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资本市场是投资者追求财富的梦想之地,真正成功者凤毛麟角,其原因在于:个人投资者在投资中存在各种行为偏差,这些偏差包括认知偏差、情绪偏差、意志偏差等。  相似文献   

2.
证券投资者行为偏差研究及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行为金融学是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金融学说,注重研究证券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利用投资者行为偏差所导致的证券定价误差,发展新的投资策略,来获取超越市场的超额收益。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证券投资者行为特征、行为偏差进行了分析,展望了行为金融学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行为金融学是当今国际金融领域中富有活力的研究,文章对投资者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对导致投资者认知偏差及行为偏差的心理因素也进行了研究回顾,并就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投资市场的迅猛发展,金融投资日益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者对金融学得的认知偏差最终引起投资者的行为偏差的现象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探究投资中的金融学将势必对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提高我国金融投资市场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股市投资者行为心理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经济行为主体,投资者行为会影响股市的价格定位和波动性。本文在回顾我国股市投资者行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交易环境决定论下投资者行为进行解读,并对投资者行为心理偏差的现象及诱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政府监管层和投资者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唐诗佳 《活力》2013,(6):68-70
中西方学者在对资本市场的各种“异象”和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事实上,一些非理性、有限理性的行为产生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心理偏差造成的,在资本市场中表现出过度自信、损失厌恶、赌博心理等非理性行为,从而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本文将介绍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形成过程并分析投资者认知偏差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李成建 《会计之友》2009,(17):101-103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将投资者的主观因素纳入到资产价格的影响因素中,从投资者心理行为角度来分析股价波动。本文从投资者有限理性角度出发,分析了投资者信念更新偏差的BSV模型,以及这种信念更新对会计稳健性的信息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六种非理性心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投资者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外研究较多,并且已被行为金融学模型所引入的六种重要非理性现象进行了研究.调查研究表明:多数人认为心理因素对交易行为有些影响,他们的交易频率较高,对盈亏的关注时间尺度较短.在非理性预期方面,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有明显的保守性偏差、过度自信和自我归因偏差.小数字定律现象在心理测试中存在,但不能认为由于小数字定律现象的作用,投资者会简单地对利好或利空信息作出过度反应.在非理性风险偏好方面,损失厌恶现象明显,多数实验显示出宿钱效应。  相似文献   

9.
廖珂 《财会月刊》2023,(22):95-104
在欧美资本市场,积极股东是公司治理领域的重要力量;在我国,政府在投资者保护中处于核心地位,市场主体对公司治理的参与不足。本文基于投服中心所开展的投资者维权典型案例,分析了这一兼具投资者和公共机构双重属性、集市场职能和监管职能于一身的特殊市场主体在投资者保护领域的创新。具体而言,本文以大智慧虚假陈述案件及相关追偿案件作为案例,基于对公共品视角的股东监督、非公共执法及声誉机制等角度的理论分析和与境外投资者维权组织的实践对比,探讨了投服中心运用持股行权、股东代位诉讼等多种方式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制度与实践创新。研究显示,投服中心在新《证券法》的制度保障之下,利用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充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提升了投资者维权的效率;通过典型案例的示范效应,形成了对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行为的威慑,降低了投资者保护工作对政府的过度依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投资者保护制度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哲  吕江林  朱小能 《财会月刊》2023,(22):125-135
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析方法,选取我国A股上市企业2010~2021年的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显著抑制了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披露水平,有助于外部投资者掌握更充分的信息,进而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发了分析师和大众媒体的关注,缓解了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区分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卖方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产生的抑制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在高科技企业、中小型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金融投资市场的迅猛发展,金融投资日益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者对金融学得的认知偏差最终引起投资者的行为偏差的现象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探究投资中的金融学将势必对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提高我国金融投资市场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非理性程度直接影响着市场的健康稳定。本文基于有情境元素的问卷调查,构建包含投资者类别为自变量,年龄和性别为控制变量,16种常见非理性行为为因变量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都存在严重的非理性行为;相比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非理性程度更为严重;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在偏好逆转、证实性偏差、沉没成本、模糊厌恶、处置效应和损失厌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投资者防范非理性行为提供建议,为市场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师跟踪和卖空机制的信息挖掘是投资者获取企业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分析师存在乐观偏差的情况下,卖空投资者专注于负面信息的挖掘功能如能弥补分析师偏差的不足,对于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2010年开始实施的融券卖空试点外生事件,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研究在企业信息存在偏差情况下卖空机制的负面信息挖掘功能与分析师跟踪的关系及其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存在分析师乐观偏差时,卖空机制可以促进企业负面信息披露,纠正分析师偏差的影响,弥补分析师跟踪不足的缺陷,从而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但在分析师无乐观偏差时,卖空机制并不能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行为金融的角度,考察股市政策对风险厌恶的个体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其结论是:若股市政策不明朗不稳定,过度自信投资者将比理性投资者买入或卖出更多的股票;若股市政策明朗稳定,过度自信投资者与理性投资者均要比股市政策不明朗不稳定时买入或卖出更多的股票。长期中,过度自信投资者对股市政策的自信程度能够影响两个投资者群体的规模。具体而言,当过度自信投资者更自信时,过度自信投资者群体规模上升;反之则下降。基于此,我国股市低迷的现状得到了言之有据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投资者的重要投资方式之一。文章将行为金融学中关于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内容引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来验证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投资决策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居民投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数据,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非理性行为与投资决策的关系,结果表明:过度自信、代表性偏差和保守性偏差均对投资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模糊厌恶在内外因素的调节效应下会对投资意愿产生影响,而羊群行为对理财产品的投资意愿则没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投资者、商业银行、政府监管三个角度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逢咏梅  王霞 《会计之友》2012,(18):119-122
行为财务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是非理性的,他们在决策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偏差。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层在进行相关决策时就应考虑投资者的这些非理性行为。文章基于行为财务学中的非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管理层信息披露策略选择的影响,并给出了理论解释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信息对称以及投资者有限理性的前提下,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文章借助于博弈模型对此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由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投资者的认知能力存在偏差,投资者仍然只以一定的概率选择投资,投资失误总是存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玉生  陶明 《会计之友》2008,(33):107-108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机构投资者更是越常规发展。随着其规模的扩大和影响的加强,机构投资者的持股行为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回顾了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内在动因。借鉴美国经验提出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可行方式;阐述了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从机构投资者本身,法律角度等提出发挥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领导对员工专业知识和行为表现的依赖不仅能让领导把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工作中去,还能有效提升人际关系、降低组织成本、提高团队效率。然而,员工在感知被领导依赖后对其自身以及组织整体并不一定总是有利的。本文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从被依赖者视角构建中国组织情境下感知领导依赖通过角色负荷与职场焦虑影响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链式多重中介模型,探讨二者间作用机制边界条件。对406份员工两阶段配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第一,感知领导依赖对员工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有正向影响;第二,角色负荷在感知领导依赖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第三,感知领导依赖通过角色负荷与职场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第四,个体传统性通过强化感知领导依赖对角色负荷的正向影响,进而调节角色负荷与职场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鉴经济学和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分析具有前景理论和心理账户理论描述特徵的异质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封会计盈余信息所蕴含价值的市场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前景理论和心理账户理论描述特徵的异质投资者,会倾向于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并卖出赢利的股票。在这种情况下,股票价格对于新增会计盈余信息的变化,会受到投资者心理账户申对于自身所持股票赢利或亏损分类的影响,造成以股票价格变化来衡量的会计盈余信息价值含量降低。本文的研究成功地把投资者心理因素与行为偏差的影响引入会计研究领域中,为後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