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必须扩大内需才能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但从科学发展的高度看,中国更需要一个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二级市场涉及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消费者等众多参与主体的经济利益关系,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博弈领域.在博弈过程中,任何参与主体的决策都影响其他参与者的行为,而又受到其他参与者的决策和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试论房地产市场中不同利益主体扮演的角色、关系及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开发商、消费者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在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中,不同利益主体应该有适当的定位,以便建立一个理性、健康的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变迁过程其相应的政策也不断出台,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政府、地产开发商及相关利益团体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其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推动了房地产业的不断繁荣并取得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系列成果,而房地产市场发展至今其所造成的短期利益冲突则使得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政策不断发生着变化.现阶段的中国为进一步维持和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必须注重理顺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研究并制订出完善高效的房地产市场政策协调好各主体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是公共部门,发挥着利它和共利的作用。其作用的有效性与市场生产周期性密切相关,同时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它具有"经济人"的特征,其参与市场方式和行为必然会考虑自身利益。为了本国或本地区的利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博弈,这种政府行为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使资源配置达不到最优化,同时会形成恶性循环,而规范的政府行为则是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理论分析说明,在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地方政府的利益目标与整体经济目标存在激励不相容现象,其理想的商品房投资规模总是高于中央政府的预期,而其理想的保障房投资规模总是低于中央政府的预期.因此,地方政府往往积极干预商品房市场的运行,而在保障房建设方面却缺乏激励.实证检验结果说明,地方政府重视房地产业发展带来的财政利益,是房地产业投资扩张的重要原因.要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必须从调整政府激励机制入手,其措施包括营业税税目分享改革、土地出让制度改革、调整保障房中政府分级责任机制和改变增值税分享办法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房地产市场各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房地产价格的持续暴涨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然而房价反而出现了不降反涨的局面。这与房地产市场中各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博弈与合谋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实现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解决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房地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必须让居民能够承受起房价负担;必须针对房地产市场中各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规制和监管。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完善相应规制、激励机制和博弈规则,使房地产市场各方参与者利益均衡化。  相似文献   

7.
《商》2015,(47)
作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与先导性地位的行业,房地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问题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房价问题。文章从房地产市场的参与主体出发,将"政府"与"市场"两大主体划分为三大角色,分析主体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合作与博弈,以期理清房地产价格的确定机制。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是地区竞争的主体,对区域竞争力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地方政府能否适用“经济人”假设,地方政府是否有自利性入手,用尼斯坎南的官僚理论来探讨地方政府为什么要参与地区竞争,给出了地方政府行为博弈的解释。由于涉及到地方利益,地区竞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许多负面影响,会出现重复建设、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等一系列问题,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相悖。因此,中央应当在肯定地方政府具有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合理界定地方政府的职能,规范地区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市场利益相关者均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市场是老百姓关心的特殊市场,其有众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通过对房地产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并针对该市场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对房地产市场各方的利益如何均衡的一些看法,试图使政府走出房地产政策缺乏执行力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房地产价格合谋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凯 《中国物价》2007,(6):59-63
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很特殊的市场。在房地产市场垄断特征的背景下以及现有的管理体制下,为了共同的利益,开发企业之间、开发企业与地方政府、银行之间往往会结成利益联盟,共同推动房地产价格上升。因此,要加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力度,抑制房价,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市场是老百姓关心的特殊市场,其有众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通过对房地产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并针对该市场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对房地产市场各方的利益如何均衡的一些看法,试图使政府走出房地产政策缺乏执行力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调整期。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国家和各地政府于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这些政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相关市场参与主体房地产信贷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消费者对房地产政策的反应程度。本文通过归纳近期出台的房地产政策和对北京房地产市场状况的简要综述,分析了各政策的效应及影响相关市场参与主体的决策因素,认为活跃房地产市场的关键还是要通过价格等因素的变化充分调动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的各方参与主体房地产商与消费者利益诉求进行全面剖析,更好预测参与主体对待各类风险的态度。 进而,运用风险博弈理论和模型研究各方参与主体的行为特征,并对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给予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的土地征购、出让定价和实物地租转嫁等行为是造成房地产价格高涨的诱因,导致房地产开发商不断扩大土地储备规模,形成土地扩张,增强市场垄断力量,地方政府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  相似文献   

15.
就我国现状来看,地方政府作为一种竞争主体,其自身特殊利益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地方政府可以借助公权力来攫取自身利益,而我国法律对公共利益概念又缺乏合理而规范的定义,因此,在地方政府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公共利益的界定常常发生事实偏误.在中国目前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不完善的法律体系下,要加快政府治理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须对公共利益的概念进行立法界定.必须加强民主建设,开放公共政策制定的公民参与途径,打破政府垄断,实现公共利益界定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房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格的形成同时受到市场和政府干预两个方面的影响。税收作为政府对房地产进行干预的主要工具之一,能够对市场供求产生一定的作用,进而影响其价格。不同的市场参与主体往往在同一价格下发生不同的市场行为,本文从税收经济学原理角度出发,认为从面向房地产开发商和投机者的税收政策入手,合理的利用税收杠杆,将对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房价高企,物业税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物业税作为房地产税制改革的既定方向,已引起多方关注。什么是物业税,为什么要开征物业税、开征物业税对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行业、对高涨的房价、对我们老百姓到底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本文在分析开征物业税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物业税开征对各主体(如地方政府、住房拥有者、房地产开发商以及金融机构)的利益的影响,从而为我国物业税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重建信用 从政府做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汉平 《商业研究》2003,(16):88-90
信用缺失是我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机制转轨时特有的现象。信用缺失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有密切关系。重建信用中国 ,要从政府做起。只有政府履行公共职能 ,从越位的地方退出来 ,在缺位的地方补位 ,明晰市场经济主体产权 ,保持政府在市场利益主体之间中立、公正的立场 ,制定完备的产权保护制度和惩罚失信行为的法律制度 ,严格司法、执法 ,使守信者得利 ,失信者失利 ,信用中国才可能重建  相似文献   

19.
住房事关民生之本,房价虚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研究发现:房地产企业处于住房市场供给垄断地位;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缺失是高房价的根本原因。解决高房价问题应该打破房地产开发商在住房市场中的卖方垄断地位,推进多元化的住房开发模式,规避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联盟行为"。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价格高企导致我国居民的社会福利遭受极大损失,更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深入剖析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利益链条,指出地方政府、国有企业、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利益绑定是造成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高企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解除利益链条绑定,调控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