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燕山西段有许多中生代煤盆地。对这些煤盆地质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侏罗系煤系地层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寻找新的煤田,而且对了解燕山西段地质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区内构造层的划分和其演化特征的分析,区内地质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太古代地槽发展阶段;2)元古代—古生代为地台盖层发展阶段;3)中生代—新生代为断块构造阶段。为了分析区内构造演化特征,我们还根据矿区内均匀分布的200多个钻孔资料,采用了多项式趋势分析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了趋势分析,拟合出1—4次多项系数。结果证明常规构造分析和数学地质分析完全吻合。矿区内地质构造特征可归为三点:(1)矿区地质构造为一复向斜。该复向斜受太古代古侵蚀面的古地理控制并经过后期构造旋回发育而成。(2)燕山运动把矿区改造成断陷盆地。喜山运动使断陷盆地继续发展。(3)中生代中晚期的辉绿岩侵入和侧向挤压,在矿区内产生一些规模较小的褶皱和断层。同时,我们还讨论了燕山西段侏罗系煤田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煤田中聚煤中心和富煤带的分布规律,和各煤田地质构造的后期改造。  相似文献   

2.
建立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柳江盆地分布着中国北方新元古代—新生代中各时段地层,其中记录了各时段地壳变动、岩浆活动、沉积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等重大地质事件,被喻为“地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和自然博物馆”、“哺育新一代地学人才的摇篮”等,成为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地质遗迹区。目前该区许多地质遗迹面临人为破坏的威胁,应当尽快建立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西部古元古代火山活动形成一套火山—沉积岩系列,间歇明显,前期火山活动较弱,呈薄层状、透镜状产出,后期火山活动增强,火山岩呈厚层状产出。根据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研究,以及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石家庄西部古元古代火山岩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明显富集,Sr表现出正异常,Nb和Ta相对亏损,指示其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壳重熔,或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壳源物质的混染,所有样品中轻重稀土分异非常弱,没有明显的Nb、Ta、Zr、Hf负异常,与岛弧或者大陆边缘弧中的基性火山岩有明显的差异,类似于陆内玄武岩。通过研究系列的地球化学图解,古元古代甘陶河群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沉积建造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北京平原、永定河谷和怀来盆地新生代地质的调查研究,认为新生代以前形成的古构造格架限定了永定河的位置和形态,上新世以来的山脉隆升是影响平原、河谷和盆地发育的主要因素,系统地揭示了北京西山新生代以来古地理环境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冀东金矿矿集区位于河北省东部的承德、唐山、青龙县境内,为燕辽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北部为丰宁—隆化断裂横穿,南部为巨厚的燕辽沉降带,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为主要的控矿岩浆,太古代和中元古代地层为容矿层。通过收集前人硫同位素、铅同位素数据,整理、分析得知,硫同位素具有幔源特征,推测受燕山期岩浆活动影响所致;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混源特征,来源较复杂,结合峪耳崖、金厂峪、下金宝等金矿,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与太古代变质表壳岩关系密切,故认为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年代学数据显示,冀东金矿形成于太古代、元古代以及中生代三个时期,晚三叠世—侏罗纪为成矿集中期。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阐述郯庐断裂带北延重要分支密山—抚顺断裂带西南段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动力学角度对该断裂带中、新生代不同尺度构造形迹分别进行研究。分折了与该断裂带有成因联系的大、中型伴随构造反映主干断裂活动时限及应力场方向的情况。并结合节理统计、岩组分析资料,得到一个统一的、有联系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规律。即燕山早期该断裂带区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σ_1方向为近 SN 向(NE10°±10°);燕山晚期σ_1为北东向(NE50°±10°);喜山期σ_1为近 EW 向(NE90°±10°)。作者认为该断裂带古构造应力场的演化规律与板块运动存在着联系。  相似文献   

7.
