性特征的影响;缺乏对产业融合与社会分工关系的合理解释;泛化产业融合作用下的企业战略反应;静态理解产业融合的影响与效应。产业融合是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下,由技术和需求所驱动,经过模块化的分解与整合,使传统纵向产业结构在不断加强横向联系的同时,经历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而形成的具有新产业属性、新业态的复杂性产业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9.
粮食供给侧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产业链、创新链及价值链"三链融合"是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引擎。黑龙江省粮食产业链条短,创新链发展不充分,处于价值链低端。为解决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三链融合"与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延伸粮食产业链、优化创新链及持续提升价值链等推进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网融合与信息产业竞争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三大产业融合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产业融合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从理论上把产业融合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讨三网融合与信息产业竞争力提升之间的关系,得到三网融合可以促进形成新一代信息产业和提升其竞争力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1.
张健  杨练  黄建川 《商业科技》2014,(5):109-110
本文基于产业融合的理论出发,将贵州省农业转嫁旅游业(如农产品、农为设施等),通过第三产业拉动第一产业,引发经济乘数效应。笔者拟通过分析贵州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特点、现状,进一步提出贵州省农业旅游的发展策略,构建全新的产业价值链,促进旅游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后续学者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丁一  林国龙  孙晓 《商业时代》2012,(32):32-33
融合发展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对我国物流产业价值链变迁及重构的内在深层次影响因素的分析,解释了基于不同阶段,体制、技术和资本三者平衡的价值链重构对我国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影响,还归纳了基于放松规制的信息技术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的我国物流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及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汉斌 《商业研究》2007,(7):103-106
食品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很大程度的影响着一国的经济。从产业链及产业价值链的相关理论出发,构建了食品产业价值链系统与价值通道体系,并从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食品产业价值链体系中产业业务流程重组、业务外包、产业价值链联盟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突出体现了信息技术在食品产业竞争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冰 《财经论丛》2021,(8):14-23
2010年ECFA的签署和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两岸产业融合提供新的历史机遇和政策推力.随着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全球价值链亦成为影响产业融合模式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依照"产业分工地位→产业分工态势→产业融合模式选择"的逻辑,分析浙江和台湾两地的产业内分工地位和分工态势,并基于分工地位与分工态势的不同"匹配"模式提出三种产业融合的模式选择.最后,对深化两地产业合作和融合给出一些可行性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玉玺 《商》2014,(2):312-312
本文通过对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融合的背景以及现状的研究,发现产业融合对供应链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根据产业融合以及供应链构建的相关理论知识,指出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企业应从核心竞争力、价值链增值以及配合政府政策三个方面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竞争力,为提高我国供应链整体实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产业融合是当今国际产业发展的一大浪潮,渗透融合、延伸融合、交叉融合、重组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四种基本形式,零售业中出现了明显的产业融合现象。本文从产业融合四种形式具体对零售业产业融合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零售业的发展进行了战略思考,提出了基于技术扩散的信息化战略、基于新价值链的协同战略及基于核心能力的品牌战略构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服务已从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三大独立的业务逐步走向了融合,从而使得三网融合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分析了三网的现状和三网融合的内涵、趋势,并从业务层面提出了三网融合的业务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服务已从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三大独立的业务逐步走向了融合,从而使得三网融合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分析了三网的现状和三网融合的内涵、趋势,并从业务层面提出了三网融合的业务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突破传统范式的产业创新模式,形成了全新的产业形态。农业与旅游两个不同产业相互融合,是通过农业资源在旅游产业链上的渗透融合突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阳江市阳西程村镇是广东省重点海洋和海岸生态自然保护区、广东省旅游名镇,可以通过由渔农业提供资源,以旅游服务为表现,开发农业产业链中能够与旅游产业链的价值模块相契合的休闲农业旅游模式,扩展原有产业的价值链,使得融合后的产业具有更强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三网融合"产业改革价值取向为视角,阐述产业改革与价格效应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投资偏好的效率和路径依赖的强弱,剩余索取权的反应程度、不完全市场程度、投资参与人或产业主导权内耗程度等反映的价格效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联合产权,融合优质资源,完善产业政策的产业价值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