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企动态     
《中国外资》2004,(10):72-72
<正> 可口可乐1亿惠州建新厂 广东太古可口可乐有限公司将投资超过1个亿在惠州建一个新的灌瓶厂。据了解,该厂今后多期生产的总投资额将超过1亿元人民币。投产后,该厂产品辐射区域包括深圳、粤东、惠州等重要市场,将有效减轻太古可口可乐广州工厂的生产压力。同时新建新厂也与可口可乐往二、三线城市发展的策略相吻合。早在前年的财富论坛上,可口可乐的总裁就曾向媒体公开表示,要大力拓展中国的农村市场。因为“在城市里,可口可乐已经做得很好了,但在中国农村的小商店里,并不是都有可口可乐”。  相似文献   

2.
可口可乐是美国人制作出来的一种碳酸饮料,它不含酒精,味甜可口。自生产出来之后,可口可乐就被美国人称之为“美国之梦”,深受市场欢迎,并且几十年犹雄踞世界饮料市场,长盛不衰。可是,又有谁知道.可口可乐竟是孕育在“错误”的胎盘里生产出来的宁馨儿。  相似文献   

3.
马健 《金融博览》2006,(7):60-61
可口可乐瓶罐收藏热初见端倪“买椟还珠”的寓言可谓是家喻户晓,在收藏界里也流传着这样的投资方式。确实有这样一群收藏爱好者,他们购买可口可乐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享用饮料本身,而是为了收集可口可乐瓶罐。尽管中国的可口可乐瓶罐收藏刚刚兴起,并且仍然少有人知,但在可口可  相似文献   

4.
孟凡娇 《金卡工程》2009,13(11):170-171
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表示,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未通过反垄断调查因为收购会影响或限制竞争,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健康发展。至此可口可乐并购计划流产,汇源公司董事长朱新礼也“嫁女未成”。此案虽经商务部的决定而一锤定音,但是,其引起的各方争议却为平息,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本文试着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为出发点,拨开重重“迷雾”,主要探讨一下对反垄断审查中申报标准和审查标准中相关市场界定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百事可乐都难以撼动可口可乐的铁壁江山,直到19世纪60年代,百事可乐宣称自己是“年轻一代的选择”,逐渐威逼到可口可乐的地位。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正确的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6.
“可口可乐”公司的老板夸下海口哪怕公司一夜间化为灰烬,第二天各大银行仍会主动上门来贷款。因为该公司拥有几百亿美元的无形资产。美国著名饮料“可口可乐”百年畅销不衰稳坐世界饮料市场霸主之位。其秘密武器是什么?该公司之所以能稳操胜券,就在于其手中有三项强  相似文献   

7.
吴秀波 《国际融资》2008,87(1):56-60
2007年11月20日,《中国财经报》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助理阙波在“第三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表示,上交所已经考虑引入诸如汇丰、可口可乐、西门子等在中国发展较好的大型跨国公司到上海上市,以进一步巩固蓝筹股市场的地位,有关部门正在就此进行市场研究,相信不久就会破题。 从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中国股市IPO的大门迟早都会向外资企业打开。作为上交所来说,由于其主板市场的蓝筹股市场定位,为了做大做强蓝筹股市场,进一步增强上交所的竞争力,考虑引入诸如汇丰、可口可乐、西门子等在中国发展较好的大型跨国公司到上海上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尽管如此,在现阶段或今后一个时期内,安排外商独资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仍旧存在众多争议,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复旦大学金融专家谢百三教授。谢百三教授认为,现阶段大规模外商独资企业上市的条件仍不成熟。  相似文献   

8.
在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两家公司的名称合有“可口可乐”这四个字:排245名的可口可乐公司、404名的可口可乐企业公司,总部都在亚特兰大。可口可乐公司2010年营收351亿美元,利润118亿美元,营业额排第255,利润排第32;可口可乐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可口可乐瓶装业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资》2009,(6):3-3
商务部3月18日表示,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未通过反垄断调查,因为收购会影响或限制竞争,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健康发展。 商务部具体阐述了未通过审查的三个原因:第一,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有能力把其在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行业。第二,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对果汁市场的控制力会明显增强.使其它企业没有能力再进入这个市场。  相似文献   