白沟河是指海河支流大清河的中游,是北京与雄安之间主要河流之一。论文主要采用了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谷歌地图地理数据及野外地质调研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新生代分洪河道及古堤防工程。首先,通过分析白沟河流域地质地貌特征,揭示出现东孟良营地区具有古分洪区客观条件;然后,以东堤修建前孟良营古分洪区为研究对象,厘定了古分洪区的展布范围、沉积结构构造特点和地貌特征、地表径流方向及沉积物特征;最后,结合防洪人文历史,剖析了19世纪末建成的东堤工程对孟良营古分洪通道因素的成功考量。综合认为,东孟良营段拥有保存良好分洪区地貌、完美的古堤防工程、秀丽的河岸风光,因而具有建立地质公园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中南段白云鄂博群和渣尔泰群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认为属于中一新元古代地层,但是,笔者最近在此处发现了大量的小壳化石,因此认为白云鄂博群、渣尔泰群等应归属于晚震旦—早古生代。人们都知道,渣尔泰群与什那干群从不发生任何地质接触关系,与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共存的加里东、海西期花岗岩基不出现在固阳—小佘太断裂以南的地区,现在又发现小壳化石只沿固阳—小佘太断裂以北分布。同时,二道凹群被认为是古元古代后期地层,年龄小于2.0Ma,而魏家窑子群属于古元古代地层。分布在大青山和乌拉山地区的200m厚的大理岩,过去分属太古宙的三个岩群:魏家窑子群,乌拉山群和集宁群,现在把三套厚层大理岩恢复成为可以对比的古元古代沉积层,承上启下,可以把内蒙古前寒武系地层柱理清。大青山拗拉谷西起土默特—蘑菇窑子,向NNE方向延伸,经呼和浩特—哈乐向东至卓资—察右中旗,宽40km,长150km,元古宙沉积物近10km厚,南北两侧构造边界为两大断裂所控制。这个拗拉谷是作者在1987~1990年构造研究过程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三峡库首区的工程地质环境演化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尤其是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论证并据自己的工作得到一些新的结果。作者首先论证了库首区的地壳表层结构,强调仙女山、九湾溪、天阳坪三断裂构成的K字型断裂系的重要意义,并据断裂构造岩的成分结构及力学性质分析了仙女山断裂的多期活动及孕震物理。其次从白垩—老第三系的分布、温泉的排列、地形变的协调性、地应力的一致性论证了仙女山断裂活动自新构造期以来即已南北一体化,其北延过江的形式是反经验的,即以挤压应力拗折带的形式过江,而在地表无确定的断裂带存在。第三,由赤平投影解,水系优势方位统计等反演研究及现代地应力测量结果,证明库首区自燕山运动以来基本上以NW向应力场为主,属于NNW向构造体系。第四,由阶地、第四纪堆积物及物理地质作用的研究,发现新滩地带不存在阶地“超覆”,瑶子“砾岩”并无明显的构造变形迹象。库首区自新构造期始至今稳定抬升,升率约为0.1 mm/gt。在此背景下,发育了秭归—渔洋关孕震断裂带及黔江—兴山孕震断裂带的一部分。这两个带控制的地区、地壳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活跃。特别是新滩地带近2000年的重力崩滑(外动力)与区域地震(内动力)在时空上具有明显的相谐性。此外,文中还结合三峡的新构造研究提出了新构造期次划分方案,它对于工程地质环境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河北紫荆关—大河南地区金银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是地质矿产部原直管局下达的定向科研项目(编号:直科定94—02),由石家庄经济学院负责、河北地质矿产勘查院保定工作部协作。旨在通过对阜平变质核杂岩北东倾伏端重要成矿预测区开展综合研究,总结成矿规律,进行成矿预测,指导新一轮地质找矿勘(查)探。项目组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应用现代地质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经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整理、综合分析,在区域地质演化、成矿物质来源、迁移途径、成矿控矿作用及成矿规律、找矿方向、靶区预测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地质学中的宝玉石鉴定应用到考古学中,将二个学科结合起来,使考古发掘出的珠宝玉石的鉴定不仅仅只停留在宝玉石的名称上,而是引深了一步,笔者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古珠宝玉石的鉴定在考古研究中的意义:认为对古珠宝玉石的鉴定有利于辅助考证古代文化、经济、商贸交流的情况;有利于评价该时代切磨工艺技术水平,研究宝玉石种类,款式;有利于辅助断其年代;有利于辅助研究古代文化艺术,思想道德,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初次提出:地壳结构,俯冲速度、岛弧区火山岩特征和矿床特征及弧后区特征等五个方面是古生代板块与中新生代板块俯冲带之间相关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古生代古秦岭海洋板块向中朝大陆板块俯冲,丹风古岛弧区地壳厚度为22.5km,消减带的深度为166km,板块的闭合速度为4.2cm/a,在古岛弧区产有一套钙碱性的火山岩和斑岩铜钼矿床,弧后区较大,局部已有洋壳形成,为具一定规模的边缘海盆地,为低应力型俯冲带。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晏家屯断裂带附近2口地热井的地质编录、测温和化验等数据,结合煤炭勘查资料,分析了断裂对邢东地热田的储盖组合、赋水性以及地温场的影响,探讨了晏家屯断裂带对邢东地热田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晏家屯断裂带在邢东区为阻水断层,控制了邢东地热田的西部边界。其中F1断层阻隔了来自西部太行山区补给的大气降水,使其东侧地温随着埋深增大而自然升高,同时使东侧沉积巨厚新生界地层,对来自深部的热流起到隔热保温作用,具备较好的地热地质条件;受F2断层的抬升作用,F1与F2断层之间的南北向条带区域,奥陶系中统热储埋深相对较浅,水量大,满足地热资源开采经济的成井深度,可作为邢东新区开采地热资源的主要靶区。  相似文献   

14.
