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国购并中企业文化整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购并正成为我国企业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战略手段。早期日本及国内的若干案例表明跨国购并的绩效并不乐观,而文化间差异是导致跨国购并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根据购并公司文化包容性与购并双方业务相关性的不同匹配状况提出了四种企业文化整合策略,并提供相关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购并通常是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策略。在企业购并实践中,购并主旨定位偏差,购并战略模式选择不当,而导致购并失败或效益不佳的例子较多。企业购并的目标应着眼于提升企业的实力,主旨应落脚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购并动机决定企业购并后整合方式的选择和企业购并后的效果,因此,关注购并的动机非常重要。应该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出发,积极进行企业购并的战略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马勇 《商业文化》2004,(1):20-23
企业文化的作用体现在企业运营的每一个方面,尤其是在企业购并中,必然涉及两个或者多个企业之间的整合,购并的效率取决于整合的效果,这种整合是多层次的,传统理论大多侧重于经营、管理方面,忽视了文化整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岩 《商业时代》2006,(26):76-76,84
关于审计失败的原因,国内外的情况不尽相同。本文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对我国审计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着重讨论了我国审计失败的特殊原因。  相似文献   

5.
企业购并的伙伴选择是企业购并组建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合作伙伴选择失误会导致企业购并失败。本文认为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传统的伙伴选择方法已不足以应付今天的挑战,在分析了传统的伙伴选择方法的缺陷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型的伙伴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加入WTO以后,我国产业整合、升级对资金的需求日增。购并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工具,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存量资产重组和资源有效配置。纵观我国购并历程,购并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并存,购并成功的因素有法律、体制、技术、管理等方面,但“德隆破灭”的实质是复杂、脆弱而高风险的融资安排,2004年银监会发布风险提示,造成41亿的黑洞。可见,融资结构决策影响了购并的成败。本文研究了购并的融资结构政策现实选择的策略。一、融资结构政策类型及涵义购并融资结构政策是指购并决策中,购并企业据未来发展及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确定…  相似文献   

7.
荷兰天地集团跨国购并整合中国华宇物流集团已经快六年了,究竟是掌握了跨国购并整合之道的成功整合之舞,还是根本没有入道的失败整合之旅,一时难以明确回答。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研究和探索跨国购并的整合之道。在总结天地华宇跨国购并整合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中式"跨国购并整合的九大哲学思维和本土化整合成功之道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薛斌  于军 《中国市场》2001,(9):60-60
<正> 一、购并成本的含义 购并是收购与兼并两词的混合。所谓兼并,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按某种条件组成一企业的产权交易行为。而收购则是指一企业以某种条件取得另一企业的大部分产权,从而居于控制地位的交易行为。在这里,所谓“某种条件”,通常表现为现金、证券以及二者的组合。收购电可以被看成是广义兼并行为的一种。 二、我国对上市公司购并的主要方式 1.购买控股权 控股式兼并与收购,是指购并企业购买目标上市公司的股票,达到控股,实现购并目的、目标上市公司作为经济实体仍然存在,具  相似文献   

9.
胡锋 《大经贸》2003,(3):72-73
企业购并都是为了追求1+1>2的规摸效益,但是,事与愿违.英国《经济学家》曾对企业购并的低成功率做过生动的比喻,它说:"企业购并的成功率比好莱坞明星的婚姻成功率还要低".而根据A T卡尼咨询公司(ATKearny)的报告,3/4的购并案以失败而告终.美国《CFO》杂志对财富500强的调查结果也是令人吃惊的.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负商誉的经济性质要研究负商誉的经济性质,须从负商誉的产生原因人手。关于负商誉的产生原因,当前主要有下几种观点:1.负商誉是“整体购买的优惠”或“省事的代价”,即被购并方因急需资金而在企业资产一揽子售出时对售价打的折扣。2.负商誉的产生是“购并企业在与被购并企业业主进行购并谈判时以较高的谈判技巧将购并价格压低”所致。3.被购并企业“许多资产实际上不可能分开出售,如分开出售则其价值可能反而大为降低”。只得以低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格转让,由此形成负商誉。4“.在被购并企业出现连年亏损的情况下,为了将企…  相似文献   