10.
蒋茂森 《新理财》2005,(9):60-61
20世纪80午代初,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双方一致认为,可乐市场已经足够成熟,唯一能做的就是围绕着保卫各自的市场份额和侵蚀对方领地而展开不惜一切代价的争斗。在这场似乎命定“零和”的博弈中,透过大幅广告和竞相削价的硝烟,我们仿佛看到了多年后中国彩电市场对这一幕惊人的重现。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消费者的心目中,跨国公司向来以“质优价高”的形象出现。然而,近两年来,神州大地上刮起了一阵阵“降价风潮”,而引领其中的居然是众多驰名中外的跨国公司。可口可乐的“一元可乐”活动,麦当劳的“不过5元”活动,惠普的“灵动商务”计划,IBM的“腾越计划”,SAP的“灯塔计划”……虽然各家公司降价的策略各有不同,然而,无一例外的是活动的主攻方  相似文献   

12.
日前,可口可乐公司公布第二季度年报,公司第二季度利润下降4%。可口可乐二季度营收下降3%,至127.5亿美元,低于接受FactSet调查的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29.5亿美元。每股收益63美分,符合分析师此前的预期。二季度可口可乐的全球销量仅小幅上升1%,主要得益于越南和印尼等新兴市场销量的增长,但最重要的北美市场销量下降1%,欧洲销量下降4%。包括非洲、中东与俄罗斯在内的地区销量增长9%;亚洲销量增长2%,其中中国  相似文献   

13.
吴明中 《理财》2006,(11):33-33
一瓶红色的易拉罐,加上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似乎一夜之间就红遍了大江南北。从2002年销售1.8亿元到2005年销售30亿元,这一源自岭南的凉茶饮料,实现了质的跨越。包括王老吉在内的广东凉茶,2006年预计销量可达400万吨,而2006年可口可乐在中国内地的预计销量是317万吨。因此,在中国内地,凉茶市场份额首次有望超过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4.
张艳东 《金融博览》2013,(18):80-82
佛教宣扬和谐,在陈鸿道的企业中更是处处体现出这一思想。说起中国凉茶,加多宝与王老吉旷日持久的品牌之争赚足了大家的眼球,也让这个有望成为“中国的可口可乐”的饮料平添了许多变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并购案—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为例,通过对资本市场中并购参与双方、水平竞争对手和上游公司的财富效应的分析探讨横向并购的动因理论。本文研究发现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支持了"效率理论"而非"市场势力理论"。市场预期可口可乐和汇源果汁的并购会产生协同效应,而非共谋行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会引发下游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汇源果汁希望通过出售股权实现业务重心上移,也会加剧上游市场的竞争。效率理论实现路径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出可口可乐与汇源果汁存在着管理、经营和财务等多种形式的协同效应,预期的协同效应是可口可乐高价收购汇源果汁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6.
奥运资讯     
奥运赞助商保护臭氧层10月11日,北京奥组委与大众中国、可口可乐、麦当劳、海尔公司交流,强调关于保护臭氧层工作的原则。大众中国承诺赛时赞助用车至少等同或高于目前使用的R-134a冷媒标准;可口可乐承诺在赛时提供的近4000台饮料制冷设备不  相似文献   

17.
<正>穆泰康6月23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出席了可口可乐在中国的第37家装瓶公司的开业仪式。这家由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独资新建的装瓶厂——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江西)有限公司位于南昌郊区的小蓝经济开发区,工厂占地面积14.7万平方米,一期投资1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8.
10月16日,可口可乐装瓶商业生产(武汉)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这也是可口可乐迄今为止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生产设备全球最先进的不含气饮料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可口可乐在华最大的生产基地。至此,可口可乐不含气饮料生产辐射全国的布局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上连续赞助奥运会时间最长的跨国公司,可口可乐屡战屡胜的秘诀是什么?"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是可口可乐中国的巨大商业机会",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公共事务及传讯副总监翟嵋告诉《中国投资》记者。  相似文献   

20.
<正> 企业不善于做广告,无异于在黑暗中抛媚眼! 当热点事件与政治、国家、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宁愿放弃自身广而告之的机会。这一现象实际上反映出,跨国企业在“利”“义”之间的一种理性抉择!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伍德拉夫有句名言:“可口可乐99.1%是碳酸、糖浆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