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近年来,伴随“互联网+”、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业态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创业,和传统用工模式相比,新业态用工表现出一些新特点、新问题。与此同时,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数字经济是由互联网、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驱动的经济形态,以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等新型生产和商业形态为特征,对于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而言意义重大。在劳动者保护问题上,数字经济使劳动合同关系与劳务合同关系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共享用工等新就业形态的工作模式,使得此前劳动法所适用的劳动关系认定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  相似文献   

3.
陈圣南 《河北企业》2024,(2):146-14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超龄劳动者就业现象也已经愈发普遍。但我国现有法律并没有对这类群体的就业行为进行专门法律规制,也没有明确将该类群体就业行为纳入《劳动法》保护的范围,因此对该类用工关系能否适用《劳动法》争议不断。对于超龄劳动者用工关系的认定,将直接影响着这类群体能否得法律保护。从超龄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出发,理论上对二者之间的用工关系有许多不同观点,比如劳动关系说、劳务关系说以及特殊劳动关系说等观点,且实践中的相关司法判例也是各持己方观点,在充分说理后给出不同的判决,由此可见,对于这类用工关系的认定存在着很多争议。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诞生了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从业人员。为保障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的权益,2021年7月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为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提供了制度支持。但要使这些制度落地,还需要明确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方面达成共识,从而用这些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现实中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时代》2010,(7):102-103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建立的劳动关系的书面法律凭证。劳动合同也是稳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强化劳动管理、劳动者保障自身权益、处理劳动争议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一些新型的争议在处理中时常面临着劳动保障法律空白的尴尬,特别是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认定问题已经成为劳动争议、工伤认定的棘手问题。因此,研究和处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已是刻不容缓。一、劳动关系《劳动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根据该条规定,只有劳动关系才受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具有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的出台与实施,对规范我国劳动用工关系、保护劳动者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等奠定了重要基础。但笔者认为,目前有一种非主流的劳动用工关系——雇佣关系非常普遍,对其中受雇人权益保护问题,尤其需要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平台经济从2011年的萌芽状态到如今对包括正餐、蔬菜水果、鲜花蛋糕在内的几乎各个日常生活产生的全覆盖,一方面符合我们所追求的高效便捷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大量的就业。以美团为例,2019年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总数为398.7万人。然而绝大多数网约工以非正规就业的方式提供网约服务,表现在他们和网约平台之间未签订劳动合同、平台未为其未缴纳五险一金以及不能获得最低工资的保障等方面。因此在网约工劳动关系认定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引入三元框架来规范网约劳动用工,从而在顺应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网约劳动者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9.
关于就业问题在我国目前学界已有诸多研究,但对于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多归因于“供给方”,即我们的教育机制、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求职者的自身能力和就业观念等,而较少从“需求方”——企业的角度去思考。2008年1月1日《就业促进法》实施后,其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三位一体,从就业角度出发规范和约束了企业的用工行为。作为人才市场的主要主体之一,企业该为就业问题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出现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各种新型用工模式出现、受不同法律关系调整的劳动关系所受到保障和待遇的差距拉大、现阶段各种劳动纠纷大量增加等现象出发,论述制定我国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关系确认标准,明确劳动法律的适用范围必要性,立足于今日劳动法律制度的思考和设计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近年来,网约车司机的劳动权益保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维护网约车司机的劳动权益,不仅有助于网约车司机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网约车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1995年实施《劳动法》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也保障了劳动者的正常权益,因为未精确地定位劳动法的真实秩序价值,所以该法没有真正地促进劳动关系的调整,进而影响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宁。鉴于此,本文初步分析了劳动法的秩序价值和其实现渠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劳动立法未明确退休返聘关系的法律性质,各地对此规定不一,司法实践中退休返聘关系往往被视为民事雇佣关系加以调整,不能适用劳动法,导致退休返聘者权益保障的缺失。本文认为,我国法律应明确承认退休返聘人员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并通过专门立法保障其平等的劳动权利。  相似文献   

14.
劳动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正式建立。对于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分配用工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劳动用工情况多样化,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一些新型的劳动关系,如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工等等,在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本文正是通过分析新劳动法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94年7月5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是我国亿万劳动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和劳动保障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0年来的实践证明,《劳动法》的贯彻实施,有力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推动了我国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坚持民生为本,依法促进劳动者就业就业是人的生存之本,实现平等就业是劳动者依据《劳动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党中央、国务院从亿万人民  相似文献   

16.
劳务派遣是指依法设立的劳动力派遣机构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依据与接受派遣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接受派遣的单位工作。劳务派遣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劳务派遣在我国已经非常普遍地存在,而且发展极为迅猛,它对于满足用人单位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劳务用工需求有着极大的优越性。但是,《劳动法》没能很好解决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致使一些企业钻了法律空子,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了严重侵犯。那么,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新近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务派遣作了哪些明确规定,企业应该怎样应对呢?本期我们邀请了劳动法专家、长期致力于劳动法律实务与研究的阎付克律师给大家就如何明确劳务派遣三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处理三方关系的争议问题提供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劳务派遣是指依法设立的劳动力派遣机构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依据与接受派遣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接受派遣的单位工作。劳务派遣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劳务派遣在我国已经非常普遍地存在,而且发展极为迅猛,它对于满足用人单位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劳务用工需求有着极大的优越性。但是,《劳动法》没能很好解决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致使一些企业钻了法律空子,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了严重侵犯。那么,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新近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务派遣作了哪些明确规定,企业应该怎样应对呢?本期我们邀请了劳动法专家、长期致力于劳动法律实务与研究的阎付克律师给大家就如何明确劳务派遣三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处理三方关系的争议问题提供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劳务派遣是指依法设立的劳动力派遣机构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依据与接受派遣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接受派遣的单位工作。劳务派遣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劳务派遣在我国已经非常普遍地存在,而且发展极为迅猛,它对于满足用人单位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劳务用工需求有着极大的优越性。但是,《劳动法》没能很好解决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致使一些企业钻了法律空子,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了严重侵犯。那么,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新近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务派遣作了哪些明确规定,企业应该怎样应对呢?本期我们邀请了劳动法专家、长期致力于劳动法律实务与研究的阎付克律师给大家就如何明确劳务派遣三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处理三方关系的争议问题提供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阎付克 《人力资源》2007,(20):74-75
劳务派遣是指依法设立的劳动力派遣机构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依据与接受派遣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接受派遣的单位工作。劳务派遣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劳务派遣在我国已经非常普遍地存在,而且发展极为迅猛,它对于满足用人单位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劳务用工需求有着极大的优越性。但是,《劳动法》没能很好解决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致使一些企业钻了法律空子,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了严重侵犯。那么,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新近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务派遣作了哪些明确规定,企业应该怎样应对呢?本期我们邀请了劳动法专家、长期致力于劳动法律实务与研究的阎付克律师给大家就如何明确劳务派遣三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处理三方关系的争议问题提供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依法保障妇女的劳动就业权益,使妇女通过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取得经济的独立是保障妇女权益的物质基础。我国现行的法律《劳动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都规定了男女平等的就业权。积极探索女性就业存在问题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