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言获得诺奖举国高兴和祝贺。但是很多人说,一个大作家,在颁奖发言中,讲话像是小学生的作文。我的什么,我的什么。但笔者认为,这就是莫言的高明之处,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辞藻,没有加工。更重要的是,他透露了自己打造莫言品牌的秘密。莫言为什么能获奖?在山大读书时,我的一个同室,言必称莫言。因为他就是高密人,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在我的眼里,他不应该学管理,而应该跟莫言一起搞创作。同时,我就在想,中国作家千千万,为什么张艺谋看上了莫言,执迷于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莫言获奖,而由获奖引发的价格反应,比获奖本身决不缺少噱头及可看性。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可以给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定价,当然也包括获奖后的莫言。首先,奖项本身就是个明码实价:800万瑞典克朗,亦即750万人民币,或者相当于北京城的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然后是有关莫言过去以及未来的作品、广告代言及一切衍生产品,据说近期价格总值在2500万元左右,长期则过亿不在话下。这还仅是归属莫言名下的财富价格,至于消费莫言借莫言效应生财敛财的林林  相似文献   

3.
孟岩峰  伊人 《中国市场》2012,(47):30-32
<正>莫言得奖,举国欢腾。别说诺贝尔奖会给出版业带来的商机有多久?其实商机远远超出文学出版业,自2012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7时在瑞典文学院揭晓后,围绕在莫言身边的出版商便喜逐颜开。从那一刻开始,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黎明的电话铃声就没有断过。10月11日,莫言获奖的当晚,莫言作品在国内唯一全版权签约商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陷入一片忙乱中。整个营销部门,甚至是董事长陈黎明本人都不断接到出版社和书商的电话。有要求  相似文献   

4.
凌兰芳 《浙商》2013,(1):23-23
事件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  相似文献   

5.
Fred 《市场周刊》2012,(12):57-59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莫言作为一名世界级的中国作家走上了文学的大舞台。从1980年中期开始.一批批年轻的中国作家,画家、电影制片人不再以政治意识形态为主题和题材.而是通过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形成“寻根文学”的潮流。莫言得益于所有这些进展,并坚持自己的审美原则,创造了一个奇异而又令人信服的虚构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6.
文化窗     
海岩:莫言获奖宣传传统文学严肃文学生存仍窘迫 莫言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目前仍是热门话题。日前,著名作家海岩、青年作家蒋方舟做客腾讯书院,对“后诺奖时代”的中国文学发展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海岩表示,文学边缘化多年,终于在这时得到前所未有的举国关注。希望借着莫青获奖,传统文学重新得到审视和尊重。但他同时表示,传统文学越来越小众,这与时代有关。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时代,文化是围绕消费而展开的。文学能不能够生存,能不能够被传播,能不能够受到尊重,儿乎唯一的标准就是商业标准,已经没有所谓的纯文化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何小钧 《商》2014,(18):58-58
在莫言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必不可少。莫言笔下的女性角色颇多,描述了20至21世纪生活在中国中下层的女性。莫言的作品中饱含了一种对女性的关怀和同情,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了这一阶层的女性,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文章对莫言以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描写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金花 《商》2012,(21):199-199
莫言的文学创作一直坚持着对人的关注,却不自觉的走进了人所生存的现实社会。《天堂蒜薹之歌》作为莫言早期作品,所呈现的现实关注,奠定了他的文学基调。本文试图探讨莫言在文本中针对"蒜薹事件"所显露的现实批判以及挖掘高马和金菊爱情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商》2015,(9)
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其文之所以获得成功,离不开翻译的功劳。莫言获奖之作的翻译者是葛浩文,其翻译避免不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影响,产生背离原作表意的现象。本文从批判的角度研究了《葛译莫言小说研究》一文,指明翻译的跨语言和文化的信息传递必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失落、扭曲与添加,由此带来的创造性叛逆会给原著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晓琳 《中国市场》2014,(52):215-216
《生死疲劳》是莫言写的一部小说,里面反映出人与土地的关系,《生死疲劳》这部作品颠覆了我们在传统观念、思想中对受压迫的劳苦大众与高高在上的地主身份的认定。本文通过对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的解读,在生死轮回中理解作者对土地的深情赞颂和依恋,以及对半个世纪围绕土地变迁的感叹。与此同时结合当今社会提出文学对法治的启发和构想,谈谈土地制度的改革和相关法规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龙百渡 《中国广告》2014,(11):23-25
正一家美丽的书店,就象一个神奇的魔咒。打开一本书就像中了魔法一样,你很快就可以融入其中,而在那些像超市一样的书店,却让你只想逃离。目前实体书店面临一种窘境,这种趋势就是很多人开始去网上购书、青睐电子阅读从而减少了与实体书店的接触,您在做设计的时候怎么样用更好的体验来挽留这些读者?龙百渡:按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书籍终会以电子化的形态呈现。但是无论电子化书籍怎样发展,人们都应该对纸质书籍更为重视,而且巴西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书店数  相似文献   

12.
倪轶容 《浙商》2011,(3):101-102
一说到温州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炒房”、“投机”、“炫富”这样一种高调的快钱掠夺者形象,而这,却恰恰是吴凯一直在努力与之划清界限的。  相似文献   

13.
《商》2012,(20):10
"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商》2012,(20):10-10
"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时代,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电子图书逐渐普及,实体书店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总体规模和营业收入均缩水严重。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趋普及,第三空间实体书店作为新型实体书店的发展方向,是主题文化与阅读推广的重要载体与阵地。未来,实体书店应形成以物质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以精神为引领的发展策略,从物质、服务和精神层面打造更具社会价值的“第三空间”,助力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与文化的传播。本文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实地调研的方式来分析实体书店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运用SWOT分析法并结合第三空间的理论对实体书店创新经营模式进行分析,以期深入基层助力全民阅读,为实体书店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是谁刺破了互联网泡沫?杀手是格林斯潘。他的一句“非理性繁荣”,让纳斯达克为互联网制造的神话瞬间破灭。当1月底,格林斯播卸任于他执掌了18年的美联储主席时,人们重新审视他的过失,终于客观地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当年互联网泡沭破灭的杀手不是格林斯潘,恰恰是互联网公司自己做了错事,同时还给人们造成错觉;二是时至今日互联网不再是新经济的化身,几乎所有.COM公司都转向为传统业务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经过虚假的繁荣和出乎意料又在意中的大萧条之后,电子商务正在回暖,“电子商务之道”也逐渐显现,众多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之所以举步维艰,是因力它们只是把互联网当作一种新工具来做原来的生意,仅仅把一家商店搬到网上成为“网上商店”——亚马逊书店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李红 《财经界(学术)》2013,(33):259-259,261
缋效管理是被国内外管理人士公认的提高企业业绩的重要路径。然而现实中有很多企业却难以实施到住.其根本原因在于,绩效沟通尚缺乏文化上的有效创新,致使其流于形式。本文在挖掘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绩效沟通的运行实际。提出中国的一些传统管理文化,比如“顺道”、“重人”、“人和”、“守信”、“法治”等文化元素.恰恰是实施绩效沟通的灵魂.创新绩效沟通的关键则在于管理文化的融入与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需求,需求决定消费,消费决定生产。可见,最根本的是文化。变革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必变革人的观念,而变革人们观念的钥匙恰恰蕴藏在文化之中。因此,文化能够决定经济形态。“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是未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对推销缺乏热忱,怀疑自己职业的伟大。对于热忱,很多营销著述只是单纯强调其重要,却很少分析人们为什么会有热忱或者怎样才能产生热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