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销售与管理》2007,(12):92
随着《42街》在中国8个城市的巡演,中国观众将陆续欣赏到《猫》、《音乐之声》、《歌剧魅影》等顶级百老汇音乐剧的演出。将原汁原味的百老汇经典剧目搬到中国,在中国培育一个欣赏百老汇音乐剧的消费群体,是北京东方百老汇国际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的市场目标。而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成为东方百老汇首个演出季的指定用水。  相似文献   

2.
《托斯卡》是歌剧大师普契尼的经典作品,男主人公卡伐拉多西展示出了英雄主义形象和对美好爱情追求,是全剧人物形象最为丰满、感情最为复杂的角色该文在对《托斯卡》剧情简介的基础上,从抒情音乐、情感旋律和音色等方面对卡伐拉多西这一角色的演唱风格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从外国有名的歌剧想到国内有名的歌剧《苍原》,从成为好歌剧或经典歌剧所需的必要因素想到《苍原》;从音乐和剧情方面入手解析歌剧《苍原》,从序曲到尾声是怎样结合的,探索歌剧《苍原》是如何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5,(3)
中国歌剧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对歌剧也有了新的定位和品位,这使得作家们创作出了许多富有时代特色和生活品位的作品,歌剧《江姐》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该作品以中国民歌和传统戏曲的音乐元素为基础,借鉴欧洲歌剧创作方法,运用多种音乐手法,塑造了江雪琴、甫志高等生动形象的人物,尤其是江姐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5,(3)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再别康桥》是我国第一部公演的含有真挚、浓郁、隽永情感的小剧场歌剧,它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形成了一种别具风格的新兴歌剧形式,与西方"室内剧"有异曲同工之处。而歌曲《一首桃花》选自于《再别康桥》,该曲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曲词,给听众带来深深的震撼。本文将对歌曲《一首桃花》的作品背景、艺术风格进行赏析,分析歌曲的演绎,呈现出该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时代背景、题材、人物形象,音乐特性等方面对歌剧《茶花女》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各种人物在不同场景时的艺术处理及采用的相应的演唱方法,探索演唱的技术技巧在具体作品和具体人物中的运用。从而研究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特征、本质及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7.
赵青青 《商》2014,(45):110-110
舞蹈《夺旗》是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编导老师余粟力精心打造的双人舞,由著名舞蹈演员张傲月、唐靓来演绎。其主要讲述了一次军事演练中一男一女两个侦察兵奋勇挣夺胜利之旗的精彩剧情。本文从舞蹈《夺旗》的创作背景出发,结合舞蹈《夺旗》的创作特征,加入了编导老师独具匠心的创编,不管从创意、构思到编舞均给欣赏者一种强烈的新鲜感,与以往的双人舞形式大不相同,不但遵循了美学原则中的众多流派艺术风格,还通过“,晦界面”的当代艺术风范来阐述其的形象美、韵律美、技艺美和情感美等美学特征。以上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当代中国火热的社会生活和时代性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8.
金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在倡导“歌剧思维”,他创作的歌剧也一直遵循着“歌剧思维”,并取得了傲人的成就,其中以歌剧《原野》最令人瞩目,音乐评论家居其宏认为歌剧《原野》是中国严肃歌剧领域里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原野》的成功离不开金湘,更离不开金湘的“歌剧思维”,“歌剧思维”这种艺术创作思维使歌剧《原野》大获成功,必然能对中国歌剧的发展具有一些建设性的启示.本文即从金湘的“歌剧思维”入手,继而寻求到一些对中国歌剧发展的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方朝正 《品牌》2014,(12):139-140
贝多芬在一生之中一共有创作九部交响曲,在这其中《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最高造诣,它不仅第一次在交响乐中加进了合唱而且其宏伟的构思和开浪漫主义先河的表现手法,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欢乐颂》是整个交响曲的顶峰,一百多年来,它被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本文通过对《欢乐颂》创作背景的分析,曲式的分析,情感的分析,来系统的研究《欢乐颂》的历史价值及独特之处,从而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到它独特的音乐魅力。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4,(10)
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是西方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美学著作,它所蕴含的崇高思想对古今中外的文本创作与分析都有着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作用,大大促进了文艺理论的发展。而英国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的经典小说《牛虻》无论从崇高作品的特征、来源、创作等方面都符合了一部优秀与崇高作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李冰洁 《商》2014,(52):287-287
