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磊  熊新平 《企业经济》2002,(12):175-176
一般而言,国际商事仲裁程序大致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一、仲裁申请 争议双方当事人中的一方,根据仲裁协议向有关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书,是通过国际商事仲裁解决争议的第一步,也是一项必要的法律手续.提交仲裁申请的一方当事人称申请人,另一方称被申请人.关于仲裁申请书的内容,各常设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及各国仲裁法的规定大体一致,即主要包括:申请人及被申请人的全称、地址;提交仲裁的事项及其所依据的仲裁协议;申请人的要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指定的仲裁员人数和人选等.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解决当事人之间劳动争议的最重要的途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现阶段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并不成熟,还存在着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繁琐复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适用的法律不同、仲裁机构缺乏中立性等问题。所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不仅可以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及时公正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而且还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劳动法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解决当事人之间劳动争议的最重要的途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现阶段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并不成熟,还存在着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繁琐复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适用的法律不同、仲裁机构缺乏中立性等问题。所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不仅可以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及时公正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而且还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劳动法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职业责任保险是现代社会中职业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在我国的律师、医生、工程师、会计师等行业已得到应用。商事仲裁中,仲裁员可能因为工作失误或者过失造成当事人损失,可能产生民事赔偿责任,需要建立职业责任保险制度。考虑到我国实行仲裁员职业责任保险遇到的问题包括仲裁员责任体系不全,仲裁员民事责任制度缺失,仲裁行业管理体系不健全,仲裁机构的责任尚未明晰以及保险行业不发达,专业化险种开发有限等方面因素,宜采取以仲裁机构为被保险人的"集体保险式"、以仲裁员为被保险人的"个人保险式"和以仲裁案件为单位的"个案保险式"建立商事仲裁员职业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苏同江  王学锋 《物流科技》2007,30(9):118-121
物流仲裁规则中有关受案范围的表述方式应当采用概括式,简明扼要地表述为受理一切有关物流纠纷的事宜,包括合同和非合同纠纷。临时仲裁应引入物流仲裁机构的物流仲裁规则中,使当事人选择了仲裁机构后可以适用临时仲裁方式。为避免不当的仲裁裁决,应当给予当事人申诉的权利,实行物流仲裁一裁终局与申诉相结合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6.
徐伟 《总裁》2009,(11)
理论界认为,仲裁请求是"仲裁"的要求之一,因为当事人向仲裁庭提出的申请没有内容或者内容模糊,仲裁庭就无法审理该案,仲裁法律关系就无法确定.仲裁请求在仲裁庭审查立案时,当事人必须提出明确、具体的仲裁请求,它是"仲裁"的要素之一,同时又是仲裁庭职能管辖的依据,缺一而不构成"仲裁".  相似文献   

7.
一、对仲裁进行监督的必要性仲裁作为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因其灵活性、效率性和保密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民商事案件中。仲裁不同于法院的审判,前者可以说民间性的,后者则是公权性的。根据仲裁的特征,仲裁员由当事人的授权而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进行裁决,因此,仲裁员具有一定的类似法官的裁决权,这种权力学者称之为仲裁权,正如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所言,故需要对仲裁进行监督,否则仲裁原本的公正性就会受到质疑。并且,这种仲裁权是来源于当事人的授权,若仲裁没有受到监督,势必影响当  相似文献   

8.
虚假仲裁,是指民商事仲裁各方当事人恶意串通,采取虚构法律关系、伪造证据、捏造案件事实等方式,通过仲裁以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虽然我国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对仲裁的司法监督进行了规定,但以现行法律规定还难以妥善解决因虚假仲裁所导致的遗留问题。本文拟通过一起涉嫌虚假仲裁的借款合同纠纷仲裁执行案,对如何解决由此产生的执行回转难问题及今后如何防范虚假仲裁提出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仲裁制度待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通消费纠纷的仲裁途径,既是完善仲裁制度的需要,也是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仲裁的前提条件是,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事先或者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处理消费争议的仲裁员应当符合法定的仲裁员任职条件,具有良好的法律知识修养和过硬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改进开庭审理艺术。  相似文献   

