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璐璐 《活力》2022,(23):91-93
生态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永续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是世界各国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关注的重点领域。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生态民生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生态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回应民生诉求作为执政兴国的重要任务,形成了新时代生态民生观。新时代生态民生观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动力,以满足人民的生态诉求为价值追求,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实践指向的新思想,理论内涵丰富,实践路径清晰,为推动生态民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指南与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2.
研究民生改善问题,首先要认识和了解民生问题的思想渊源,并结合古今中外民生问题的思想精华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来领悟民生问题的本质内涵,弄清"为民发展"和"靠民发展"的关系,把握民生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贾万韬 《活力》2013,(4):150-150
“民生”,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近年来。民生问题更是逐步升温,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课题。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无论从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这五大现实问题的哪一方面都得到落实,从而真正意义上地过上好日子,就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就更需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如何更好地做好民生新闻类节目,就非常具有实践意义,更具研究价值。本文也就此做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与民生密切相关,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当前社会的稳定,是人们无法回避的影响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开展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研究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是保障国民健康需要,是树立良好国家形象、促进对外贸易的需要。目前,许多国家都将保障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民生问题,不断探索食品安全保障体制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财政与民生之间的关系,分别从效率的角度、正义的角度、社会生产目的的角度和公共财政建设的角度分析了用财政手段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基础,旨在提供中国民生问题的研究成果与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万平 《活力》2010,(14):14-15
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民生所在,党心所系,政之所行。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和生活,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既是一个社会问题.又是一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7.
孙瑞 《中外企业家》2013,(2Z):71-72
近几年来,居民的生活成本日益提高,民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民生是人民所需,是发展所需,"民生财政"是我国学者基于当前民生问题及支持民生的财政政策的而提出的。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各种社会矛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现,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头等大事,推进和发展民生财政更是我国完善财政体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服务型政府的任务是着重于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其目标是发展社会事业和保障并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农村社会保障是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只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提高整个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是一切文明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根本性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必须承担的第一性责任,其主要内容包括:回应社会民生诉求,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人为本求发展,树立绿色GDP理念;解决最主要的民生问题,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以加大财政投入为重点,完善民生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是中国的"民生经济".中国县域人口9.3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3%.这就是说,县域经济的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县域经济也就是地地道道的"民生经济".县域经济没有大发展,中国的"民生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县域经济是和中国绝大多数国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民生问题"是县域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是发展的一个核心主题,而县域集中了中国主要的贫困人口.因此,消除贫困成为县域"民生问题"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11.
2011年的"3·15"主题是"消费与民生"。说到民生,这可是个大话题,吃穿住行,都囊括其中:但它也是个最基本的现实问题,社会要稳定发展,经济要持续增长,首先要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艺 《价值工程》2013,(33):208-210
民生问题在近几年的两会上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改善民生已然成为我党的头等大事,民生中国日益明朗化。在政府和民众都关注的民生问题中,教育公平问题尤为明显。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公平,而是有效率的公平,由此,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凸显。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有责任从马克思主义出发,正确看待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在民生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并不断探寻当前我国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民生观的最初萌发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而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指导下,主要借鉴了孙中山的民生观,构成了思想体系.除了这几个主要方面外,西方的“人本主义”也被毛泽东所吸收.使得它具备了现代民生观的基本特质,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解决民生问题的指导思想,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结合时代特征和当今中国的实际,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以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理论.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发展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邓小平的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是一个深刻而永恒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是一个建立在经济问题之上的政治问题;改善民生,是当今社会建设的重点;是社会和谐、发展、稳定之根本,是一个持久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曹艳杰 《经济界》2012,(5):58-60
民生问题既是个人及家庭的生计问题,又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国家的发展进步。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告诉我们,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将有关民生的制度安排纳入社会制度体系的结构之中,其中一项带有基础性的就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设公共财政。各级政府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民生状况得到积极改善,然而,仍有很多地方对民生财政的理解只停留于数字化、机械的认识。建议完善与民生相关的立法,对基础性民生支出占政府预算支出的比例予以量化规定,推进政府预算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敬爱的邓小平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稳定发展的大局.为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邓小平同志的“稳定”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实现长治久安,面向未来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沉痛悼念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的日子里,我们又一次打开《邓小平文选》,小平同志关于稳定的种种论述强烈地震撼着我们,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小平同志心系祖国、心系中国人民的伟岸人格魅力,深刻地体会到小平同志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意,在这一片深情厚意之中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回顾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尽快及科学合理的解决民生问题,积极探索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本文从民生所包含的内容出发,论述了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观发展状况下,改善民生应该注重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相结合、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更新发展理念与改进工作作风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和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赵长满 《活力》2013,(23):11-12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民生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执政基础的前提,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问题,是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建设精彩依兰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高度,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总抓手,切实将民生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