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和全球能源转型的催化下,关键矿产供应链正在成为大国争相布局的焦点,美国最早将关键矿产供应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也是推进供应链重构最积极的国家。从美国关键矿产供应链重构的动因出发,归纳分析美国关键矿产政策演变情况、主要措施及政策调整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剖析美国重构供应链对中国资源贸易、海外投资以及供应链技术创新带来的影响。中国应建立健全综合的国家资源战略、巩固多元的贸易投资网络、持续优化国际合作关系、加强技术创新保障中国关键矿产供应安全,在中美科技竞争和全球能源转型中把握主动。  相似文献   

2.
基于动态CGE模型的中美贸易摩擦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中美贸易摩擦的严重程度设置了5种情境,利用CGE模型动态模拟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美贸易摩擦将会对全球宏观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加征关税对中美双方GDP增长和居民福利造成不利影响,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GDP与居民福利均会不同程度上升,出现正的外部性;(2)中美贸易摩擦将会极大改变全球贸易格局,中国与美国贸易紧张关系将会促使中国外贸出口转向欧盟、东盟和世界其他地区,而美国则会转向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  相似文献   

3.
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贸易政策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中美双方贸易结构差异和中国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等经济因素、美国贸易政策的特点和贸易政策制定的游戏规则等政治因素,决定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方式和特点。本文从中美经贸关系现状着手,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分析美国贸易政策的特点以及中美贸易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待中美贸易摩擦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潘长春  王伟强 《世界经济研究》2022,(11):89-105+136-137
文章基于时域溢出指数、频域溢出指数以及非对称溢出指数,对中美两国3种类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股票市场波动性之间的跨类及跨国关联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中美两国国内,财政政策不确定性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之间的跨类关联度最高;在中美两国之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跨国关联主要通过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实现,而且两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关联度在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大幅上涨。第二,中美两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股票市场波动性之间产生的跨类及跨国关联效应在长期和短期具有截然不同的变化特征,同时各变量之间的关联效应大多是在长期形成的。第三,中国或美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与其本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关联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但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造成了较强的溢出效应。第四,不同类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美股票市场波动性都存在非对称溢出效应,在两国股票市场波动最为剧烈的时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市场“坏的波动”的总体溢出效应均大于“好的波动”。  相似文献   

5.
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利益分配动态发展格局表明,中国制造业相对获利水平显著提升,但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其获利能力受到削弱;中国在服务贸易利益分配中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制造工序是中国最重要的获利来源,管理工序相对获利能力持续偏低,研发与营销工序相对获利能力缓慢增长。全球价值链贸易利益分配重构对中国产生深刻影响,外循环贸易获利能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减弱;跨国公司战略调整下,中国依靠国内大市场主动进行价值链重构的战略空间相对更广;数字技术竞争加剧对中国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形成严峻挑战。为此,中国可推动价值创造内生动力由国际市场向国内大市场转化,促进价值链分工优势从制造领域向服务领域延伸,以制度型开放主动融入全球创新链,依托RCEP与“一带一路”重构区域价值链,实现在全球价值链贸易利益分配中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6.
中美贸易摩擦的关税加征清单多次涉及农产品,美国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贸易摩擦必然对中美双边农业贸易增加值产生影响。鉴于此,本文着眼于全球价值链视角运用了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与Koopman等(2014)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模型的链接模型,评估贸易摩擦对中美农业贸易增加值的重塑效应。基于贸易增加值分解结果发现:(1)中美整体农产品贸易:贸易摩擦对中国农业参与全球价值链负面影响严重,但却强化了中国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农产品贸易。(2)中国农产品贸易增加值:贸易摩擦对中国不同行业部门贸易增加值影响截然不同,其中食物制品、蔬菜水果及肉类制品部门的增加值受损严重。(3)美国农产品贸易增加值:谷物、水果蔬菜、油籽、棉花、牛羊肉、肉类制品、奶制品、动植物油脂及食物制品等部门遭受较强的负面冲击。总体而言,贸易摩擦对中美农业部门影响大相径庭,且存在较强的行业异质性。原因在于中美不同农产品部门的贸易体量差异悬殊,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国际博弈焦点逐渐由全球多边机制转向区域双边与多边机制。美国虽从美苏“两极”对抗中胜出,但受制于国际格局变化与自身的结构性衰落,已无强力捍卫国际经济霸权,逐步转向开展区域性经济合作。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日益深化,加快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推进更高层次对外区域经济合作。在中美两国区域经济合作逻辑发展中,呈现出“谋霸”与“谋和”的不同特征,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彰显“美国优先”底色,相对收益成为更改与存留合作机制的评判标准;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以“和”为主线,“一带一路”倡议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将成为新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劲引擎。  相似文献   

