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庄市是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蔬菜、粮油基地。本项研究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基础上,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枣庄市水资源经济管理模型。通过模型优化,提出了适应于枣庄市2010年社会、经济远景发展规划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地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拟合为综合指数,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长江上游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四个区域自1997-2014年以来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近几年发展成为良好协调发展类,但还未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类。因此,要推动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在政策上建立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转变发展方式,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构建和完善区域联合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系统是事物普遍存在的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系统的层次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文以社会经济发展与地区资源、环境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为基础,进行了区域经济系统、生态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层次界定;具体分析了区域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和运行特征;并在全面分析研究不同层次系统运行机制选择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政策调控为统领,资源、产业、科技、市场相协调的四面体式宏观调控机制体系,为合理规划区域资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有着丰富的经济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如何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资源型城市政府日益关注的问题。根据实地调研的结果,对鄂尔多斯市环境的现状、因煤炭开发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相关指标进行价值量的核算,以量化的形式将经济发展收益与环保支出进行对比,进一步揭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经济的加速发展对人口、资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全省形成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做好公益和基础设施工作,才能实现陕西省人口、资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和资源压力,绿色经济成为福建GSE系统协调发展的最佳选择。文章论述了GSE系统及福建省GSE系统发展的现状,并对福建省在经济、社会、环境及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进而从政府机制、市场机制、道德机制、生态机制四大机制出发,建议推动机制体制创新,全面统筹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引导绿色生产消费,优化“三驾马车”,加强城市群建设,以促进福建省GSE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是县域经济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以山西省兴县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兴县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兴县经济发展及环境协调发展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是县域经济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以山西省兴县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兴县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兴县经济发展及环境协调发展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辽宁省的具体情况,构建了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 系,在其基础上运用协调系数法对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进行了具体 评价,并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促进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构建两型社会的契机下,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已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借鉴科学发展的理念谋划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是当前攀枝花创新发展的关键。作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陈云,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改善民生、加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借鉴陈云的科学发展理念,阳光花城攀枝花将在城市功能转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再创佳绩,迎来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既是物质资源,更是环境资源。其开发利用事关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维持。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主要源于我们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及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因此,资源开发必须坚持“持续发展”的战略。应把提高生态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在资源开发中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和生态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调整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控制人口增长。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贯彻这一战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结合黑龙江省资源、生态优势构建循环经济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速黑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以实现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建立和谐化、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东西部经济关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前30年内地和西部地区的重点建设重视了区域平衡发展但损失了经济效率;改革开放后20年东部沿海地区的重点发展重视了经济效率但损失了区域平衡,这两个时期都没有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世纪末开始施行的西部大开发揭开了西部地区再一次重点建设的序幕。这次区域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客观上要求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从经济体制、经济实力和国内外环境来看,也基本上具备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但从西部大开发实施情况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仍需进一步加快,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力度应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4.
在开放经济中,一国或地区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其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作用机制以及二者如何协调发展以促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成为了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现有研究多从整体出发,针对中国整体情况就行研究,本文针对湖南省情况进行分析,得出适合湖南省经济发展情况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资源转换的内外部环境与战略能力,详细阐述了打破垄断、解除管制、引入竞争、健全行业监管体制和电价机制、调整电网结构、优化布局、建立科学高效的预警机制,以及建立电力市场的电力体制改革。目的在于从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电力工业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南京市2005—2009年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近年来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属于一般协调发展水平,但非常接近良好协调发展水平。通过对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函数的比较发现,南京市的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适度超前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南京市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应进一步凸显的观点。最后,结合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促进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陕南水资源相对丰富,但耕地紧缺,局部水土流失严重,这一直是制约该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随着陕西经济强省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利用好陕南现有的水土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摆在陕西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俞斌  沈毅俊 《现代经济》2007,6(9):139-140,84
本文从欧洲各国发展城市循环经济所取得的经验着手,针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特点,即城市群密集、经济发达、资源稀缺,其发展受到资源要素和环境因素的制约。从而提出必须把在欧洲各国得到充分实践的循环经济模式引入到城市建设中来,贯穿和渗透在沿海地区城市建设的诸方面。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适宜人居住的循环型城市,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进行城市建设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路。文章阐明了我国沿海发展城市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欧洲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方面采取的策略,最后提出了发展城市循环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才发展环境影响着人才开发与利用的效能。从人才结构环境、经济发展环境、人才生活与服务环境三个维度,运用AHP分析法,对贵州省人才发展环境进行分层、分类分析,构建出人才发展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判断各项指标的影响效度,创建了人才综合发展环境评价模型,并以贵州省为例进行了综合评价验证。研究发现专业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人均GDP与地区经济总量、基础教育投入规模与在职职工工资水平等对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政府应当推进人才结构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比重,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提升经济总量和人均财富的发展水平、加大对基础教育与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促进人才环境的优化与改善。  相似文献   

20.
论西部地区的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拥有丰富的矿产、土地、森林、生物等自然资源。这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从复合系统的角度认识资源,从全球大市场的高度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资源。西部资源开发必须树立“市场与生态并重”、“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理念,促进西部地区由“以资源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转变,由粗放型的资源开发模式向集约型的资源开发模式转变,保证西部地区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