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日内瓦时间7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中国诉美国关税法修订案世贸争端案上诉机构报告。此前,中关双方分别于4月8日和17日,就专家组关于美国关税法修订案(以下简称GPX立法)和美对华发起的25起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裁决提出上诉。上诉机构驳回了美方上诉请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一案,是中国加入WTO后第一次作为被诉方参与法律审查程序的经历。尽管这一争端经过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审查,中方在主要问题上败诉,但是分析案件审查过程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WTO规则解释和适用,一方面有助于中方执行争端解决机构裁决,并制定更加合理的产业政策;另一方面便于监督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WTO规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遭遇多重困境。由于美国持续反对发起新成员选任程序,作为WTO争端解决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上诉机构面临史无前例的生存危机。本文基于利用仲裁方式解决贸易争端的角度,从三方面探讨如何应对WTO上诉机构危机:第一,将DSU第25条仲裁作为解决成员间贸易争端的替代性机制;第二,对DSU第25条进行适当设计变通,将其作为专家组报告的上诉替代机制;第三,在具有相同意愿的WTO成员间谈判订立诸边《仲裁协定》,使仲裁解决贸易争端系统化和机制化。我国作为进出口双向贸易大国和WTO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维护者,应尽快研究利用DSU第25条"仲裁"进行贸易争端解决,并倡导和引领诸边谈判,发挥在WTO改革和应对上诉机构危机中的积极作用,对全球经贸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WTO争端解决机构往往要对国内行政机关的决定进行审查。《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协定》(DSU)第11条要求专家组对案件进行客观评估,但除了《反倾销协议》第17.6条之外,WTO法律条文并未明确规定专家组的审查标准。本文将梳理实践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审查标准的认定,指出审查标准具有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而变化的特点。专家组在审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与贸易救济措施相关的案件时趋向于审查一切相关因素,并审查成员方的决定是否具有充分的理由。但在处理涉及与《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定》(SPS)风险评估相关的决定时,往往趋向于尊重成员方的决定。根据WTO争端解决机构的实践,目前尚未存在统一的"审查标准",但未来的"审查标准"可能具有如下三个特征,即充分性审查、综合性审查和特殊性审查。本文还将从"审查标准"的角度,对中国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WTO 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于2003年11月26日对日本苹果进口措施案作出裁决,维持专家组的所有结论,日本败诉。此案涉及《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即 SPS 协议)及《关于争端解决程序与规则的谅解》(即 DSU)的有关核心条款的解释和适用,上诉机构的许多分析具有普遍的意义,可能为今后类似案件引用参照。本文对上诉机构报告的法律分析进行了梳理,并以此为基础从在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下措施的维持、风险评估、临时措施、事实审查的客观评估四方面对上诉机构的裁决做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6.
DSU规定了实施报复的条件和程序,但对报复实施后的监督和终止却疏于规范。US/Canada–Continued Suspension呈现了"后报复"阶段的各种问题。上诉机构报告对终止报复的条件、解决后报复执行异议的适当程序、有权且负有义务启动程序的争端方等的裁决和诠释,对完善WTO裁决执行机制具有正面的体制性意义,但也因突破了DSU案文和忽视进行中的DSU谈判,被指责为超越权限的造法。多哈回合DSU谈判对"后报复"问题形成的两种改革方案均未全然接受上诉机构报告的结论,而是各自采纳了互不相同的逻辑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世界贸易组织(WTO)近日公布了中国诉美国反补贴措施案(DS437)上诉机构报告。上诉机构维持了专家组关于美国在公共机构认定、土地补贴专向性认定、基于出口限制措施启动反补贴调查等方面的做法违反世贸规则的裁定,进一步认定美在对华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中使用外部基准的标准不符合世贸规则。这意味着,美国不可再用此前方法对中国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其发起单边贸易救济的难度加大。该案于2012年5月由我方发起,2014  相似文献   

8.
<正> 2003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就中国等成员诉美国钢铁保障措施一案做出裁决,认为美国201钢铁保障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相关规则。此次裁决基本上维持了2003年7月该组织专家组对此案做出的裁决。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今天发表谈话,对 WTO 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确认美钢铁保障措施违反 WTO 规则表示欢迎。  相似文献   

9.
★WTO观察 WTO上诉机构裁定美国钢铁保障措施违反WTO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11月10日发布关于美国201钢铁保障措施案的报告,报告大体维持今年7月专家组的裁决,确认美国实施的钢铁保障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相关规则.  相似文献   

10.
2014年3月,WTO公布了美国、欧盟、日本等成员方诉中国稀土钨钼产品出口措施案(简称"稀土案")专家组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限制上述产品出口的措施违反了WTO规则,应予修正以使其符合WTO相关规则。对此,中方表示遗憾并已于近日决定就该专家组报告向WTO上诉机构提出上诉。WTO专家组肯定我保护环境和资源,但未认可我限制出口措施。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全球对稀土的需求和消耗量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以“法庭之友”身份参与WID争端解决是一种必然趋势。“法庭之友”问题的解决应在维护WTO成员国的主权和尊重司法独立间谋求平衡。对于“法庭之友”事项中的实质性问题的解决应采取契约的模式,各成员方通过谈判的方式协商各方的立场,对DSU规则进行修订,具体程序性的规则由上诉机构进行制定。  相似文献   

