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据2008年进行的农村劳动力问卷调查以及2009年进行的全国流动人口抽样问卷调查的大样本数据,分析农民工的非农就业行为、空间选择及留城意愿的代际差异。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行业选择上更倾向于从事较为稳定且轻体力劳动,在就业圈层选择上,外出就业的农民工都更倾向于在较远圈层工作,就业圈层发生变化的农民工以回流为主。农民工留城意愿分析表明:第一代农民工更愿意选择回到农村养老,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在城市中生活;从居留城市选择类型来看,第一代农民工偏好于居住在中等城市,第二代农民工更喜欢居住在大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较低。基于农民工需求的代际差异分析,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来推进农民工向中小城镇流动,以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2017年度数据,实证检验城市包容性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改善城市包容性能够增强农民工的留城意愿,这会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包容性对新生代、跨省流动农民工留城意愿的促进效应更明显,且该促进效应具有城市异质性.影响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包容...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住房状况与留城意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重庆市为例研究农民工住房状况与留城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住房状况、原籍是否为川渝两地、受教育年限、在重庆务工年限、年龄等因素对农民工留城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住房状况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最大,年龄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为负.对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政府部门应努力制定相应的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对部分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2003年和2008年两轮城镇住户收入调查数据,对农民工的代际差异从工资收入决定和留城意愿两个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检验与时点间的比较。回归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决定与留城意愿两个层面并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农民工整体仍倚重职业流动来提升其收入水平。具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2008年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但其教育回报率并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也没有随时间而"水涨船高";两代农民工均倚重职业流动来提高其收入水平,在2008年表现得更为突出;两代农民工在两个调查年度均表现出很高的留城意愿;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时点差异而非代际差异;迁移型职业流动不利于2008年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提高;除城市可提供的收入水平外,养老、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农民工整体是否留在城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郭翰超 《数据》2009,(9):61-63
2009年上半年农村消费市场增速快于城市,既有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促进消费的因素,还受农民工回流返乡增加了农村基本消费以及家电下乡、衣机下乡、汽车下乡政策带动。同时,农民工返乡流出城市以及金融危机带来的“土豆效应”降低了城市消费增速。  相似文献   

6.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提高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是影响农民工迁居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农民工迁移定居的基本事实和影响农民工定居的因素两个方面对既有文献进行了梳理.文献回顾表明,进城农民工中近四成定居城市意愿强烈,三成左右在定居与返乡之间摇摆;影响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因素可归结为经济、 制度和心里三个方面,其中非经济因素重要性在逐渐上升.本文认为,户籍制度深入改革,提升农民工内在竞争力,增强城市包容性可以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  相似文献   