我国通过引进在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剧《悲惨世界》《猫》《剧院魅影》等剧目,近距离学习和接触到世界顶级的剧目,从而为提升音乐剧的创作水平,增强传播力,打开市场,做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美妙时刻即将来临》选自莫扎特(1756~1791)的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该作品是最著名和最受人们喜爱的咏叹调之一。是咏叹调宝库中的经典艺术佳作。作品创作于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比较规整,利于声乐学习者声音的训练及艺术修养的提高。歌曲出现在歌剧的第四幕,为了刺激和惩罚费加罗对她们之间真挚爱情的猜疑和不信任,她故意在花园唱了这首恬静优美的咏叹调,有些俏皮,有些得意,有些憧憬,有些向往。文章从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演唱技巧两个角度出发对这首咏叹调的特点及在演唱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白毛女》的传播情况,涉及《白毛女》的传播环境、传播形式、传播特点、传播者及受众等多种传播媒介,以及这些传播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白毛女》的创作过程表现了我国现当代经典文学变化、趋于成熟的过程,并在传播过程中明确了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反映出中国的社会现状和价值观的变化。通过还原《白毛女》的创作过程,探析《白毛女》的历史背景及传播影响,研究不同时代、不同样式的"白毛女",在不同地区的反响情况,以及媒体如何对《白毛女》的评价。《白毛女》中所包含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使得我们在阅读《白毛女》时还能意识到对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牧童短笛》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它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并对后来的中国钢琴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5,(4)
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在仅三十六年的生命中,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反映了十八世纪封建主义的丑恶以及对公平、自由的追求。尤其在歌剧领域取得较高的艺术地位,创作了大量的备受瞩目的咏叹调,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广为传唱,是世界经典之作,本文主要从此曲莫扎特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音乐风格入手,与读者共同赏析《你们可知道》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潘从明 《中国报业》2014,(24):78-79
作为陕西以北地方性报纸,《榆林日报》属于榆林市委机关报,在其数十年发展历史中,大量报道宣传了陕北音乐与陕北民歌,对传播榆林音乐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榆林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保护与传承陕北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特有的榆林文化环境中,《榆林日报》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地方性。本文简单介绍《榆林日报》,并综合性分析《榆林日报》对陕北音乐文化宣传,初步探索《榆林日报》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铁蹄下的歌女》是一首深受广大演唱者和听众喜爱的艺术经典之作。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以一个四处流浪,靠卖艺为生的歌女为主题形象。其中,融入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表现在音乐当中,同样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本文试从美学角度对歌曲的结构方式、内涵意境、时代民族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来探究其审美价值所在。这首优秀的艺术歌曲文学思想深刻而感人,整体诠释准确得当,全曲贯穿着音乐美学思想的精髓。同时,归纳出演唱中的技巧运用,情与声的有机结合,并引入了先秦时期单穆公、伶州鸠的音乐美学思想,进一步探讨了这首歌曲重要的社会功能之美。  相似文献   

18.
杨鸣 《市场研究》2013,(7):67-68
民族器乐是中国古老文明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绪,在人类音乐发展历史中占据突出地位,“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二胡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琵琶曲《十面埋伏》,古筝曲《西楚霸王》等等。  相似文献   

19.
李芳 《商》2014,(13):69-69,58
唐代李功佐创作的《南柯太守传》与明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南柯记》同样描绘著名的“南柯一梦”故事。但两部作品在思想内蕴、情感指向以及终极世界的建构上却显示出截然不同的走向。本文从文本本身着眼,分析细节处理与文字蕴藉中两部作品所体现出的差异,并试以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浮生若梦”思想及其内涵源流的分化。  相似文献   

20.
著名的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王中山先生创作的古筝曲《夜深沉》将古筝中的中国韵和西方的音乐元素进行巧妙的结合,使得这一作品既不失古筝所应具有的中国的民族性,又结合西方的音乐文化元素兼得世界性。本文通过对这一作品的演奏技法、音乐韵味、音乐的创新性等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