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国际     
《天津经济》2013,(5):80
美联储筹划宽松政策退出路线将削减购债规模目前,美联储正在执行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每月购债计划总额为850亿美元。美联储此前已经向市场释放出信号,准备根据经济前景的进展来加快或放慢债券购买速度。对此,Jon Hilsenrath强调,近期大部分美联储会议纪要都显示,美联储在管理购债计划方面存在更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安狄 《首都经济》2011,(6):22-23
中东局势动荡、欧洲债务危机等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进一步限制了美元的下跌空间。美联储何时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则是美元跌势逆转的关键性基本面信号  相似文献   

3.
美联储逐渐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由此引起的全球利率及资本流向改变,将使全球金融风险定价与资本结构在未来两三年内经历较大的调整.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一方面,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进程有所加快,重新主导全球经济发展,美联储启动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程序;另一方面,美联储的退出政策将加大全球金融动荡,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经济体回流美国,进而对新兴经济体的汇率和金融资产价值产生冲击.美联储退出政策对我国国内流动性收缩有较大影响,国内开始执行“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综合来看,今年我国金融市场依然会面临结构性或季节性的资金紧张压力.  相似文献   

4.
美联储将于何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在过去一个月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给出多种说法,仿佛在跟全球投资者“捉迷藏”。6月19日,伯南克告诉市场,虽然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将维持一段时间,但可能今年稍晚开始放缓QE,明年年中可能结束QE。这是美联储第一次透露出清晰的时间表,全球市场随之巨幅震荡。7月11日,伯南克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发表讲话中转了口风,以“可预见的未来都需要高度宽松的政策”的表述安抚市场。  相似文献   

5.
2008年欧美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在此种政策的作用下,西方各国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同时也造成全球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目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到了退出的时候,然而该项政策的退出是一个具有复杂性、依存性和外部性的系统工程,退出时机、退出策略和退出工具的选择三者相互依存和制约。大国货币政策在转变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即各国货币政策具有内在的相互依赖性和政策一体化效应。文章以美国为例,分析了中央银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如何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就我国应对美国退出量化货币宽松政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球资讯     
《宁波经济》2010,(9):10-11
美欧酝酿推出第二波量化宽松政策 尽符德同近日公布的二季度经济增长数据显现出惊人的强劲迹象,但很多人认为全球经济复苏正在失去动能。美联储近日已决定将所持抵押证券的到期回笼资金用于购买更多公债,这或许预示着更多激进量化宽松措施的开始。美联储的这一政策取向也降低了欧洲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通过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逐步复苏。然而全球经济的复苏并未皆如美国经济一样的靓丽。而在当前世界经济仍然不景气,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条件下,美联储忽而热议近期可能加息,忽而又议可能推迟加息,而无论如何美联储加息都将会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如何应对,更好地适应新常态,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傅勇 《西部论丛》2010,(9):81-81
当前,美国上下最为担忧的是,经济会否陷入日本式通货紧缩陷阱。最近,美国经济复苏停滞,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官方和私人机构,均下调了美国经济的预期增长率。美联储在最近一次的声明里,非但不再提及何时加息,反而决定终止数量宽松的退出,承诺把按揭贷款支持证券(MBS)到期后所得现金,重新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高盛将美联储的这一转向称为“数量宽松第二季”,并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美联储会购买至少1万亿美元的国债。  相似文献   

