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自 1 994年会计制度改革以后 ,会计记账方法已经统一到世界普遍运用的借贷记账法了。但实践中 ,许多会计初学者对“借”、“贷”含义模糊 ,混淆了会计业务中增减记账方向与借货记账符号的关系 ,造成学习障碍。为解决这一难题 ,笔者认为快速理解掌握借贷与增减关系的诀窍有三点 :1 抛开“借”“贷”字义 ,理解记账符号复式借贷记账法发展到今天 ,“借”、“贷”二字早已失去了它本来的字面含义 ,会计上也不再单纯地表示增或减的意思 ,只是把它们作为一对单纯的记账符号。有许多会计初学者容易混淆的也正在这两个字义上。学习时始终抛不…  相似文献   

2.
对于《“多借多贷”有时是必需的》一文之我见上海生电技术公司李乐天《上海会计》1995年第2期所载《“多借多贷”有时是必需的》一文,笔者有不同的看法,特提出,供商榷。我认为:多借多贷有时为分录简便起见是可以使用的(如涉及多个科目的转帐事项),但并非是必...  相似文献   

3.
洪海哨 《深交所》2005,(7):67-69
读了《狼图腾》,觉得狼的许多难以置信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其一,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其二,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其最不易跑动时,突然出击,置对方于死地。其三,最值得称道的是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商战中这种对手最恐惧,也是最具杀伤力的。(海尔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语)  相似文献   

4.
《上海会计》1987年第5期刊登了叶一宽同志写的《浅谈借贷记帐法中的“多借多贷”与“同借同贷”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叶文”),文章对“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问题提出了很有见解的看法。“叶文”的中心思想是:遇到复杂一点的经济事项,如拘泥于“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原则,会把一个完整的经济事项予以肢解,使它变成不伦不类的东西,或使本来就复杂的经济业务更加复杂化,因而只有采用“多借多贷”、“同借同贷”的分录方法才能“顺理成章”。在借贷记帐法中,到底是采用“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原则好呢,还是采用“多借多贷”、“同借同贷”好?我们有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想与叶一宽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5.
6.
在最近开展的“农行要发展、员工当自强”读书活动中,《公司要好员工要强才行》一书中“满足顾客的需要”这篇文章深深地触动了我,也使我对服务的内涵有了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对于各种记帐法,讨论来讨论去,并且经过多年、多方面的实践检验,应该是可以得到一个合理的归宿了。剩下来只有一件事,要在采用增减法的单位里恢复使用借贷法,大都须要有一段培训财会干部的过程。有人说,这项工作有相当的艰巨性,根据无非就是所谓不够“通俗易懂”。究竟怎样?试举往事为例: (1)1951年,湖南邵阳市有个私营商店做上收下付四柱老式帐的“帐房先生”,在业余会计班学了三个月的高级商业簿记,就能用借贷法建帐、记帐、报帐,并且对借贷记帐法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8.
毋庸置言,我们的生活目标之一就是快乐,我们穷尽一生所要追求的也是快乐。然而,身处红尘,放眼四周,人们常说生活得并不快乐,常被一种不可名状的困惑和无奈缠绕着。为什么不快乐呢?怎样才能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使自己拥有快乐?《增广贤文》告诉我:人生快乐有三题,那就是善于比较,勇于放弃,学会遗忘。  相似文献   

9.
首都经贸大学郭照敏先生在《中国注册会计师》2000年第8期发表了《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现实思考》,读后颇有同感.郭照敏先生所谈的许多问题都是现实存在的,尤其是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现状描述得很中肯.但我认为,郭先生对现状产生原因的分析似乎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0.
每每读罢《边城》,心底总有一种化不开的淡淡伤感和幽幽思念,因为我就出生在滇西苍山脚下一个与边城类似的小城里。  相似文献   

11.
王国庆 《金融博览》2011,(11):80-80
前不久,在〈金融博览》(2011年第5期)上看到了一篇题为《老王》的文章.心灵受到了震撼.不仅为”老王”《中国人民银行105库副主任王宗瑜)的感人事迹,也为本文作者——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对一名基层普通员工的这种人文关怀而心生敬意。初读《老王》,就被那种质朴纯净的语言、白描化的人物描写以及感人至深的细节所吸引。认真品读其间,一个忠于职守、埋头工作,远离主流社会、沉默如大山的基层库管员形象便跃然纸上。文章作者在讲述故事和演绎人物性格的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拷问和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在<金融博览>(2011年第5期)上看到了一篇题为<老王>的文章,心灵受到了震撼,不仅为"老王" (中国人民银行105库副主任王宗瑜)的感人事迹,也为本文作者--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对一名基层普通员工的这种人文关怀而心生敬意.  相似文献   

13.
有幸,阅读了部门推荐的好书——《粮民》。《粮民》记录了一个普通人脚踏单车跋涉千山、走遍万村、帮扶万户的历程。这本书既不是学术探讨,更不是纪实文学,他只是作者爱新觉罗·蔚然用心灵对农民生存状态的记载、只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日记、更只是一次真真切切的旅程。可是一气读完,合上书本,为什么心情那么沉重?眼睛那么湿润?思绪像开闸的洪水,奔流不息,久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14.
中央银行在用人问题上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考核干部,依据科学发展的实绩使用干部,善于运用科学发展的理论提高干部.以科学发展观的机制约束干部。  相似文献   

15.
《金融队伍建设》杂志今年第6、第7期连载了工行黑龙江省分行营业部党委宣传部组织撰写的《“阳光行支”——值得借鉴的“十大意识”》系列文章(以下简称《十大意识》),老实说,这是我近年来在同类杂志上读到的最具“杀伤力”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6.
我闲读《周易》,越读越感到《周易》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在古代是生活教科书,到如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道德心理、风俗习惯,显示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时之久,为世界各民族所仅见。我们只有对《周易》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公正的解读,并用辩证的历史的宽容的态度进行分析,才能感悟《周易》蕴涵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毕胜 《深交所》2006,(9):40-42
每个人一生中总会有很多课题,爱情、婚姻、家庭、学习、工作、生活……可真正让人研究了一生、探讨了一生的课题却是生命。  相似文献   

18.
最近读《内审人员进阶之道》一书有所感悟,作为一名内审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主要从内审人的思维、技能和价值三个方面,谈一下思考和体会. 内审人的思维 作者在书中阐述的思维方式有三点令我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9.
刘新建  张宗乾 《理财》2003,(9):39-39
《中州审计》2003年第2期刊登的《“盐库”里挖出“小金库”》这篇文章,我们连读了三遍,读后感触颇深。一方面对沁阳市审计局同仁的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深表敬佩,另一方面对审计同仁的艰难工作历程犹如身临其境,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无奈深有感触。可以说,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们的心情非常沉重。从文章中介绍的情况来看,审计同仁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内查外调,虽然历尽千辛万苦,查出了不少疑点、线索,诸如核对交款单发现一张交款单少交4000元,询问有关人员发现账外存放升溢盐销售款3.64万元,房屋租赁收入7000元,以及到省内、省外一些地方调查等,但这些…  相似文献   

20.
冯天柱,我赞美你!──读《中州审计》1994年第一期“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文有感平文你从豫南平原走来带来温暖潮润的春风你从古蔡国的土地上走来带来秦相李斯崇尚法度的遗韵你从审计队伍中走来带着审计人一切美的特征你来自平凡平凡中培育着一个审计股长的豪情你来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