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恩沫  黄强 《商》2013,(15):202-203
针对不断翻新的受贿方式的出现,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本文首先针对新型受贿方式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得出这些隐蔽性极强危害极大的方式入刑的必要性;其次,本文将会针对《意见》中种种的新型受贿方式实践中的困难与可能的完善方式进行讨论;最后,本文将会对《意见》出台的意义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公众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近期频发的抢劫犯罪,使抢劫罪的刑法缺陷逐渐凸显,在司法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明确。对抢劫罪的行为类型的认定进行必要的厘清、分析并指出其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建议。这有助于更好地完善抢劫罪在立法和司法实务中的适用问题,使其能够为那些饱经虐待痛苦的受害人提供一个避风的港湾。  相似文献   

3.
侯芳 《消费导刊》2010,(3):145-145
鉴于法律法规的实施在最近几年来,出现了司法认定的"驰名商标泛滥"的现状,进入2009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连续出台关于驰名商标认定的规定,进一步规范驰名商标的认定。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机构、标准和方式进行了更加严格的划定。  相似文献   

4.
牟利性打假行为是一种大量、反复购买存在问题的产品并据此索赔的知假买假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曾以指导案例和司法解释的形式,对食品领域的牟利性打假行为予以肯定。但近年来,随着极端牟利性打假案件的急剧增多,且多为非食品品质相关的标识瑕疵问题,使得其消极效果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对于是否应当支持这种行为存在许多争议,折射到司法领域中,就是这类案件同案异判的问题较为严重。对此,法院应严格依据现行法律相关规定,依法认定牟利性打假者的身份,统一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标准,对这类案件采取有限度的支持态度,在保留其正面效应的同时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商》2015,(36)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主动认定到被动认定、从行政认定单轨制到行政认定与司法认定双轨制的发展历程。尤其是2013年新《商标法》的出台,正式确认了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法律地位。但这仍然无法解决长期以来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应立足国情,努力完善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为驰名商标提供切实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商业贿赂罪纵横谈--商业贿赂罪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由于政府和法律对商业贿赂未予干预,于是商业贿赂行为逐渐演化为商业习惯.而之后,商业贿赂的广发性以及给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逐渐引起了西方政府的重视.于是从保护竞争秩序的高度,商业贿赂行为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得到了规制.  相似文献   

7.
新型受贿罪在司法实践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新型受贿行为制定相应的定性规则以解决在司法认定上的疑难问题。交易型受贿“明显”的认定标准应综合绝对数额原则和相对比例原则,针对“以内部优惠价格购买”的情况应单独制定判断规则。赌博型受贿可分为不同类型,通过设定认定标准对不同类型加以区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关于股权已经转让登记时干股型受贿金额的认定标准的规定值得商榷,所分红利按受贿金额处理更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8.
我国“独立保函司法解释”适应了法律规则和法学理论发展的国际性、时代性需求,但从其出台至今的周期性司法实践看来,司法机关对保函的独立性认定问题,仍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各地法院的判决标准分歧明显。独立担保制度产生于欧美发达国家,早期独立担保项下规则适用的基本向度均与欧美各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商事发展需求相关。在资本主义目的因子的驱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国家对独立保函的独立性认定标准各异。中国司法对独立保函的独立性认定思路应以“一带一路”战略需求为导向,参见域外“重实质轻形式”的历史性成果,对“单据”“基础合同”“从属性条款”等争议问题明确定位,采用宽松认定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9.
《商》2015,(35)
通过分析过劳死案件的判决书可以发现,在没有法律明文规定过劳死认定标准的情况下,法院通过套用其他现有规则进行裁判难以妥善保护劳动者方的权益,同时劳动者方在举证证明和诉讼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本文建议将过劳死纳入工伤体系进行救济,在认定过劳死时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成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死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存在过度劳动的事实、劳动者死亡、劳动者死亡与过度劳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以明确的方式加强对劳动者方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熊兰兰 《商》2012,(16):131-132
获得驰名商标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广告效应和经济利益,近些年来通过诉讼认定驰名商标的现象越来越多,经营者通过诉讼获得商标驰名的认定以达到扩大商品、服务的影响力的目的。由于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相对于行政认定更加简便有效以至于司法认定泛滥,法院压力增大,且存在认证过多、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范围模糊、资格审查不够严格、驰名商标司法认定范围的标准和尺度不统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宋伟 《商场现代化》2007,(28):287-288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劳动者在出现伤害后提起工伤赔偿救济,往往会陷入无休止的程序怪圈中,工伤赔偿权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障。本文基于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分析了法院(仲裁委员会)对劳动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的证据审查模式,认为工伤认定在工伤救济程序中应当做一种普通的民事证据接受司法权的审查,由此达到优化劳动者工伤救济程序的目的,节约劳动者维权成本。  相似文献   

