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有着丰富、深厚的哲学底蕴。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揭示其哲学基础对于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生动运用和体现,其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依靠工会组织这一载体,实现企业民主管理的实现和常态化。通过依法维权、服务企业、提高素质、凝聚人心等途径,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关键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道路,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功运用,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更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掌握并运用好发展规律,处理好"好"与"快"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金良 《北方经贸》2011,(12):25-26,35
用在的创的创小平略思发展成果国特色社: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继续运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精神,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新。,创新之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是由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想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的推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理论创新的新,科学发展观是党对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创新是中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国特会主义理论也将在实践中不断被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正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它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本文分别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以及基本要求三个方面为切入点,探讨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相对完备的科学体系,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涵,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关键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道路,既是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功运用,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更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掌握并运用好发展规律,处理好“好”与“快”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核心:“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价值和最高命题。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过艰难探索,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践行这一最高命题上都作出了贡献,尤其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再度进行理论创新,在践行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上开辟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丰富理论和观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发展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对中国历史和现实发展进行了很好的阐释,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具有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0.
张福春 《中国市场》2009,(18):90-9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从科学发展观所包涵的哲学思想的深度,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本文主要从十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所包涵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陶侃 《消费导刊》2009,(12):210-21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显著的科学系统性、开拓进取性、继承发扬性、时代先进性、务实开放性等重要特征。把握这些重要特征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和更加证明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党在理论创新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为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党中央先后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具体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内容,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新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其9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发挥了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内容,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新的伟大成就。首先,科学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脉相承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寻找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而要寻找这条道路,必须首先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不仅受到封建主义的压迫,而且又受到来自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6.
汤卫国 《中国市场》2007,(22):92-95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和发展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特征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科学技术新发展、新变化的近一个世纪里,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坚持与时俱进,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坚持对社会主义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基于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的认识而产生的强烈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等,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特征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标志性重大成果,是指导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突出了时代主题的核心,回答和解决了当代中国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对于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非同小可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历经百年发展的沧桑巨变证明其只有在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下,才能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价值理念,在吐故纳新、革新求变的大道上实现自身的复兴发展。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进程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二者不是相互冲突的矛盾关系,也不是可以简单类比的相互替代关系,两者存在取长补短、互促共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彭坤 《商》2014,(36):111-111
东北大学秦书生所著的《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解析》一书,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途径。该书别具匠心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实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升华。该书对于从事科学发展观研究的专家学者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普通的党政干部、党员、群众系统的学习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价值,是宣传、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想教材,是一部学术水平较高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