10.
虚假仲裁,是指民商事仲裁各方当事人恶意串通,采取虚构法律关系、伪造证据、捏造案件事实等方式,通过仲裁以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虽然我国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对仲裁的司法监督进行了规定,但以现行法律规定还难以妥善解决因虚假仲裁所导致的遗留问题。本文拟通过一起涉嫌虚假仲裁的借款合同纠纷仲裁执行案,对如何解决由此产生的执行回转难问题及今后如何防范虚假仲裁提出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仲裁当事人是仲裁机制中的基本制度,确定合理的仲裁当事人制度,对仲裁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当事人、仲裁概念的理解进而分析仲裁当事人的概念、特征,在确定仲裁当事人的基本思想后,对传统的书面签署标准和请求权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应当适用效力扩张后的仲裁协议当事人标准对仲裁当事人的范围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2.
浅谈仲裁第三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裁作为民商事领域一种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受到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并得到广泛采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关系愈发复杂,即使是同一交易,也往往涉及到多方当事人。那么在同一争议下,多方当事人的仲裁程序问题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探讨了仲裁第三人的界定、关于是否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理论之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仲裁作为民商事领域一种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受到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并得到广泛采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关系愈发复杂,即使是同一交易,也往往涉及到多方当事人。那么在同一争议下,多方当事人的仲裁程序问题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探讨了仲裁第三人的界定、关于是否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理论之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金涛 《活力》2011,(11):142-142
一、仲裁程序选择权概述 “选择权是指纠纷当事人在纠纷发生时选择利用(或者不利用)现有司法制度和其他纠纷解决方式(行政处理、仲裁、诉讼等)的权利.以及在程序运行中对行为(是否举证、和解、调解等)进行决策的权利。”本文所指仲裁程序选择权是指仲裁当事人就仲裁程序或与仲裁程序有关的事项以当事人合意形式。在最大限度地保证仲裁程序正当化的情况下,要求仲裁庭依照当事人合意的仲裁程序作出裁决的权力。  相似文献   

15.
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劳动者或用人单位用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作为当事人,如果需要选择仲裁来挽回被侵害的权益时,应该注意下列14个问题:一、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仲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按部就班,先行调解,调解无效,即申请仲裁;另一种是越过调解程序,直接申请仲裁。二、申请仲裁有无时间限制?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天内(或说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  相似文献   

16.
仲裁机构与法院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仲裁机构在减轻法院受理案件的压力方面作用巨大;二是法院在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实施财产保全行为和强制执行仲裁裁决方面对仲裁机构的协助与监督。本文在分析二者关系现状的基础上对二者相互关系中的缺陷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20i3年1月26日至27日,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现场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2年和过去5年来的调解仲裁工作,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2013年工作任务。2012年,调解仲裁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仲裁制度继续完善,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国统一的办案信息系统初步建成,调解仲裁基础工作和队伍培训不断加强。全年共处理争议案件151.2万件,涉及劳动者195.9万人,仲裁结案率达到94.7%,调解仲裁质量和效率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尤其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境外投资,势必带来大量的商事争议与纠纷。为了追求商业效率,当发生商事争议与纠纷时,企业更愿意选择仲裁这种方式解决。我国相关法律虽然没有明确禁止反垄断争议的可仲裁性,但由于反垄断争议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当事人将反垄断争议提交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情形并不常见。与我国其他解决民商事纠纷方式相比较,仲裁具有自愿性、专业性、灵活性、保密性、独立性及便捷性等优势。因此,在不违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我们应当鼓励当事人将部分反垄断争议提交至仲裁机构仲裁,通过完善我国的仲裁法及反垄断法的相关法律制度,将反垄断争议的可仲裁性在立法上予以明确,在实践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9.
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平台、重要节点和战略支撑.健全自贸区内的国际仲裁体系,构建稳定可预期和优质法治化的“一带一路”非诉纠纷解决机制,需要临时仲裁和机构仲裁“双轨并行”,需要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机构介入下的临时仲裁制度.《横琴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时仲裁规则》作为我国首部临时仲裁规则,以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作为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通过司法机构和仲裁机构的适时适度介入,为临时仲裁提供积极协助、必要补充和有效制约,初步构建了呈现“一体两翼”格局的临时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经济结构、用工主体日趋多元化,在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大幅度上升的同时,各级仲裁机构以当事人超过申诉时效为由而不予受理的案件也越来越多。在决定不予受理的案件中,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超过申诉时效的固然居多,但也不乏由于仲裁机构没有准确地把握申诉时效而拒绝受理的现象。劳动仲裁机构如果不准确把握申诉时效,应当受理劳动争议而不予受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这不仅有损于劳动仲裁机构的信誉和形象,而且还极有可能因当事人投诉无门而激化矛盾,以致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各级劳动仲裁机构应充分认识对申诉时效审查的重要性,要从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认真、全面、准确地把握申诉时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