7.
就业能力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恩立 《城市问题》2012,(7):96-102
就业是民生之本,提升就业能力可为改善农民工的城市生存发展处境提供基础性条件,进而影响其城市居留意愿。本文基于对上海市1026份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这一群体就业能力因素对于其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能力的五个核心指标中教育程度、就业服务享有、社会网络以及职业类型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而工会参与因素影响不显著;传统变量中只有婚姻状况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显示,适恰的就业能力支持政策将既有助于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职业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其留城意愿、促进我国持续稳定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8.
1949年以来,除了政治强力下的知青“上山下乡”,中国社会的人才流动基本是从农村走向城市,中国农村出现了知识空心化。如今,那些在城市里见多识广的农民工返乡,陆续进入中国乡村基层执政阶层,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双向流动趋势,不少农民工返乡创业,政府应如何应对此种趋势,特别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政府如何进行适当职责定位,是重要的课题。本文就为什么政府要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扶持和为什么农民工返乡需要政府的扶持及政府扶持农民工创业的理论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政府扶持农民工创业的职责定位及政策优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曾珠 《企业导报》2014,(15):5-6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城市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新趋势。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金融支持方面,直接影响了其创业积极性与创业的成效。本文着眼于我国农村市场的广阔人力资本累积,通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现状的阐述,首先指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困境,然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民工中有了这样一部分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在外打工多年,积累了资金,学到了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掌握了信息,思想观念相比从未出过农村的农民进步了许多,开放了许多。这部分农民工连同其在城市长大成人的子女,我们称之为新型农民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新型农民工想留在城市中却又难以立足,返回家乡又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面对此尴尬局面,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提高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率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年龄大都集中在18-40岁之间农民工阶层的女性正是婚嫁生育的集中期,但是在人口管理上她们属于易遗漏的群体,所以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女农民工相对于农村妇女而言有着更为广阔的生育自由度。女农民工流入城市,无疑为她们接触现代文明创造了条件,那么,在这种背景之下,作为生育主要载体的妇女的生育观念在外出打工前后有无变化,有怎样的变化?未婚女性与已婚女性的生育意愿有无差异,有怎样的差异?结论主要为以下几点:女农民工进城后,其生育意愿发生了改变,与农村妇女相比,她们的理想子女数减少,性别偏好不很明显,比较重视孩子的质量,在生育目的上倾向于认为生孩子是夫妻感情的结晶,生育意愿趋于经济理性化.该研究以继续社会化理论和适应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探讨了导致女农民工生育意愿转变的环境因素,笔者指出,既然女农民工进城打工,有利于其生育意愿的转变,那么地方-府应鼓励农村妇女外出就业,最后,建议地方政府组织返乡女农民工, 通过开座谈会的方式与农村妇女进行交流,从而带动农村社区的文化发展,并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13.
蒋泳 《企业导报》2009,(11):32-34
通过对安县农民工回流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灾后农房重建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有显著影响,农民工个人禀赋对灾后返乡意愿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创业发展的因素,如农村不利于创业发展的意识和环境、政府对农民工创业培训滞后性、政府公共服务的资源分配不公性、国家宏观一些政策制度的影响以及基层组织不作为因素等.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创业的顺利开展.所以,必须对此制定可行的对策,才能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的有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正在明显加快,呈现出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与双向就业的新局面,农民进城务工的同时又存在大量城市农民工走向返乡的道路,相当大一批农民工退出城市劳动市场返回乡村。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是一个独特的群体,  相似文献   

16.
《乡镇论坛》2008,(11):8-9
农村社区建设为基本公共服务在农村的覆盖提供了更加高效、方便的平台,既有利于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有利于社区居民的方便享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内容非常丰富,应该区分轻重缓急;合理确定公共服务项目覆盖农村的次序,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公共服务层次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全局着眼,从农村村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事项着手,为农村全体居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一股返乡创业热潮在中西部地区悄然兴起。2008年至今,湖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步伐明显加快,打破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单向流动,呈现出双向流动的新趋势。截止到2013年11月底,黄冈、荆州、孝感3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均在1.5万人左右。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通城县农民工返乡创业达6500人,兴办各类经济实体2800家,投资规模达  相似文献   

18.
赵晨雪 《价值工程》2021,40(28):71-73
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教育和健康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整体上而言,健康状况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越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健康权益的惠及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为加快推动农民工在城市定居,应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优化城乡医疗服务配置、规范健康档案体系建设、加强农民工再教育以及健康教育等.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我国发展中出现的特有人群.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变为农民工中的主要群体.新生代的农民工返乡开展创业活动,在吸收城市领先的资本与观念的同时,还掌握了其经营方式.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大多发展滞后,新生代的农民工创业仍然存在重重困难.因此,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提出,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开展创业活动的问题,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被认为是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办乡镇企业之后,农村的第二次创业浪潮。与老一辈农民工默默缔造出城市繁华,又悄悄隐退到农村养老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适应了城市的生活,然而骨血中对故土的难以割舍,让他们希望家乡也能建设得像城市一样漂亮。先进的管理理念、熟捻的工业技术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新生代农民工从打工者升级为小老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创业一户,带动一方"是社会对返乡创业者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