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利用1995~2011年WIOD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所处地位和增值能力,并分析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收益和竞争力。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下游,"入世"的前几年由于加工贸易比重的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下降了,而且增值能力也减弱了。随着企业竞争力的逐步增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中国后几年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增值能力有所上升。随着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的深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收益持续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强于服务业,而且所获得的贸易收益也高于服务业。  相似文献   

2.
3.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制造企业的价值链却大多呈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型"。因此,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分析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积极寻求战略对策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制造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我国制造业在综合考虑如何嵌入全球价值链和怎样定位于全球价值链的前提下,继续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外,还要战略性地发展R&D水平、营销水平、信息化水平和相应的配套服务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价值链时代,中间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日益扩大,致使传统贸易核算方法无法准确评估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贡献。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WIOD),通过传统和增加值两种核算方法,对中日双边贸易收支情况,双边贸易重要性差异,出口结构变化以及优势产业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增加值核算方法下的双边贸易更趋平衡;双边贸易重要性对中国而言在下降,对日本而言则在上升;双边中间品出口增长显著,产品内的国际分工在两国之间不断深化;传统贸易核算方法高估了中日贸易结构的优化程度,尤其是制造业贡献率;中日贸易互补性明显,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优势,而日本的优势则表现在资本密集型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上。  相似文献   

5.
基于ADB-MRIO2021数据库,对中国服务业整体的出口增加值、出口国家分布以及行业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近两年中国服务业的总出口增加值急剧增加,出口行业以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要实现以知识密集型产业出口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中国服务业出口结构.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服务是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投入,是世界各国/地区获取全球价值链上高附加值的重要手段。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规模小增速快、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发展不均衡、重心偏向传统行业等特点。同时,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存在内生动力,具体包括不完善的产业集群、亟待转型升级的高新技术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平衡以及创新人才的不足等因素。因此,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要以顶层设计为导向,优先在“侨”、“台”和“民营企业”方面率先破局。一方面,通过扩大生产性服务贸易方式,拓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渠道。另一方面,需要以规则为抓手,积极对接服务贸易新规则,增强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外部动力,推进其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利用RCA指数对2004--2008年东北三省和发达省份服务业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并且对2004—2007年东北三省服务业主要部门的竞争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东北三省与发达省市相比,服务业的竞争力比较弱,发展速度也比较慢;黑龙江省传统服务业具有一定竞争力,吉林省和辽宁省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竞争力都较弱。政府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把服务业与农业、工业有机整合,形成产业优势,企业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好到合适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基本情况上,阐述了在经济全球化和分工不断深化的环境下,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沿全球价值链攀升,占据高端位置,增加产业的附加值,促进产业集聚格局的形成和集群的升级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界定国际产业转移价值的基础上,本文依据Koopman等对于出口产品的价值分割框架构建了测度国际产业转移的指标,并依此测算了22个国家(地区)的产业净转移比重和相对转移比重,结果表明:直到2011年,绝大多数国家(地区)各产业不存在绝对的产业转出现象,关于一国(地区)产业"空心化"的判断夸大了国际分工的产业转移效应;OECD国家(地区)的劳动及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存在向非OECD国家(地区)转移的趋势,服务业转移趋势不明朗;制造业的国际产业转移比服务业更灵活、发展更快,国际产业转移与承接比服务业更早。虽然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需要更加成熟的条件,但根据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看,价值的国际转移最终会形成产业的国际转移,而且这种分工细化带来的产业转移对于中国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以及竞争力提升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探讨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嵌入服务业全球价值链这两类经济现象的创新效应.理论上看,服务业集聚区、全球价值链构成了推动服务业创新的双重维度:服务业集聚区为企业间的横向合作提供了载体,全球价值链则有利于服务业企业创新能力的纵向攀升.基于江苏939家服务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服务业集聚区所提供的集聚外部性,以及嵌入全球价值链所获得的国际技术外溢,显著提高了服务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劳动力池、知识溢出这两类集聚外部性均具有正向的创新效应;四种典型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方式中,服务业进口、常规服务外包和逆向服务外包都促进了企业创新,服务业出口的影响则不显著.采用倾向得分匹配、马氏距离匹配处理模型的内生性后,实证结论仍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吸收能力对服务业集聚区、全球价值链与服务业创新的因果关系无调节作用,但能够直接促进服务业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以关境为统计基础的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无法回答"谁为谁生产"的问题,而且夸大了我国的贸易情况。为此,本文基于OECD和WTO组织开发的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利用1995—2011年国际投入产出表,分别对我国货物与服务贸易的增加值进出口规模和各行业的增加值出口规模进行了测算,并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传统的关境统计方法不仅在总量上高估了我国的出口规模,还严重扭曲了我国各行业的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3.
14.
消费性服务业应具有其独特的价值链,本文分别从行业价值链、企业价值链、运行价值链三个方面对消费性服务业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根据消费性服务业独特的特征和波特教授所提出价值链的分析思路,提出并分析消费服务类企业价值链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使用出口增加值代替传统的总出口额,在Costinot et al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产业竞争力指标,对我国33个行业1995-2011年之间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发现我国的竞争力优势部门仍然集中在如农业、纺织业等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部门,而资本密集型部门、技术密集型部门和服务业虽然竞争力有所增强,但整体仍然处于劣势。通过对几种不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测度方法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全面地认识和定位我国各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采用WWZ分解核算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国际服务贸易出口增加值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网络存在小世界特征,服务国内增加值的发展集中在贸易深度上并呈现出稠密化趋势,而服务国外增加值的发展在贸易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体现,这有利于加深各国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推动价值链条延伸;历年该网络可划分为以德国、美国和中国为代表国家的欧洲、北美洲和亚太三个服务贸易群;德国和美国在贸易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全球服务贸易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中国逐步实现了从国际服务贸易网络边缘向核心的转移,但与德国相比仍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通过全球价值链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处于价值链上游的企业相对具有竞争优势,他们凭借自身的比较优势从事关键环节及核心业务的经营,从而控制了整条价值链。我国企业由于受到我国特有的文化及制度的影响,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下游环节,因此决定了企业竞争力不足。要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必须改善企业的价值链地位,在确立企业核心业务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同时还应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自有品牌和核心技术,从而导致中国制造业虽然被纳入全球价值链,却位于价值链中附加值最低的环节。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提升中国制造业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协作日益紧密,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分工日益细化。本文以全球价值链为背景分析江苏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利用钻石模型的四个方面来选取相关变量,随后建立实证分析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江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江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地位提升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