12.
张婷 《现代商业》2012,(17):288
我国民意对刑事司法活动的影响客观存在。吴英案相对是一种进步,民意的产生和对民意的考量都是建立在相对理性的基础上,推动案件走向理性。用理性化解民意与刑事司法的博弈,主要包括民意产生的理性因素思考和刑事司法中对理性的民意思考。  相似文献   

13.
秦利静  赵玉婷 《商》2012,(15):137-137
可口可乐老总曾说过:"假设其公司在全球的工厂一夜之间全部被毁灭的话,公司仍然可以凭借其‘可口可乐’这一驰名商标的价值在短期内东山再起"。在经济趋同化的全球背景下,对知识产权领域的驰名商标的保护,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日化企业集体涨价事件背后折射出价格垄断协议认定上的难题。美、欧等有成熟反垄断法的国家和地区已经从主体、行为和效果三个方面对垄断协议的认定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法制经验,可以为中国所借鉴。为了进一步推动价格执法和《反垄断法》的实施,中国应当进一步细化反垄断法律规则,强化行政执法的程序性控制,并恰当分配原、被告双方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5.
《商》2015,(34)
随着经济与社会关系的快速发展,为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我国大量移植了先进法治国家的成文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但是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法律移植也有本土化适应的排异反映一些法律制度因脱离实施地的风俗与长久以来人们形成的行为习惯,使之无法成为人们自由遵从的行为规范。具有五千年永久历史文化的中国,积淀了大量实用且极其有效的乡规与民约,因其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在解决民事纠纷时易于受性,笔者对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的论述,以此来阐明乡规民约在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利弊,提出了适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业生态系统作为新视角越来越受到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关注。本文讨论并总结了商业生态系统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发展演变,并着重围绕商业生态系统行为主体的重要性及其对绩效的影响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与回归分析,本文认为:商业生态系统行为主体可分为协作层次与价值实现层次两个维度,两者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不同行为主体的重要性比较中供应商与政府受到最多的重视,相反,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相关的产学研合作开展以及行业技术标准的规范受认识较弱,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7.
进行强制侦查行为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权力,事关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对其有效约束乃法学界较为关注的事情。加快切合中国国情的司法审查机制的构建,对包括强制侦查行为在内的事关公民基本权利的侦查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既是对公民基本权利予以切实保障的必由之路,也是侦查行为法制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审理侵犯商业秘密纠纷案件是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商业秘密保护日趋重要。虽然此类案件数量不多,但因其涉及权利人核心商业利益,影响巨大;加之商业秘密自身固有特点,因此其保护难度和审理难度也远超其他类型知识产权案件。近年来,人民法院在健全商业秘密保护的制度体系、明确保护规则、加强保护力度等方面,不断推进,取得一些进展。下面,  相似文献   

19.
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也伴随着汽车的出现而产生。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类安全最广泛、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灾害。交通事故也是司法实践中最常见的案件。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4,(6):216-218
困难生工作的隐蔽性、各信息提供及填写的真实性、认定标准的不确定性、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动性等都增加了高校困难生认定的难度,已成为困难生工作的一道难题。国家对高校困难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增强,而困难生的认定是开展一系列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困难生认定的现状及原因,探讨和研究更为公平公正、统一细化、科学合理的困难生认定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