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收益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群宇 《会计之友》2008,(2):103-10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反映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重新定位了财务报告目标、转变了收益计量的观念、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提出的新理念,指出我国已经具备了实行全面收益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全面收益观发展动态及其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全面收益概念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从更广阔的意义上关注收益信息的披露。适应全面收益观对财务业绩报告进行改革是国际趋势,我国新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反映出了全面收益观的应用,引入了利得和损失概念,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并对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全面收益理念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玉  周丹 《会计之友》2008,(29):35-37
本文分析了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提出的新理念,指出我国已经具备了实行全面收益的理论基础,阐述了我国存报告全面收益方面取得的进步,并就其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全面收益问题对于我国会计理论界而言并不是全新的课题,但由于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全面收益理论自身的不断完善,尤其是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颁布,为全面收益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面收益问题对于我国会计理论界而言并不是全新的课题,但由于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全面收益理论自身的不断完善,尤其是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颁布,为全面收益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全面收益观的基本原理(一)全面收益观的涵义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原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要素》中首次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提出现今利润表在报告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列示了收益及全面收益表的格式及内容,阐述收益及全面收益表的编制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优越性和缺陷.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反映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本文阐述了全面收益观的相关概念,将全面收益与传统会计收益进行比较,分析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提出现今利润表在报告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列示了收益及全面收益表的格式及内容,阐述收益及全面收益表的编制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优越性和缺陷。  相似文献   

11.
收益是财务会计的核心概念之一,会计理论的重心.近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不断变化,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报告全面收益的会计环境日益成熟.本文分析了我国的会计环境,并为我国全面收益报告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全面收益会计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素质的提高,报告全面收益在我国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收益确定的特点,指出收益不实是我国企业收益报告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在分析了我国报告全面收益意义的基础上,对建立我国全面收益报告进行了思考。本文研究全面收益会计在我国的适用性,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财务报表体系的改进,引起人们对业绩报告改革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15.
<正>一、全面收益的涵义及特点(一)全面收益的涵义会计收益,通常是指来自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额。会计收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的假设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变得日益复杂,企业所处的环境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收益表内容不全面、报告不及时、存在收益操纵的可能性等局限性,使业界对改革传统收益表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从全面收益报告的国际研究现状出发,讨论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全面收益的涵义入手,介绍了国外全面收益报告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在决策有用观的确定及公允价值的适度运用等条件下,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已具有可行性,并指出了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最后,论述在全面收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实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中美收益概念看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美收益概念及其会计处理的差异(一)中美收益概念的差异。我国会计界将会计要素归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企业会计制度》将利润定义为: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论财务会计概念》第三辑中阐述了十项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业主分配、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和利益,并将全面收益定义为:是企业报告期内除业主以外的交易以及其他事项或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FASB将全面收益分为两个部分:净利润和其…  相似文献   

19.
一、全面收益观在我国推行的意义 (一)全面收益有利于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全面收益被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定义为,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所有者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的变动,这包括这一期间内除所有者投资和分派股息外一切权益上的变动。因此,全面收益既能反映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净利润,也能反映以多种计量属性计价的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使收益报告的内容更丰富,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信息更加广泛和真实,从而满足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