9.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联储实行了4轮超宽松的货币政策(QE1~QE4),但随着金融市场功能的逐步恢复,经济复苏迹象显现,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面临着逐步退出的选择。美联储这种非正常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实施及其发展,对世界产生了难以预期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的实施及其发展趋势,得出这种政策其实间接的影响了我国农业的生产及进出口,即这种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具有传递性。并且根据这种传递性探讨在今后的农产品贸易发展中我国尤其是辽宁这样的地方,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0.
《环球财经》2013,(7):76-79
美联储是否要有序地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及退出时机、节奏和力度无疑是近期国际金融市场最需关注的焦点之一;欧元区经济形势依然充满挑战,但已显露出一些可能的稳定迹象,持续近两年的经济衰退或将结束;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了经济财政运营的“基本方针”以及旨在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人民币单边升值或将逆转,双向波动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国际     
《中国经贸》2013,(8):13-15
全球资本或持续撤离新兴市场渣打银行日前发布的一项统计显示,作为长期以来因经济增长强劲而富有吸引力的热门投资目的地,新兴市场或继续不受全球资本青睐。中国经济放缓,巴西、土耳其受政治动荡冲击,加之美联储未来数月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逐步升温,全球资本或继续撤离新兴市场。今年二季度,随着投资者对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忧虑升温,国际资本纷纷从新兴市场撤离,造成拉美、  相似文献   

12.
环球资讯     
《宁波经济》2013,(10):10-11
美联储维持QE3不变9月18日,美联储意外宣布,将维持现行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维持每月总额85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这一结果出乎很多人意料,美联储之所以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上保持“克制”,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1月2日,美国纽约,纽约证券交易所。由于投资者相信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结果以及美联储(FED)新的量化宽松(QE2)会改善经济环境,市场对未来复苏预期好转,美国股市当收高。截  相似文献   

14.
媒体速览     
正美联储将重归"高利率"美联储4月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已开始讨论如何提高短期利率。美联储自2008年开始将利率保持在0%,通过低利率以达到刺激经济、对抗经济衰退的目的。当时美联储采取量化宽松政策,通过购买国债、鼓励消费,以及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平稳复苏。  相似文献   

15.
纵观2011年上半年,世界经济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犹如病毒一般从周边国家向核心经济体蔓延;全球经济滞涨风险加大,受美联储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亚洲等新兴经济体遭遇输入性通胀威胁;  相似文献   

16.
美国金融稳定计划主要由问题资产纾困计划、"两房"接管计划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组成。美国金融稳定计划不仅促进了美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复苏,而且实现了现金流意义上的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甚至是略有盈余,避免了主权债务危机在美国的重演。近年来,美国金融稳定计划已向美国政府提供了可观的利息和股息收入,并显著减轻其债务利息负担,但也带来巨额或有负债,如"两房"债务担保责任、美联储持有的债券价值将可能因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显著下跌。不过,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复苏、量化宽松的逐步退出和"两房"资产负债规模的不断压缩,美国金融稳定计划产生的或有负债规模预计会稳步下降。  相似文献   

17.
美国     
《上海经济》2012,(7):70
美联储延续扭转操作未推QE3由于世界经济面临强劲逆风,美国经济复苏也受到很大影响,加上欧元区债务危机再度告急,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放缓,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备受关注,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将推出第三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即QE3来救市。最终,美联储的声明没有提及QE3,但是宣布把原定于6月底到期的卖出短期国债、买  相似文献   

18.
资讯 国际     
《中国经贸》2013,(15):13-15
全球资本或持续撤离新兴市场 渣打银行日前发布的一项统计显示,作为长期以来因经济增长强劲而富有吸引力的热门投资目的地,新兴市场或继续不受全球资本青睐。中国经济放缓,巴西、土耳其受政治动荡冲击,加之美联储未来数月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逐步升温,全球资本或继续撤离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19.
宏观·国际     
《首都经济》2010,(12):7-7
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 11月4日,货币政策会议后,美联储宣布了新一轮量化宽松方案:将在2011年二季度前购进6000亿美元的国债以提振经济。这是继美联储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间购买价值1.7万亿美元的资产后,第二次采用量化宽松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茉楠 《中国报道》2012,(11):44-45
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的复苏比“二战”后任何一次复苏都要缓慢得多。时隔两年之后,为刺激经济,美联储第三次踏上了量化宽松之路(QE3)。短期内,QE3会对美国经济以及全球市场产生良好预期和提振作用,但中长期看,随着美国将所面临的压力转移给世界,其对全球及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会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