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侯灵 《魅力中国》2011,(2):288-288
日本在二战中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战后从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这个民族的残忍与坚韧发人深省。武士道被称为“大和魂”,武士道思想对日本社会影响深远。本文就武士道思想来源进行了粗略探讨。孔子的教诲是武士道最丰富的渊源,武士道思想对儒教进行了异化;自镰仓朝代起,“武士好禅”成为社会潮流,禅宗“生死如一”的思想为武士提出“死的觉悟”,这对日本武士剖腹自杀的独特死亡方式产生影响;神道教是日本的传统宗教,日本天皇万世一系,为天皇效命的思想与武士道思想结合产生了军国主义。  相似文献   

2.
被称为日本文学创作鬼才的三岛由纪夫,以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和大胆开放的性描写而著称.同性恋、 乱伦和异性之恋是其作品中备受关注且最为核心的主题,特别是同性之恋.性之错乱,肉之迷狂是三岛小说独特文化形成的渊源,背德恋情背后的野性呼吼是三岛笔下社会与时代压力下的野性狂奔,灵与肉的交媾是三岛情欲文化中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一)深厚的历史渊源,使军国主义复活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1.长期的军国主义的传统,是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思想基础 从镰仓幕府到德川幕府,由将军掌握实权的层层武士制度,统治日本长达六七百年.宣扬武士道的武家统治,使军国主义思想在日本根深蒂固."武士道"的实质是一种"奴道",是封建制度下面的食禄报恩主义."武士道"的"轻生观"、"重然诺"、"尚意气",是为日本社会所赞美的,以为是道德的极致,人生的真意,宇宙的大法.日本人赞美的武士道精华,一是"仇讨"即复仇,二是"切腹"自杀,是由日本宗法社会的神权迷信而来.  相似文献   

4.
刘智 《中国经贸》2014,(15):85-85
企业文化是企业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可以起到凝聚人心、激发士气的作用。日本企业大多都是在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下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如何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武士道是在日本吸收东方、特别是中国优秀文化,并使之日本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对于日本企业和日本经济的崛起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武士道精神 培养情感的武士道精神。在培养审美意识以及日本人情感时,需借助一定的精神力量。所谓逻辑,用数学语言来说,就如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矢量,如果不标出座标轴,就不知道处于什么位置。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个座标轴就是人的行为准则、价值基准的精神模式,即通常所说的道德。20年以前,我就一直在想,应该让培养情感模式的“武士道精神”复活。  相似文献   

6.
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除了政治、经济因素外,还有文化上的因素。日本文化中的岛国情结、耻感文化心态;神道理论、武士道精神等方面,在日本近代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文化上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赵洋 《中国报道》2015,(4):82-84
代代相传的中小企业群,能够把产业制造经验不断积累和完善,造就了日本制造业的高端品质。能工巧匠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匠人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质量的"日本制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即便是电饭锅和马桶盖这样不起眼的产品,也可以从中看出日本历史上的匠人传统和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制造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发展,在九世纪出现了应对战斗的武士团体,在为统治者效命的同时也就出现了武士们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守则,武士道应运而生.与此同时,茶叶也在同一时期传入日本,并于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和相对稳定的江户时期形成了完善的茶道技艺与思想并被掌权者所推崇.武士道与茶道始终保持着追寻生命意义的并行轨迹,最终通过提高精神境界达到一种思想领域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9.
周周 《中国西部》2013,(28):108-113
不言再见 日本从来不缺艺术大师,电影界有教父式人物小津安二郎、黑泽明,新一代领军人物有岩井俊二;文学界有紫式部、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司马辽太郎、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音乐界有宗次郎、姬神、久石让.那么动漫界,宫崎骏一定名列其中. 或许是《起风了》已经耗尽了宫崎骏这样一位动漫天才的所有才思,或许是宫崎骏在《起风了》里暂时迷失了方向,最终也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宫崎骏说:自己感觉已经筋疲力尽,这次的隐退是真的引退了.  相似文献   

10.
透过日本文化看日本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日本有两千年的交往历史,但在对日本的认识上还存在着盲点。崇拜强者文化、等级制度文化、武士道文化影响着日本,使之形成了恃强凌弱的外交、军国主义的外交。  相似文献   

11.
日本新潮出版社2005年11月推出的御茶水女子大学教授藤原正彦的新著《国家的品格》,出版不久即成为风靡日本的畅销书。作者提出要日本式的美丽情感不要欧美式的虚伪逻辑、要学好国语不要从小学英语、要武士道精神不要民主主义等鲜明主张,被日本舆论称之为“划时代的日本论”。  相似文献   