12.
对于WTO成员方之间诉诸争端解决机构的争端,一旦专家组或上诉机构的报告经WTO争端解决机构(以下简称DSB)通过后,其建议和裁决即对争端当事方有拘束力,争端当事方应无条件接受,然后争端解决就进入了执行程序.根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以下简称DSU),执行所需要的时间可以由双方磋商决定,也可以通过仲裁确定,或者“败诉方”主动执行.然而,在一方声称已经执行,另一方对执行情况不满意的情况下,一方要求DSB授权报复,另一方则要求根据DSU第21条第5款由原先的专家组确定报告是否得到执行,这就发生了是先解决报告有没有执行还是先授权报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光彩》2012,(10):2-2
针对美国修订关税法使对华征收反补贴税合法化问题,中国日前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并提出与美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进行磋商。本次争端共涉及24类产品,累计涉案金额72.27亿美元。这是今年5月中方就美国对华22类产品反补贴调查违反世贸规则向WTO提起诉讼之后的再一次上诉。据悉,2012年3月美国通过了《1930  相似文献   

14.
WTO争端解决程序主要规定在《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DSU)中。在该程序的很多阶段,都涉及第三方问题;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审判实践中,也多次提及第三方参与案件审理的问题。因此,中国广泛作为第三方参与WTO争端解决案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今年初,WTO 上诉机构就美国《2000年持续倾销与补贴补偿法》案向DSB 提交报告。最终,美国在本案主要实体部分败诉。本文对该案所涉的实体法律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澄清了国内对《反倾销协议》和《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有关规则的某些误解。  相似文献   

16.
WTO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审理错综复杂的案件中频繁运用"问题回避技法",既能维持适当的政治-司法平衡,有助于保障WTO的正常运行,又可以坚持经济效率原则,有利于保证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按照DSU规定完成其迅速有效解决WTO争端的职能。但这些"问题回避技法"主要源于西方法理及司法实践,我国参诉人员对此了解不多,难以应对,增加了我国在WTO诉讼活动中胜诉的难度。因此,我国在参诉中,首先要正确理解"规则取向"和"问题回避技法"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加大对西方相关法理、司法实践及WTO案件的研究,提高应对技巧;对那些使用频率低、主要涉及程序问题的技法也要做好预防工作。同时,要善于运用WTO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特殊差别待遇,据理力争,切实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2012年3月13日,美国《1930年关税法》修订案(以下简称"关税法修订案")在先后经参众两院通过并经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字后,已成为正式生效的法律。该关税法修订案赋予了美国商务部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NME)的商品征收反补贴税的权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0月22日,WTO专家组公布了"美国对来自中国某些产品最终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措施"一案的裁定报告,专家组在该报告中裁定:中国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本身为《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第1.1(a)(1)条所指"公共机构"。该裁定对中国今后应对反补贴指控非常不利。本文认为,专家组此裁定存在缺陷,国有企业是否构成反补贴协定上的"公共机构",应根据个案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中国政府应该就此问题提出上诉。  相似文献   

19.
欧盟与中国等部分世贸组织成员近期公布了之前达成的《根据DSU第25条的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及其附件1和附件2。在WTO上诉机构结束停摆之前,这些成员若对专家组一审裁决不服,可以此作为再次审议的临时安排。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制度设计有其独到之处和内在逻辑。用仲裁代替上诉,从程序上看,争端解决似乎也是经历两审程序,但是这与原先的"两审终审"有本质区别。这种区别不仅体现在上诉与仲裁制度本身的差异上,也体现在裁决的执行力方面。事实上,根据临时仲裁安排作出的裁决执行能否援引WTO争端解决机制是有争议的。临时仲裁安排既不是部分成员达成的诸边贸易协议,也不是对DSU的正式修改,其法律性质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执行力自然也会遭到质疑。世贸组织目前面临的问题不单是争端解决的程序问题,其背后同时折射出许多实体问题。程序问题必须与实体问题一并解决,这才是迎接多边贸易体制挑战、改革WTO规则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0.
2011年3月,中美双反措施争端案(美国对来自中国产品的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案)的审理程序告一段落。该案历经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程序,首次将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诉诸一体,在世界贸易多边体制中引起反响。在专家组程序中,中国的主张几乎全盘被否定。而在上诉机构报告中,中国有关公共机构和双重救济的申诉得到支持。针对本案的法律争议,有关公共机构、专向性、利益计算、双重救济等问题的申诉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中美双反措施争端案也为我国充分运用WTO规则维护国家贸易和经济利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