11.
通常,人们归结一家公司失败的原因时.总是强调产品不能迎合市场.或者管理团队混乱.这两个确实都是重要的原因,但不是问题的全部.  相似文献   

12.
随 着企业购并活动的日益频繁 ,购并会计问题也愈来愈受到会计界的重视。目前 ,企业购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 ,即购受法和权益结合法。本文拟从购受法和权益结合法会计账务处理的比较出发 ,探讨购并会计账务处理的规范性问题。一、购受法和权益结合法的账务处理购受法 ,假定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取得其他企业的净资产的一项交易 ,与购买存货、机器设备等没有本质区别 ,而权益结合法的理论依据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经济资源的联合权益的结合 ,而不是一家企业购进另一家或几家企业的资产交易行为。下面以一实例分别说明购受法和权益结合法的账…  相似文献   

13.
罗宏 《农机市场》2001,(11):25-27
企业购并是企业取得外部经营资源,谋求对外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合资则是企业进入新经营领域的一种战略选择形式。企业购并或合资是一种很好的投资方式,但需要缜密的决策。对于大国型国有企业而言,如盲目进行资本运营,似“盲人骑瞎马”一般,一旦到了“夜半临深渊”的境地,失败也就在所难免。这样的购并或合资不仅不能成为财富,反而会成为包袱,不仅无益于增加企业效益,甚至连自己也会被拖垮。  相似文献   

14.
陈兵 《商业研究》2004,(20):15-17
资本运作是新时期媒介组织经营管理的一种战略手段,以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巨大的价值增值。研究媒介资本运作的内涵,分析媒介资本运作的四大原因,界定了我国媒介资本运作发展的五个阶段,及直接上市、买壳上市、合作经营、合资、购并和投资这六个重要途径,以期推动我国媒介资本运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负商誉在产权交易中存在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购并中,企业购买另一企业时支付的价款低于购入的可辩认资产公允价值时,该差额表现为负值,也就是所谓的"负商誉"。理论上,负商誉是不存在的。因为如果被购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大于购并企业的收购价格,被购并企业的所有者就会将净资产逐项出售,并不会像存在商誉(正商誉)那样将净资产整个或一揽子出售。但是,负商誉在企业购并尤其是国有企业购并实践中的确存在。本文试对国有企业购并过程中负商誉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企业和相关资产管理部门给予足够重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16.
公司购并战略在传统意义上一般可分为公司横向购并战略、公司纵向购并战略和公司混合购并战略3种,但这些战略在解释当今企业购并战略动机时往往十分乏力。本文试从企业购并目标战略、地区战略、购并行业战略、购并行动战略和购并人才战略等5个主要文面,对当今企业购并战略特点进行层次、多方位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由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带动的跨地区、跨行业购并潮正在形成。这既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战略变化的反映,也是未来我国政治经济格局产生变化的因素之一。企业跨地区购并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的结果,也是我国市场供给能力增长快于市场需求扩大和企业经营战略等因素的必然结果。我国在进行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购并时,既要大胆推进,又要谨慎对待,同时要注重购并企业中的文化重塑,并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试论企业购并风险的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相和 《商业研究》2006,(13):75-78
公司购并业已成为继对企业“放权让利”和“承包经营”之后企业改革的“第三次浪潮”,它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高度风险型的战略性对外投资,应用得好,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又能够加速资本集中,使企业日趋大型化、多元化和国际化。但如果购并不规范的话,轻则会给企业带来风险,重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正确认识购并风险,分析其产生原因并且合理规避购并风险已成为规范公司购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罗金生 《财贸经济》2000,(10):27-31
本文对中西方银行业的购并动因进行了一系的分析,指出,西方银行业购并的主要动机是竞争的压力和对利润的追逐,也不排除化解危机性的行政动机。中国银行业购并的主要原因为以政府主导化解危机性动机为主,逐步向市场主导型过渡,并提出了一些中国银行业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0.
王晨  宏伟 《商界名家》2003,(6):20-22
2003年,对于全球医药行业来说,美国辉瑞公司最新上演的购并“大片”也许仅仅是一连串新的大公司购并重组好戏的序幕,下一出“大片”的主角或许就是还未完全度过重组整合期的葛兰素史克。而与处于重组激荡之中的世界医药巨头相比,中国医药行业近来似乎显得相对平静,但事实上,一股全面扫荡中国医药行业的重组购并潮正在暗自酝酿之中,随时可能喷涌而出。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这股重组浪潮将涉及各个医药领域,其中医药商业和化学原料药两大市场将成为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