12.
有岛武郎是一个大正文坛上独具特色的白桦派作家,他的作品最先引起鲁迅的注意,早自“五·四”前后始就逐步介绍过来。但是,由于客观上的种种原因,国内对有岛文学本质之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还停滞在朦胧的表层。有岛文学著名研究家小坂晋教授曾对笔者说:“要理解有岛文学,首先必须领会他的长篇随笔《爱是恣意夺取的》之真意。”诚然,一个著名作家,他首先应当是独有见地的思想家,思想与作品是支配和被支配、反映和被反映的主客体关系。可见,为更客观地辨析有岛文学的底蕴,我们大有必要发掘一下集有岛作家生涯中思想之大成的  相似文献   

13.
岱山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特征鲜明的民间海神信仰,对已往和现今当地民众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岱山岛海神信仰发展和演变历史轨迹的考察,挖掘研究其深刻内涵,继承和发扬其积极向上健康的内容和形式。从对个人、群体、社会的积极影响三个维度分析,阐述海神信仰对个人的精神寄托心理调节价值功能,对群体的整合维系价值功能,对社会的传承思想和教化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的文学关系渊源久远。千余年来,大致可以看出三段明显的变化来。以日本文学而言,明治中期可以看作分水岭。之前的一个较长时期,主要是接受中国文学的影响,影响非常深广;之后将及一个世纪,日本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开始产生影响。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国文学之间互为影响。这一段关系,又有两种情况:六十年代以前,似乎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较为显著;七十年代以后,日本文学在中国的影响为突出。这种变换,是和两国千余年来所处的复杂的历史环境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以恢复三代两汉儒家正统思想为核心、以破除骈文诸多流弊为基本指向的一场文学革新运动,其目的就是弘扬"文道合一"的儒家散文,以彰显散文的社会功能.从文学原创的视角阐释韩愈的<答李翊书>,则可见他所倡导的文学原创精神.对其原创精神的理解与探讨,不仅有利于对韩愈文学创新思想的进一步审视,而且也有利于今天对文学原创思想的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16.
1941年12月8日,日本空军轰炸珍珠港,日美战争正式爆发。时隔不过40年,日本又在80年代燃起了烧向美国的“战火”。但是,日本在这场经济战争中出动的已不是具有武士道精神的皇军,而是精明的企业家、推销商和证券经纪人,用于作战的武器也不再是轰炸机、攻击舰,而是漂亮的丰田汽车、先进的松下电器以及全世界目前最坚挺的日元货币等等。在  相似文献   

17.
崔迪 《魅力中国》2014,(16):73-73
日本文学作为一支流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血脉,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被富于变化的大自然深深浸润,以真实为基础。受佛教影响遥渐生成了“哀”的特殊品格,继而呈现出物衷的美学特征。同幽玄的空寂、风雅的闲寂三者融为一体.体现出一种独创的日本古典芙学精神。川端康成这住站在樱花下迎风歌吟的老者.在一片心灵远景中芬芳了那颗属于日本的古典之心,并最终承担起“架设东方与西方精神桥梁”的重任。无论是《雪国》哀歌。还是《古都》幻梦。都表现着川端对日本古典美学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文试图通过对《古都》的解读。展现川端对日本文学中自然之美、物袁之叹、无常之空等审美精神的继承。  相似文献   

18.
彭辉 《中国西部》2009,(2X):120-120
<正>所谓的武士道,所谓"忠"之道,我们是有过的,对武士道的发挥我们则独缺。为何"忠"的发源地,反倒不如区区一隅之地?梁启超救亡图存的时代实在很会跟他们开玩笑。先是甲午海战让日本羞辱;紧接着是满族亲贵一面大骂李鸿章卖国贼,一面欢迎他去卖国,卖国完毕好再骂他;铺陈了很久的变法被一个老妇人给  相似文献   

19.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其文学著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纵览雨果六十余年的生命历程和所写著作, 他留给人们的是人道主义思想的理性光辉. 本论文就雨果的三部著作《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及《九三年》 展开深入的研究, 剖析其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 肯定雨果对人道主义思想文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李桂玲 《魅力中国》2011,(17):202-202
《怪谈》是日本民间神怪故事的集大成者,在这部小说中取材于日本民间传说的作品占很大的数量,这些作品大量运用了怪诞的表现手法,曲折委婉地反映现实,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怪诞手法来表现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及反映现实,既是无奈的选择,也是小泉八云的一大创新,它使《怪谈》具有更高的思想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