断裂构造的活动性与地震的发展趋(?)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张家口地区的地震分布,必须深入细致地分析通过市区内的断裂构造特征。万全—刁鄂,武家沟—万全断裂是张家口地区的主要活动性断裂,形成时间早、切害深,近期活动性强烈,展布方向分别为近东西向和北西向,与北东向断裂交叉形成棋盘恪式构造,是该区断裂构造的基本格局。这一基本格局控制着区内岩浆活动,山川地貌,水系发育及地震分市等等地质活动。据调查,近年来张宣地区地震的频频发生均与棋盘格式构造有关。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结合断裂带上的应力分市情况,构造背景,地球物理特征及历史上地震的活动情况,总了该区断裂构造的活动性和地震活动特点,进行了地震趋势分析,预测在两条断裂的交汇处,万全附近,今后仍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我院水工系坝上水文地质队师生,去年七、八、九月在河北省尚义县进行水文地质普查和支农找水实践中,发现了大量上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为我国北方新生代地质历史和古地理环境的研究提供了确凿的证据,从而丰富了新生界地层。这些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现场研究和室内鉴定,初步确定为:  相似文献   

16.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主要产在华山、文峪等中生代花岗岩基南侧的太古宙荡泽河群绿岩带和早元古代滴沟群孔达岩系中。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包裹体及氢氦同位素研究证明矿床形成经历了Ⅰ期251~338℃变质热液矿化、Ⅱ期209~336℃变质热液—大气降水热液混合矿化和Ⅲ期155~178℃大气降水热液矿化。成矿元素富集特点及理论研究证明矿化主要发生在Ⅱ期,Ⅲ期贡献甚微。S、C、Pb同位素指示战矿物质来源复杂,并在成矿时高度均一化。综合讨论揭示出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华南与华北古大陆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陆内俯冲作用,可按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指导进一步的找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早元古代的大气圈、水圈与晚太古代相似,仍为缺氧性质。2000Ma之后,大气圈和水圈的游离氧已逐渐增多,CO_2的浓度逐渐降低,形成了含氧的大气圈和水圈。元古宙的气候仍是温暖而潮湿的,但较太古宙温度有所降低。地表平均温度在50℃~25℃之间。在早元古代和晚元古代都有较广泛的数期冰川活动,反映气温曾有多次变冷。据古地磁研究,中晚元古代地层都处于中纬度到低纬度范围内,地表温度大致在50°~20℃之间,红层和蒸发岩出现,说明早元古代后划气候已有初步分带现象。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丰产高温地热资源己闻名于世。1977年,中国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建设了24兆瓦中高温地热发电站。经多年地质调研,证实拉萨地体是一条巨型构造-岩浆带,自西向东为:西部构造结—SN向平行的"裂谷"群(含羊八井地热田)—南迦巴瓦构造结—柬延至走滑逃逸构造的腾冲地体(腾冲高温地热田),组成了复杂地质背景构造格局,并分布有剧烈的中、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其成因是与印度板片撕裂、分段碰撞俯冲和地幔热柱上隆构造密切相关。羊八井地热田与新生代侵入岩有关,腾冲地热田与新生代火山岩有关,两者具有时空关联,均属新生代高温地热田。据地震层析资料,以及拉萨附近蛇绿岩型铬铁矿中发现金刚石和高温柯石英,足以阐明区内的矿产和两个高温地热田均属地幔热柱活动的产物,据此热源可能是来自深部的地幔楔,但在热流运移过程中,地壳熔融参与成分两地有所差异,这可从氦和锶同位素数据获得佐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利用变形石英晶内自由应错密度估算古应力值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在详细进行超微构造观测的前提下,估算了相当于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密山—抚顺断裂带的古构造应力值,分别为86.6或142.6MPa和73.9或126.3MPa。文章强调,尽管这样方法仍属半定量研究,但它已成为构造应力场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断裂带在地壳浅部亦会发生部分韧性变形。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柴厂金矿田的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部分萃取自含矿围岩。矿质来源、运移通道和储矿构造扩容带是金矿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构造活动是主导性控制因素。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