8.
入世后过渡期中美贸易磨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世后过渡期中关间的贸易摩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际经济学的传统贸易理论无法为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提供合理的解释。而拉尔夫·戈莫里与威廉·鲍莫尔对传统贸易模型的修正,说明了中美间贸易摩擦的必然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只能采取“无为”的策略。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知道中关贸易摩擦有着深刻的结构性原因:美国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种种障碍促使美国对外经济政策中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兴起,东亚地区区域性产业结构的调整打破了原有的国际收支格局,造成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迅速扩大。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使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因此为了减少甚至避免出现更多的摩擦与争执,我们从自身角度出发,应注重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主动为被动,采取积极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代盛  万翥来 《科学决策》2022,(3):89-100
本文利用 2010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我国企业外债数据和中美贸易摩擦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企业外债融资成本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会显著增加我国企业外债的发行利率,但对外债的额度和期限均不存在显著性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我国企业外债的发行利率约增加 1.276%。在进行安慰剂检验、以及考虑发债企业信用评级、贸易摩擦影响的时滞性、中美加征关税税额等因素的影响下,该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会通过避险情绪、汇率波动和关税成本等渠道影响我国企业外债融资成本。最后,文章就中美贸易摩擦下完善外债风险管理、降低企业跨境融资成本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廖柳 《中国经贸》2012,(16):11-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这严重影响了我中美贸易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探讨中美贸易存在的问题、产生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并找出对策,对中美两国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中美双方贸易额首次达到1263亿美元,中国已跃升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伴随着中美双边贸易的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加深。虽然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发生贸易摩擦全属正常现象,但考虑到美国在解决贸易摩擦的方式上长期无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动辄单边主义打击其竞争对手,且按照国际关系的长波理论家的观点,新崛起国家与具有支配权的国家之间极易爆发“全球战争”.  相似文献   

12.
黎峰 《南方经济》2019,38(7):1-15
本轮中美贸易摩擦正呈现出愈演愈烈态势,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的分析,可以发现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诱因主要包括:近年来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竞争力明显提升,与美国的差距正逐渐缩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全球生产网络的依赖日益加深,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边缘化中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为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拓宽发展空间。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及各国福利改进而言,中国的参与不可或缺,美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边缘化中国的企图将难以实现。着眼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应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契机倒逼国内改革,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供应链产生的冲击,加快完善外资管理体制,加快外贸领域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3.
王爽 《特区经济》2011,(11):104-106
2008年作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肇始国,美国经济遭受重创。2009年初奥巴马正式入主白宫,随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数据屡创新高,但中美贸易摩擦却如影随形,愈演愈烈。本文从奥巴马政府的对华经济政策的视角入手,在政策层面探寻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随后,提出对奥巴马政府对华经济政策的几点思考与结论。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不断深化,呈现出本地化、区域化、多元化等趋势。在此背景下,东盟不仅对我国出口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而且积极承接国内产业链转移,带动我国贸易结构升级。长期看,双方贸易合作基础不断巩固,发展空间广阔。未来,可以聚焦继续加大区域一体化合作、持续推进基础设施联通、持续扩大开放,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杨  郝刚 《亚太经济》2012,(1):53-58
当前,全球经济贸易竞争的重点由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服务贸易与投资关系尤其值得关注。文章分析了服务贸易在中美两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从规模和行业结构方面阐述了中美两国服务业贸易与投资的现状,及其发展对两国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加强中美服务业贸易与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亚太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转移.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主要基地。中美经贸规模也不断扩大,并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但中美双方贸易不平衡的事实让美方倍感威胁,并不断对中方施加压力制造摩擦,干扰了正常的贸易往来和发展。如何正确看待双方贸易失衡,洞悉其中利益格局.是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沸沸扬扬、不断升级,引起全世界关注,并成为当今全球化的最大公共事件。同时,美国不断指责中国的产业政策和贸易的种种不是,从政府的垄断低效率到贸易不公平。复旦大学教授周文近期撰文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市场经济没有产业政策”完全是谎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入世的“后过渡时代”,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日渐频繁。随着2月14日“美中贸易政策评估报告"的出炉,中美贸易摩擦更是被推到了风头浪尖。中美的经贸口水仗年年打,在这些不断的贸易纠纷背后,到底谁从中受益?而中美双方关于贸易逆差的统计数字差异巨大。数字背后又说明了什么,7中国应当如何化解纠纷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放开市场的步伐加快,随着国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国美贸易摩擦也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在现有条件下,中美贸易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而导致中关贸易摩擦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本质上是由于中美实施公平贸易政策的博弈结果。本文认为,看待中美贸易摩擦,不仅要有平常心,更需要的是理性。  相似文献   

20.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是当前全球贸易摩擦与争端的焦点.美国作为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已经成为对华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最多的国家,中美贸易关系成为当今政治与经济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系统分析了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的特征与强度,并从贸易限制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角度,重点分析美国“双反”调查对我国涉案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双反”调查对我国涉案产品出口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贸易限制效应,同时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是产生贸易转移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