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成为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国际关系英国学派提供了一种诠释中国与现代国际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国际社会"、"国际规范"、"文明标准"以及"新文明标准"等几个核心概念构成了这一框架的主要内容和话语体系。作者在仔细辨析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英国学派在理解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上的基本观点和独特视角以及在这种分析框架之下所打上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同时,对这一框架的阐述,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西方国家普遍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崛起现象所抱有的焦虑心态。中国作为一个非西方国家以及现代国际社会的后来者,在参与国际社会的过程中,始终面对一个如何处理与西方主导的现代国际社会关系的问题,即中国如何对待主要由西方制定、修订和解释的国际规范以及如何适应与应对国际规范从"文明标准"到"新文明标准"的变迁过程。处理好这样一个过程直接关乎中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2.
法律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法律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可以借鉴其他法律文化中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但是不能全盘照搬;更要反对把西方法律文化等同于法制文明的错误观点;要立足于本土法律文化,吸收其他法律文化的合理内核,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社会从主流文化向多元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激进的社会思潮引发教育社会学者对教育功能的重新思考,西方"新"教育社会学应运而生。一方面是对传统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及路径的突破,另一方面以知识社会学、文化再生产、社会抵抗等理论为依据,批判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新"教育社会学及其发展历程是对西方教育发展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晚清之际,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的开明士大夫开始觉醒。他们一方面固守传统文化,一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试图在中西文明中找到契合点,以延续几千年来的传统社会秩序。从"经世致用"到"师夷长技以制夷",既是受外部环境刺激的结果,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本位文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是在不断吸收中原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波斯文明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古代维吾尔人以极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维吾尔文化,《福乐智慧》 作为维吾尔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开放发展理念,集中体现在喀喇汗王朝思想文化的开放性和社会风尚的开放性等方面.深入研究《福乐智慧》 中蕴含的开放发展理念,对新疆"去极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实现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走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发展之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叙述了"四大范式"的界定与"文化政治"图景的相关性,解析了现代化与西方化、普世文明与全球文明。认为重温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在中美贸易战日趋白热化、国际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有利于加深对社会历史文明观点和国际政治秩序背景、现实的了解与思考,有利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了解。充分发挥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维护国际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生态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艳 《理论观察》2008,(6):53-56
我国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对人类文化发展提出生态文化的建设要求,且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止匕,我国未来及今后长期一段时间内应注重生态文化的构建,以马克思的生态观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文化思想,同时应吸收现代西方生态文化的积极成果,进行整合与创新,从而建设社会主义自己的崭新的生态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式微折射了后西方时代的来临,也将中国国际关系理论问题推上了历史的前台。然而,直至今日尚不存在系统、完善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这一问题本质上涉及中国的理论自信与理论自觉大背景,因此不仅要从学科建设等硬环境中探寻对策,更要从中式文化传统中追溯求解。一方面,中华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学习型文化、多样性文化,加之中国现代化的路径依赖特征,阻碍了中国产生西式的国际关系理论;另一方面,中华文化的天下主义、道德理想主义以及和谐理念等均超越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内核。随着中国崛起从器物、制度层面向精神层面推进,中国有望通过塑造"全球中国"身份,以中国梦实现世界梦,构建起超越西方自身的理论体系。在西方世界危机重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面临深刻自我反思的今日,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梦正在开启。其内涵是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其路径是复兴中华原生文明,包容西方文明,引领人类文明创新。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发展中所产生的新的结构性矛盾,推动着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一带一路"工程的实施,既是对政治经济学的物质批判,也是文化的批判。在保证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平稳发展中,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心由物质层面转向文化层面,由生产关系转向社会关系。改变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微观化趋势。在带动东西方物质和文化的交融中,实现理念的超越和思维的转型。把中华文化的科学性带入发展过程,以公利公益性文明意识弥补功利主义文化之不足。  相似文献   

