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商》2015,(45)
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一个逐渐走向治理与善治的过程。但是在转型中的政治改革也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腐败问题的扩大化、严重化和深入化,如何有效的控制和根治腐败问题,更好的实现反腐倡廉的建设;如何在善治理论的指导下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是党和政府以及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重在通过治理和善治理论的指引,指明政府应该怎样有效的实行政治管理,如何加大对于反腐败的治理力度,最终促进和推动反腐败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王勇  牛兰英 《消费导刊》2009,(14):102-102
治理与善治,是基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于上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政治思潮。其理论形态虽然尚不成熟,基本概念也比较模糊,但它体现的合作、共治的价值理念,超越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从而对政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认真学习研究治理善治理论,对于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盛莹  刘以妍 《市场论坛》2016,(10):12-15
改革开放以来,行政体制改革就一直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善治作为一种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进行合作管理的新型治理模式,它的提出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行政体制改革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文章试图从善治的精神内核着手,对目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善治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莉 《中国电子商务》2010,(11):213-213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在此理念下,地方政府实施绩效管理,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推进建立灵活、高效、廉洁的现代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5.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县级政府要实现国家治理理论要求的善治目标,就必须克服因改革不彻底而存在的错位、越位、缺位的痼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保护公民的财产与自由,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政渠道,充分发挥各非政府主体参与治理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使政府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陈彦君 《商》2013,(23):246-246
善治,作为一种理想的政府治理状态,是各级政府所追求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同时,政府公信力的建设也是当代政府的关注之重,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如在善治的标准下完成,可不仅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使政府更快的达到善治状态。  相似文献   

7.
村庄公共生活一直以来都是村庄中的活跃因素,已有的研究对其本身的社会文化意义和历史变迁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但并未对村庄公共生活与农村治理的改善问题进行进一步挖掘。因此,将从治理与善治的角度分析村庄公共生活对农村治理走向善治的促进作用,并试图提出农村治理实践过程中对村庄公共生活进行有效整合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8.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重要意义。创新基层治理、探索多元治理渠道,做到精治、共治、善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构建精治、共治、善治“三治共力”的基层治理体系,在基层治理中形成以精治为治理手段,以共治为治理途径,以善治为目标的内在关联。并且在治理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夯实组织体系,坚持提高数字化水平推进智慧治理,坚持基层多元化共同治理,赋予基层治理新的活力效能,更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全面联系、联动,达到“1+1+1>3”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冲击着旧的僵化和顽固的体制,促使统治和管理型政府向治理和服务型政府转变,推动着我国从善政走向善治。要有效构建基于治理理念的善治意义上的服务型政府,我国应坚持党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新政府和社会治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权力运行,并借鉴国内外政府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大力推动善治意义上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更好发挥政府服务于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民参与的程度和质量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尺度.体现这种社会制度的发展水平.公民参与有利于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是推进国家走向治理和善治之路的强大动力.本文在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探讨了如何通过社区建设提高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税收影响一国政府的治理质量。文章运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数据,验证了税收和治理质量指标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税收改善治理质量,并且由公民直接负担的税收在治理改善中尤为重要。通过采取不同估计方法、变化国家样本、控制与治理质量相关的变量影响,这个结果都是稳健的。税收成为国家和社会互动的关键纽带,能够促进政治问责,改善治理质量;财政上高度依赖于税收的国家更容易实现善治;旨在建立更负责政府的征税要求是合理的。这对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组织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程序设计不可或缺,其中最为关键是如何实现政府财政与预算最优管理。合理推动会计改革对改进政府财政与预算管理尤为重要,高效的政府会计治理机制能有效预防和抑制政府官员的权力寻租,由此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成公共资源科学配置,因此,政府会计制度可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机制和程序之一。科学变革政府会计对提升政府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国家治理新路径,夯实国家善治之基础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文静  蔡萌 《商》2014,(46):45-45
治理结构表现为在治理过程中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它是治理模式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治理结构的演变主要由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等因素推动的.本文通过对治理结构演变的动因以及对演变过程的分析,深入研究治理结构中的多元主体间的关系即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从而有利于推进我国治理体系现代化,指导我国的政府治理,最终达到善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加快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俨然成为当今行政管理学界的热点。社会管理创新究竟"新"在何处?服务型政府与社会管理创新二者有何关联?社会管理创新对于推进我国的治道变革进而实现善治的意义何在?……基于社会管理创新的视角来探索推进服务型政府的有效举措,通过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向善治靠近。  相似文献   

15.
国家治理是的目标是善治。善治的内涵包括了责任性、透明性、有效性、参与性几个方面的内容,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以来,我国国家治理的目标导向与善治的内涵是一致的,即强调受托责任、透明性、有效性、共同治理和民主参与。政府预算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传统的预算监督存在由于问责制的缺失而导致的受托责任履行不到位,由于信息披露不足导致的预算不够透明,绩效考评不到位导致的有效性不足,以及人大、审计、财政监察、社会监督等多方面没有形成合力等突出问题,这与国家治理的善治目标是相违背的。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政府预算监督的未来改革方向与价值诉求,即强调预算问责,逐步实现预算信息公开,通过绩效预算进行考核,加强预算监噶主体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进入加速期,国家权力从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干预中抽身出来,市场、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作为社会治理主体的力量得到逐步强化.政府职能由统治、管理模式职能逐渐转变为以善治为目标的治理模式.杭州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实践中探索出"复合创业"实践的新模式,通过项目型复合主体、行业型复合主体、社会型复合主体等不同的社会治理主体复合形式,实现了社会的良好治理,为地方治理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商》2015,(43)
本文尝试从治理的角度分析看待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差异性,并结合我国社会现实,论述公民社会下志愿服务组织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张健 《市场论坛》2006,(3):3-4,6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治理理论移植中国,并对中国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由于治理理论本身的缺陷和中国具体国情,善治的实现困难重重。文章提出要真正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目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发挥党组织、人大、政协的启蒙、整合作用是中国现阶段最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治理主体之间的低效或无效合作问题,探索在合作治理视域下重塑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使政府、市场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各个治理主体在互动中形成良好的互惠关系,以突破当前社区治理中的困境,实现社区善治。  相似文献   

20.
兰小成 《商》2012,(19):125-126
网络治理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公民合作,为了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一个新的治理模式。伴随着上世纪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非营利组织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在维护社会公平、保护弱势群体和促进和谐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将结合网络治理理论,以上海市普陀区甘泉路街道民间服务中心为老服务为例,探析非营利组织的网络治理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