10.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中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强调自由放任理论与政策的经济学思潮。该思想在国家干预主义盛行的"凯恩斯时代"受到冷落,在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涨"时得到兴盛,成为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在全世界不断扩张。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中曾根政权展开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小说内容的分析,研究明治时期西方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全面西化,快速的工业化发展和文化的渗入使日本人民找不到自己定位,日本社会掀起了盲目西化的热潮中,而夏目漱石作为世界文学家的领军人说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学习是可以的,但不是盲目跟从,要在大方向中找到自我.  相似文献   

12.
嵇汝广  张达  曾智 《东北之窗》2011,(18):82-83
一个城市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这个城市所独有的城市文化。北京的与众不同在于它所拥有元朝以来700多年凝聚的中国文化之大成;上海的别样在于160多年来吸收西方文明与传统江浙文明碰撞而形成的海派文化;香港的魅力则在于它的包容,它不仅拥有英国文化的精髓,也坚守着闽粤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近现代城市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虽然从街道房屋的建设到法律制度的制定都表现出了与西方国家相近的形态,但是从根本上说中国内在的文化并没有因此而西方化,西方文化也并没有被中国文化同化吸收,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两者不断地摩擦导致中国城市化阻力增强矛盾增多。因此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建立"中国模式"下的城市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社会,古今中外各种文化因素相互激荡、相互交融。传统的文化模式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出现了不和谐的文化现象。为了应对现代化,特别是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挑战,必须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和吸纳西方优秀文明的过程中,实现中国文化的创新和转型。构建一种多因素协调、多层次互动、弹性的兼容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在其产生后的两千年问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了作为“两希”文化后继者的西方文明,又随着西方文明的扩张而参与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这一伟大宗教的历史背景包含了社会、文化以及宗教和哲学等多项维度。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文明系统应当包括制度文明 文化,也称为社会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全部成果(积极的和消极的)"①.社会文化有着器物层、制度层、观念层之分,分别称之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而文明是标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进步状态和先进成果的基本范畴,因而文明比文化的层次要高.文明"一般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②.文明时代(区别于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中,文明与文化的三个基本方面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西方在形式上对自己的民族学理论进行了修改,将新独立的国家变为贸易伙伴,通过不平等贸易交往,使他们接受西方文化、宗教和价值观,在政治经济上对他们实行间接控制。新殖民者表面上不再露骨地高谈"欧洲文明中心论"和"欧洲文明优于一切"的调子。形势变了,理论的手段也变了,但目的没有变。  相似文献   

18.
常修泽 《产权导刊》2012,(11):22-24
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在转轨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些是与世界其他转轨国家共同的,有些是其他转轨国家所没有的,还有一些是带有世界关联性的。基于此,作者以老子《道德经》中的"知常容,容乃公"思想为根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提出并论证了"包容性体制创新"的理论观点。"包容性体制创新"这一新命题,涉及的是制度经济学领域的相关问题。实质是在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胸怀寻求公平正义,通过构建更大范围和更高境界的制度治理框架,来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转轨国家的制度创新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按照"包容性体制创新"的思想,本文提出构建三个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一,整合各种改革力量,在"市场化和社会公平双线均衡"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改革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二,包容两岸和平发展力量,在理性务实的基础上,构建两岸共同聚兴中华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三,吸收西方和东方文明的精华,在多元文明交融的基础上,构建当代"新普世文明"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包容性体制创新"需逐步实施,其中第一个"大屋顶"的实施,重在建立四个制度支柱(:1)产权体制创新:包容"国有"与"民营"(;2)分配体制创新:包容"国富"与"民富"(;3)可持续发展体制创新:包容"天"、"地"与"人"(;4)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包容"民生"与"民主"。在实施过程中,注意防止"权贵"和"民粹"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9.
<正>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地中海文明犹如苍穹中的恒星般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它的回顾与向往。它像一颗绚烂的宝石镶嵌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地中海沿岸多种文明,被称为"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意大利,地中海沿岸的重要国家之一,是地中海多种文明的汇集地,更是欧洲文化的摇篮。此次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诚信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人伦诚信",西方诚信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契约诚信".我们在吸取西方法律文化中契约诚信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中西方诚信文化的互动整合,建立一种以法律制度为保障的现代社会诚信文化体系,将有助于人们提高对诚信的信仰,有助于克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现象,从而切实解决好我们面临的诚信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